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新一期的單車基械匠。
這期我們保養一組Mavic Instant Drive 360棘輪結構的輪組,以下簡稱ID360結構。
這是一對2019年的Cosmic環法特別版輪組,輪組涂裝巧妙的紀錄下了21個賽段中都經歷了什么。
在2018和2019年的兩屆環法比賽中,AG2R車隊的羅曼·巴代就使用了特殊涂裝的Mavic輪組參加比賽。
在這對輪組上,涂裝再次經過認真設計,這款輪組共有三個版本,這對是一個中等框高,45mm的頂級圏剎版本。兼具了爬坡和平路巡航,車圈內寬19mm,外寬28mm,官方標稱重量1490g。當年發售價格為2000歐,不過Mavic的價格一般跳水比較厲害,目前二手價格普遍在7000出頭,但保有量應該不會很多。
輪框的邊緣上印有法國夏季最適合騎行的道路,其中標志性的地標建筑都有被一一展示,也表明了這是一對偏重爬坡的輪組,并且在下坡中也不會讓你損失太多速度。
另外兩個版本一個框高64mm,一個框高32mm。高框版給涂裝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展示了布魯塞爾到巴黎的所有途中沖刺點。底框爬坡版雖然空間有限,也還是擠入了一堆森林和山峰,在其間蜿蜒的小路也表明了其身份。
三款輪組都是刀片型氣動輻條,輻條更寬更薄,邊緣比較鋒利。對比SAPIM的cx-ray可以看到風格差異很明顯。并且輻條都是磁性鋼材質(具體材料不清楚),我猜測可能是由于吸震性略好于非磁性鋼(我們日常見到的絕大多數公路輪組都是非磁性鋼輻條),不然Mavic也不會這么多年都沒有對輻條材質做出改變。
花鼓使用了馬維克的Instant Drive 360棘輪結構,咬合面積更大,踩踏剛性更足,塔基也比以前被詬病的單軸承結構更為穩定。
拆卸部分:
這個輪組的前輪部分狀態不錯,拆卸開后只是做了簡單的清理,問題主要在后輪。
對于這個圏剎版本,兩側的外側端蓋用力拔就可以拆下。第一個需要注意的是預緊蓋,最好使用專門的Mavic拆卸工具,用其他工具也可以(比如Super-b的TB-8018,parktool的SPA-1和SPA-2或者SPA-6),只是相對有點容易弄花固定口,因為受力沒有專用工具那么分散。
需要注意的點在于大多數的Mavic預緊蓋,拆卸時需要反復的擰松,擰緊的進行拆卸,強力擰松的話會有一定的幾率卡死。
預緊蓋拆卸下以后,往對側推動軸心,軸心就可以拆下來了。如果還需要進一步比如更換軸承的話,則可以用滑錘等工具進行拆卸軸承。
后輪的話相對復雜一些。首先是拔下端蓋,無論哪一側先下來都可以,如果另一側不好拔,可以用比較粗的六角扳手插入軸心,把另一側的端蓋頂下來。如果是桶軸的端蓋則可用滑錘上用的膨脹頭拉住內側缺口,稍作用力即可拔下。
后輪碟剎側拆下端蓋后可以看到有一個外卡簧(軸用卡簧),可以用卡簧鉗拆下來,后輪的預緊就是靠卡簧下邊的波浪彈簧提供的穩定預壓量,有別于Mavic其他型號上的預壓環結構。這個結構變的更簡單的,也不需要經常檢查和調整。
碟剎側的部件拆下后,就可以把軸心向驅動側推動,軸心部分和塔基就可以拆下來了。反過來先拆卸塔基,后拆卸軸心也是沒問題的。
日常保養的話,棘輪環就可以進行清潔保養換油了,不過今天這個進水了,內部有點糟糕。我們就進一步進行拆卸以便徹底清潔。
ID360棘輪結構類似于DT結構,但是有所改進,部件更大。彈簧是一個扁線壓簧,另一個棘輪環的內部沒有彈簧,但是鑲嵌了一個橡膠襯墊,用來把軸承和棘輪環隔離開,也可以吸收棘輪上的震動。
花鼓內部的花鍵環是鑲嵌結構,通過一個卡簧固定,而非DT的那種螺紋固定方式。日常保養的話,棘輪環和花鍵環更容易進行清潔,不用擔心無法拆卸就進行清潔,而導致花鍵油污滲入到軸承的情況。
花鼓殼拆卸空了以后,就可以進行徹底清潔了。相對麻煩一些的是塔基內的軸承更換,Mavic的絕大多數塔基上都會有一個螺紋蓋子進行防水和固定軸承。這個蓋子的孔位看似和預緊環類似,但實際直徑更大一些,需要用到專用工具,或者使用Super-b的TB-8018,parktool的SPA-1和SPA-2或者SPA-6進行拆卸,具體看孔徑的匹配度。
另一個比較麻煩的就是塔基的固定方式,而且這個蓋子比較緊。我這是用了一個飛輪片,通過臺鉗固定后去拆卸頂蓋,拆卸方向是順時針擰緊,逆時針擰松。類似的設計在有一些別的品牌花鼓上是反向絲,拆卸時要注意方向。
【清潔前】
塔基外側的蓋子擰下來后就可以對軸承進行更換了,這個塔基的軸承都是從同一側拆卸下來的,拆卸內部第二顆是需要注意,最好能找個同類型,外徑一樣的墊塊進行一下引導,不然比較容易在拆卸中出現偏移或者翻轉,強行拆可能會損壞塔基殼體。這里拆卸軸承是為了更好的清理塔基內部,防止清理過程中臟水流到軸承內。
【清潔后】
關于花鼓的防水其實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如果你選了防水更好的花鼓,一般滾動阻力也會更大,防水圈和軸承上的膠蓋會和部件接觸更為緊密,但是反過來如果要阻力低,實際防水圈和部件之間一定會存在間隙。一般來說,這種小縫隙會因為內部空腔的大氣壓力,并不容易進水,但是如果是長時間浸泡或者是長時間雨騎,又或是防水油缺失的話就要多加留意了。幾乎每個品牌都會有這種問題,不同的是保有量和使用的環境不同,導致了發生幾率的不同。大家在使用中還是要多加留意。
組裝上就是一個反向操作了,這里我著重說一下最近很多小視頻都在吐槽的界面油問題,這個油出現也不是一年兩年了,為什么今年集中爆發的都在吐槽說有人到處在涂抹這個油呢?我覺得主要還是因為這兩年自行車行業又大火了一波,一下涌進來很多人(牛鬼蛇神太多),就難免會有制造焦慮尋找流量的人出現。時不時的我就能刷到有人在吐槽說這個是界面油仙人,那個是界面油仙人什么的。確實有些地方是不能涂抹的,并且這個油也不是用來防水的。
當然也不用去專門用自行車去對比工業用油,說自行車遠遠達不到這些工作要求,不用去這么講究什么的。這個事兒一句話就說清楚了,就是你玩車,就是在玩“講究”,所有你能力范圍內的,你都希望去努力做的更好。舉個例子,就跟女人的化妝品一樣,一張臉,有用眼的,有用鼻子的,有用額頭的,有用耳朵的,有先抹的,有后涂的,在我看來,不都是臉上的皮嗎?先涂了后涂了,最后不都混在了一起?
反過來說界面油的問題,我一般用在接觸面相對不運動的位置上,比如軸承安裝座,軸心和軸承接觸的內環部位,中軸五通的接觸面,以及一些大力鎖緊的絲牙上。我就在這說了,那些拆不下來,拆壞,拆花的,不要用這個油來當背鍋俠,沒有這個油,你干錯了,該花還是花。
而像塔基涂界面油這個事兒,其實是很多新人沒搞清楚為什么塔基要涂油。在一些“遠古”視頻,特別是海外視頻上,會看到塔基上涂油,那主要是那會大多數的塔基都是鋼塔基,為了防銹,以及一些飛輪和塔基匹配不好的,在安裝時做潤滑的,當然主要是為了防銹。但是今天塔基基本都是鋁合金的了,所以塔基涂油也就大可不必了。端蓋等處的防水油的話,我會用到兩款,一個是蘋果醬,另一個就是RSP的軸承油,RSP這個油用做軸承有點粘稠阻力有點大,但是防水很好,如果開蓋更換的話,建議每一側涂抹1/3到1/2圈,不要加滿。
塔基棘輪部分可以使用RSP的棘輪油,粘稠度低,阻力小,可以在溜車時降低塔基空轉時的阻力,對于一些彈簧力度本身就小的棘齒-棘爪塔基,更是可以防止油粘度高導致的棘爪不回彈問題。
最后說一下前輪的預壓環,功能類似于散珠花鼓的珠擋,通過預壓環推動軸承內環,讓滾珠和內外環之間形成一個橫向的受力,延長軸承的壽命,消除游隙,提高輪組側向受力的能力。實際調節時,保持軸心既沒有礦量,又滾動順暢即可,不用過分產生微微阻力,只要比空轉時有的阻力稍大就可以。
這個輪組除了保養,也進行了精調,對張力,偏擺,跳動等進行了整理,實際原廠拉力值還是比較穩定的,只有個別幾根誤差稍微大了十幾公斤力,偏擺通過客戶幾年的的使用,稍有點大。最后的整理結果以前輪0.15mm,后輪偏擺0.1mm收工,張力誤差5-7kgf。
那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里,如果你正好有這款輪組,或者正打算入手收藏的話,希望本視頻對你有所幫助,我們下期再見,單車基械匠,給您帶來更多新奇,好玩,有趣,實用的單車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