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是學校爭取新一輪雙高晉階的攻堅之年。一年來,在學校黨政的堅強領導下,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全體師生員工同心同德、砥礪奮進,用勤奮繪就了豐收畫卷,用實干書寫了學院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依據校園網新聞發布內容,結合各部門工作總結,現將2024年學校十件(類)大事匯總如下:
一、黨建引領催奮進 凝心聚力啟新程
學校堅持扎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黨建引領學校事業發展。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為學校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學校黨委獲批陜西省第四批黨建工作示范高校創建單位、智信學院黨總支和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工一黨支部獲批陜西省標桿院系、樣板支部創建單位。3個基層黨組織通過第三批國、省“雙創”驗收。馬長玲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團隊。“大思政課”均衡發展示范校建設推進有力,評選表彰“大思政課”建設標兵6人,入選陜西省委教育工委案例集。召開學校第三屆教職工代表大會暨工會會員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進一步推進了民主管理。
二、“良匠金師”領風尚 修身立德育桃李
學校引育并舉,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數字賦能,建立教師發展平臺;名師引領,打造一批教師創新團隊;改進評價,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形成了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有力支撐了學校高質量發展。
建成國家級教學創新團隊1個、全國行業優秀教學團隊3個、省級教學創新團隊5個、黃河流域優秀教學團隊2個;新增全國模范教師1名,是陜西省唯一入選全國模范教師稱號的高職教師;新增全國煤炭行業教學名師、技能大師4人,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工作室4個,入選各級各類人才專家庫30余人。獲評“全國煤炭技能人才工作先進單位”、“高校教師網絡培訓優秀組織單位”。“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創新團隊獲2024年陜西省教科文衛體系統“五一巾幗標兵崗”榮譽稱號。
三、五育并舉育英才 文化浸潤顯成效
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召開第二屆網絡文化節表彰大會,啟動第三屆校園網絡文化節,學校獲全國大學生微電影大賽一等獎、陜西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德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一等獎、全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參加2024年高校“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教育活動,提交“百物匠心”非遺技藝傳承創新微視頻課和文化育人創新工作案例2項。獲“三下鄉”社會實踐省級優秀組織單位、省級標兵團隊,省級優秀團隊2支,先進個人2名。3項重點項目入選陜西省高校網絡公益項目。參加省教科文衛體工會系統講書人大賽和乒乓球比賽,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籃球比賽及健身氣功八段錦比賽。一體化推進勞動教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打造校內外“專業+”“創業+”“育人+”“實踐+”教育基地10余個,開展“大國工匠”“三秦工匠”進校園活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順利通過陜西省普通高校標準化中心定級(A類)驗收,同年高職類標準化驗收成績排名第一。
四、科學研究結碩果 智研常綻創新花
學校獲批立項陜西高校青年創新團隊、咸陽市科技創新團隊。組織申報市廳級以上科研資助項目130余項,項目總申報較2023年翻一番。獲批2024年陜西省高校自然科學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成果獎、煤炭行業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秦創原知識產權成果獎等獎項9項。申請知識產權成果100余件,授權知識產權成果32件,通過快速預審14件,同比增長47.27%,實施專利導航、創新能力項目2項。創新科技成果轉化運用方式,全年成果轉化18項,同比增長超50%;新增科技創新人才、知識產權技術調查官、科技大使、科技專家庫專家13人。2024年度各類科研經費達1300多萬。
信息化工作順利通過教育部職院校信息化標桿校的申報建設工作,獲批陜西省首批數字校園達標校,完成教育部職業院校智慧大腦98張表數據對接工作,形成報送信息化典型案例7個,開展省內示范交流活動20余次,榮獲“全省教育網信工作突出集體、突出個人稱號”稱號。
五、雙高建設創佳績 “三教”改革譜新篇
學校圍繞陜西產業需求優化調整專業布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全面推進專業、課程、教材、師資、實踐基地建設,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2024年,學校入選職業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4門、省級在線精品課程2門、第三屆黃河流域產教聯盟在線精品課程2門、陜西省“智慧助老”優質課程2門、獲陜西省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精品課程和教學團隊6項;獲陜西省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其中一等獎2項,獲中國化工教育協會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獲中國煤炭教育協會教學成果獎7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獲教師教學能力比賽省獎7項,其中一等獎3項;獲陜西高校思政課教師“大練兵”省級展示活動一等獎3項;獲省級優質工作案例2項。
六、賽場競技傳捷報 學研并重培匠才
學校以賽促學、以賽促建、以賽促用,技能競賽賦能高技能人才培養。承辦2024年陜西省高等職業院校技能大賽5項、2024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第四屆全國工業設計職業技能大賽陜西省選拔賽、第二屆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陜西省選拔賽等3項,承辦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陜西賽區金獎項目訓練營。參加國家級、省級學生技能競賽獲獎170余項。其中,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10項、陜西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近70項、“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近40項。參加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獲國獎4項,省獎40余項,學校榮獲陜西省第八屆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組織獎及陜西省2024職業技能大賽突出貢獻獎。
七、招生規模創新高 校企合作賦新能
學校高考普招首次全額突破本科線,新增陜西省農村訂單定向培養計劃項目,通過“基礎化、多樣化、特色化、個性化”的“四化”招生模式和“優質生源、優質專業”的“雙優”基地建設吸引了更多優質生源報考,有效提升了生源質量。
與麟游縣、咸陽經開區、陜煤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及揭牌《煤炭技術攻關中試研究中心》。揭牌秦創原礦山裝備產教聯合體1個;教育部就業育人項目結題3項,新立9項,新增職教出海服務中亞就業2人;獲批1個市級2個省級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完成黃陵礦業、曹家灘礦業等校企合作服務項目,到款額167.1萬元。2024屆畢業生去向落實率96.45%,專業對口率82.16%(雙高對口率98.65%);雙向滿意度均突破97%,學校當選全國高校就業協會副理事長單位。
八、基礎建設穩推進 校園環境煥新貌
學校被列為國家“十四五”教育強國推進工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建設項目,陜西省、咸陽市重點建設項目的能源化工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項目順利開工;咸陽校區北側新征地校園環境整治工程項目設計方案獲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醫學校區(臨潼)改擴建項目考古勘探勘探工作報告獲西安市文物局審核通過;臨潼校區新征土地獲省教育廳同意,學生餐廳項目經學校論證立項,持續提升“一站式”服務質量及信息化建設水平,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逐步改善。
九、合作交流謀共贏 海外聯攜促發展
學校承接哈薩克斯坦ERG高校聯盟學生、教師培訓;為剛果(金)金沙薩高等管理學院開展線上中文課程培訓。與弗拉基米爾國立技術大學、塔什干國立金融與技術大學、哈薩克斯坦阿克蘇高等綜合學校、吉爾吉斯斯坦國立技術大學、韓國慶云大學等國外著名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國際交流合作“朋友圈”持續拓展。入圍“中國—東盟千校攜手計劃”項目學校、“2024亞太職業院校影響力指數星級院校”,參與研制的埃塞俄比亞“藥學技術員/工程師”Ⅲ級國家職業標準項目獲審核認證。學校代表團出訪吉爾吉斯斯坦等四國,“秦嶺工坊”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十、共謀能源新發展 社會服務顯擔當
學校主辦“共話能源革命歷程、共享能源革命成果、共謀能源發展創新、共商能源教育教學改革”能源革命高端論壇,中國工程院王雙明院士等專家出席論壇、做報告。為新形勢下能源發展和新型能源人才培養面臨的新任務、新要求,提供了強有力指導。
全年舉辦安全培訓40余班次、職業技能評價取證及培訓7127人次,成人學歷教育本(專)科在籍學習近4000人,培訓經費較上年增加370萬元,為煤炭行業安全生產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持服務工作。高質量完成白河職教中心年度教育幫扶工作;遴選教師參與“組團式”幫扶新疆一所職業大學;連續兩年為西藏阿里地區開展學生教育幫扶工作;積極推進“雙百工程”工作,采購幫扶地區農產品,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彰顯學校擔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