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51
作者:觀察君
校稿:程程 / 編輯:致知
差評那么多,怎么能得滿分呢?近日有網友投訴美團評分造假,700多條差評卻能得分4.9。而實際上,仔細研究發現,還有更離譜的得分。美團商家的評分,到底是什么依據呢?我們該怎樣避坑呢?
近日,有網友在美團上預訂了一家評分4.9的酒店,但入住后發現,酒店環境破舊,衛生條件很差,與評分相差甚遠。
網友打開美團發現,這家酒店有700多條差評。差評原因大多是臟亂差。
而讓人疑惑的是,根據美團的評分,這家店的位置得分是4.5分,設施是4.5,服務是4.5,衛生是4.5。四項評分都不高,但怎么綜合評分就是滿分了呢?這就好像一個學生,各科成績都處于中等,總分卻能得第一。這就意味著班里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學生有嚴重的偏科現象。但是翻看美團評分,沒有任何一家商家以上四項得分是0。
于是,這名網友懷疑該商家存在刷分行為。在準備投訴的時候,該商家的評分從4.9分升到了5分。
美團對這名網友表示,評價部分,平臺沒法介入,但可以賠償房費金額的一半。這個方案遭到拒絕。該網友要求退一賠三,并且公開道歉,針對評分系統公開回應。
根據美團顯示,該商家總評價為11421條,差評為731條。差評中,有很多用戶在懷疑該商家“交錢了吧?”而另一個預定平臺上,該商家有108條評價,其中36條差評。
隨后,美團就此回應稱,商戶評分計算方法是有自己的一套算法,是多個因素計算權重,評論質量越高、評論時間越新、評論人專業度越高,評價的權重就越高。美團還表示,平臺無法人工干預,也無法修改評分。
乍一聽,美團的回應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觀察君以為,這個評價機制一定有問題。我相信美團的評分無法人工修改,因為任何大企業都不會允許這種低級的修改方式,不僅不嚴謹不科學,也容易滋生腐敗。真正的貓膩在算法上。只要美團修改算法,那就是可以完全左右評分機制。
比如,搞一個排行榜,搞一個活動,鼓勵出錢買榜,出錢參加活動。對這樣的商家,美團可以在評價算法上稍微一修改,增加權重,評分一下子就上去了。
觀察君研究了十幾家商家的評分發現,一些各種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商家,大多疑點重重。
比如這家在北京百子灣的酒店,評分5.0。總評價數量為4840條,差評就有221條,占比近5%。根據差評評價,這家酒店服務、設施、衛生等各方面毫無優勢。
而美團顯示,該商家位置得分4.6分,設施4.6分,服務4.6分,衛生4.6分,結果總分得分是5分。那么是什么因素的權重,讓一個各項評分中等的商家突然得了個滿分呢?
美團顯示,該商家為“優美會”的會員,這是美團旗下的一款會員管理系統。而且,該商家是“國貿CBD\四惠影音人氣榜第1名”。
排行榜第3名的這家酒店的評分和評價就更離譜了。總計1571條評價中,低分就有144條,占比近十分之一。
其各項評分也都在4.4或者4.5,但是總分就有4.9分,又是神奇的一幕。
其實,關于用戶評價,大家都知道,系統顯示的差評只是很少一部分。另外有兩類差評被隱藏掉了。一部分是習慣性不評價的差評用戶,另一部分是被商家公關掉的差評用戶。
商家用小恩小惠引導用戶好評,用各種方式隱藏差評,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了。
但這并不是重點,重點是美團的評分機制,與用戶實際感受背離。
很多網友表示,根本無法相信美團的評分。一些網友甚至發明了“3.5分機制”。意思是,在餐飲行業那些開店時間在5年以上,評分在3.5分以上,3.9分以下的餐館,才是真正好吃的店。
這些商家只是不愿花錢參與“打榜”,所以評分不高,不被平臺推薦。
評分機制,對于平臺而言,只是一個推薦機制。而平臺是以營利為目的的,那么推薦誰,不推薦誰,算法怎么安排,當然要考慮到收益。
但對于大部分消費者而言,評分是消費參考標準。如果消費者根據平臺的評分機制來消費,難免會踩坑。
正如網友分享的經驗那樣,線上平臺消費避坑最好的方式就是看差評,不要看好評。
實際上,平臺的評分機制如果無法做到客觀公正,其影響與虛假流量、雇傭水軍刷單的性質一樣,都是對消費者的誤導,都是在損害公平公正的商業環境。如果平臺利用評分機制來牟利,更是在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和商家商業環境的公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