本文轉自央視網
最近一段時間,“俄羅斯商品館”這類店鋪在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相關問題也引發熱議,記者8日從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市場監管部門已于2024年12月23日起開展了兩輪集中排查整治。
截至目前,上海全市范圍內共排查發現47家“俄羅斯商品館”類店鋪,市場監管部門重點對關注度比較高的經營主體資質、店招標語宣傳、商品來源產地等問題進行了檢查,并對個別無證無照經營、未備案經營的行為予以立案調查,責令停業。
部分店鋪已將商品分“國產區域”“進口區域”擺放
同時,有個別店鋪宣傳為“國家館”,使消費者誤以為具有官方背景;個別店鋪俄羅斯進口商品數量占比過低,也自稱為“俄羅斯商品館”,誤導性較強。對此,市場監管部門已立案調查。
此外,市場監管部門已要求此類店鋪做好索證索票,確保商品來源合法正規;不同產地的商品分區擺放,確保標識顯著消費者可辨別。
上海市市場監管部門表示將持續關注此類店鋪的經營情況,加大監管和執法的力度,指導商家規范誠信經營,維護良好市場秩序。
包裝有俄文,卻非俄產
1月8日下午,市監局執法人員來到位于楊浦區控江路上的一家俄羅斯商品館。據執法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該門店此前已接受過一次執法檢查。“當時的店名叫‘俄羅斯食品館’,店內的背景板上打著大大的字‘硬核俄貨’,但不少商品的標簽上,產地一欄都空著。”
商品已標注清楚“國產”或“進口”。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供圖
“今天我們再到門店檢查,廣告板上的‘俄’字都已被貼了起來,店內占比達80%的國產商品,在標簽上打上了‘真實’身份。”楊浦區市場監管局四平市場監管所二級主辦周琳告訴記者,她手中拿著的是商家提供的商品票據,但要判定是真進口還是假進口,還需要對每個單品一一核對。但她也坦言,這類打著“進口商品”名頭的展銷,是不是必須所有商品都是進口的,并沒有明文規定。
個別無證無照經營、未備案經營的門店,監管部門已予以立案調查,責令停業。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供圖
在黃浦區西藏南路上的一家俄羅斯商品館,情況也基本類似。因為拿不出官方授權,該門店已在第一次檢查后,被要求責令整改,店家隨即改了門頭,現在叫“進出口商品展銷”。
據執法人員介紹,店內同樣是進口商品和國產商品皆有。“不少商品哪怕是國產,也都會貼一張俄語介紹,一張中文標簽,消費者如果不仔細看,很難判定到底是進口還是國產。”黃浦區市場監管局半淞園市場監管所四級主辦張澍揚表示,此次檢查,重點對關注度比較高的經營主體資質、店招標語宣傳、商品來源產地等問題進行了檢查。從店方提供的各類材料來看,已有一些整改,但仍容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對個別店鋪宣傳為“國家館”,使消費者誤以為具有官方背景,對個別店鋪俄羅斯進口商品數量占比過低,也自稱為“俄羅斯商品館”,誤導性較強,已立案調查。已要求此類店鋪做好索證索票,確保商品來源合法正規;不同產地的商品分區擺放,確保標識顯著消費者可辨別。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未來將持續關注此類店鋪的經營情況,加大監管和執法的力度,指導商家規范誠信經營,維護良好市場秩序。
商品由
純進口、國內分裝、國內生產組成
據潮新聞報道,杭州已有至少7家此類門店,且多數為今年下半年新開。
記者注意到,此類俄羅斯商品館涉及不少品牌主體,如俄北熊、俄比熊、俄貝熊、俄品匯等,且不少品牌走的是加盟模式。
以俄比熊為例,主體企業為俄比熊國際貿易(武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2月。一名招商經理表示,公司有武漢、黑龍江口岸兩個發貨倉,加盟商可以自己挑選商品品類,自行決定進口商品的比例,“我們已經在全國開了60多家門店,每天陸續有新店在開,年前能開出150家店。”
對于店內不少商品并非俄羅斯進口的爭議,這名招商經理表示,門店的商品由純進口、國內分裝、國內生產三部分組成。國內生產是采取俄羅斯設備和工藝,屬于中俄合資的工廠;分裝是俄貨的單品量大可以分成小包裝進行售賣;進口產品都有清關手續。
店鋪對于非俄羅斯產的商品是否有注明?另一位店長回應,“可以通過商品條碼來判斷,69開頭的就是國產的。也可以看商品名,比如一些面包寫的是俄羅斯風味面包。如果顧客問我們,我們都會解釋哪些是國產哪些是俄羅斯進口的。”該店長說,他們最近也關注到爭議,準備在店內增加一些醒目標識,“做一些小插卡,放在價簽旁,注明原材料是進口的,但生產商在國內。另外價簽也會重新做,在所有價簽上,直接注明產地。”
有虛假宣傳之嫌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說,近年來,俄羅斯商品興起,但越開越多的“俄羅斯商品館”還是有一定的水分。這體現在,有的商品有“掛羊頭賣狗肉”的嫌疑,還有的商品先出口再進口,在俄羅斯過一道關后又返回,就變成了“俄羅斯商品”。總體來看,這類門店要長久經營下去,最終還是要落到品質上。
這些俄羅斯商品館究竟是不是“打擦邊球”、“以假亂真”、涉嫌虛假宣傳?
上海申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夏海龍認為,如果這類門店是將國產或者產自其他國家的商品宣傳成俄羅斯進口食品,屬于虛假宣傳。如果“俄羅斯”是用作對食品口味、風味、種類的修飾,應當明確說明,不能誤導消費者。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游云庭律師稱,門店宣傳的是俄羅斯商品,但實際銷售的是國內生產的,同時在商品宣傳頁完全不告知消費者,那就可能要承擔欺詐責任,根據消保法退一賠三。此外,如果店內大字寫的是俄羅斯商品,給消費者造成的認知是俄羅斯進口商品,但其實只用非常小的字提示消費者是國內生產的,這種有誤導性的宣傳就涉嫌虛假宣傳。
文章來源:央視網綜合央視新聞、新京報、上觀新聞、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