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長江文化節開幕式現場
高原冰雪消融,浪花一路奔騰向東,串起一條長江經濟帶,也連起一條長江文化帶。
2024年9月至12月,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蘇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蘇州市委宣傳部、張家港市人民政府、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承辦的2024長江文化節在通江達海的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舉辦。
此次文化節以“融合·弘揚·共享”為主題,立足長江全域,聯動長江流域13省(區、市)和江蘇省內沿江8市,通過“文物長江、非遺長江、藝韻長江、行走長江、開放長江”五大板塊以及多項特色活動,突出對外文化交流,強化與“長江源”的對話、交流與合作,為深入發掘長江文化蘊含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進一步使長江文化節在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守護文化根脈、傳遞民族自信、彰顯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自2004年張家港創新性地舉辦以長江文化為主題的活動以來,“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的宏大敘事有了小城實踐的生動注腳。
多年來,張家港攜手沿江各省區市,在追根溯源中梳理絢爛的長江文脈、沉淀豐厚的文化遺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
全域聯動,提升文化輻射效能
2024年,江蘇立足長江全域、中華文明全景、中國式現代化全局,高標準推進長江文化節輻射能級提升。
在發揮主場優勢的同時創新省域合作方式,首次邀請青海省作為主賓省,參與開幕式、非遺民俗大集等重點活動,共同聚焦保護和展現長江文化的一體多元,實現從“長江源”到“江尾海頭”的地域跨越,彰顯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作為主賓省,青海省帶來了富有濃郁民族特色的花兒情景表演唱和非遺項目青繡展示。
同時,此次活動延續了全流域參與特色。“守望長江”非遺民俗大集邀請四川、西藏、云南等長江流域省區市民族民間藝術表演團隊,以及四川苗族蠟染、蕪湖鐵畫鍛制技藝等24個非遺精品項目匯聚張家港;“潮涌絲路長——長江絲綢文化展”匯聚中國絲綢博物館、湖南湘繡博物館、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張家港博物館等機構的館藏精品,展示長江流域絲綢文化的輝煌歷程,參觀人次超10萬;“詩頌長江·長江的港”全國詩歌大賽共計收稿3480余組(首)、1.5萬余首,內容涉及長江文化及沿線重點城市的歷史、文旅、經濟和群眾生活;首屆“田漢杯”小戲小品編、導、演技能大賽暨“長江杯”長江流域小戲小品展演得到了18個省(區、市)相關院團、群文單位的積極響應,共收到19個劇種、277個劇目報名參賽,彰顯了小戲小品的藝術魅力和時代風采。
文藝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奮勇爭先的張家港人堅定文化自信,向高水平文化繁榮發起追求。
“鐫印盛輝——水韻江蘇·木刻版畫長江百景”展展出以長江江蘇段8個設區市的自然人文圖景為創作素材、由全國各地50余位知名版畫家參與完成的100幅版畫作品,展覽期間聯合江蘇省美術館水印版畫材料與技術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員,開展21場配套版畫體驗活動和專業培訓,累計參觀人數達2萬人;大型中國畫卷《長江春色圖》巡展(張家港站)展出江蘇省國畫院畫作精品;“大江流韻——嵇亞林白鶴長江文物題材書畫特展”以書畫形式展現長江上中下游多個地區的文物重器,在筆墨語言中喚起市民群眾對長江母親河的情感記憶、對長江文明的敬意憧憬;“名家論百景”長江文化沙龍邀請文旅主管部門、學界專家大咖齊聚一堂,舉辦“長江百景圖文脈新標識”和“打造‘長江百景’名片,講好新時代長江文化故事”兩場活動,共述長江文化源流,為文旅產業升級、文化遺產保護、打造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言獻策;中國曲協藝術團“送歡笑到基層”走進塘橋專場演出把高質量的曲藝作品和文藝服務送到老百姓身邊,成為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加強各類優質資源整合集成的生動注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2024長江文化節大力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系列活動聚焦公眾參與,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吸引累計超過17萬人次走進活動現場,全平臺累計曝光量超7000萬人次。
多元交融,領略文化交流之美
舉辦長江文化節,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質量推進長江經濟帶和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
千年之前,鑒真和尚從張家港啟航成功東渡,寫就一段中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話。21年前,也是張家港率先“扛起弘揚長江文化的大旗”,在江尾海頭以長江之名,搭建起文化交流互鑒的廣闊舞臺。
2024長江文化節體現開放包容的文化特質,秉持“開門辦節”的一貫理念,在堅持“請進來”的同時,注重優秀文化“走出去”,以文化交流的“雙向奔赴”,在多形式的交融交往中擴大“能見度”。
為凸顯“國際合作”“幽默”元素,在開幕式演出中,主辦方邀請了來自俄羅斯等國的小丑演員組合參與熱場、串場,并與法國、波蘭藝術家的節目進行互動。昆明說唱《瞌睡·枕頭》、群口相聲《老外看詩詞》等節目,匯聚了長江沿線優秀曲藝表演團隊和國內外幽默藝術名家,充分展現了2024長江文化節的開放氣質和國際視野。而幽默藝術周中推出的漫才秀專場,更展現了藝術周“聚焦創新、凸顯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特點,邀請了日本吉本興業株式會社的漫才演員團隊來華與中國青年漫才演員共同演出,深受觀眾喜愛。
2024年11月26日晚,中日說唱組曲《東渡》舉行日本站首演。《東渡》以蘇州彈詞、河陽山歌、河陽寶卷、揚州小調、狂言、浪曲等中日傳統說唱藝術的形式進行表演,通過虛實結合的場景、演員真情實感的演繹,共同塑造鑒真法師堅毅、無私、兼愛、奉獻的形象,是弘揚東渡精神,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日民間文化交流,讓中國曲藝作品走向國際舞臺的有益嘗試。
2024長江文化節突出“開放”元素,與央視總臺英語環球節目中心深度合作,以長江文化節為窗口,邀請來自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亞、贊比亞、利比里亞的5位外籍媒體人在張家港深度參與和體驗千年長江文化和現代港口城市的碰撞,分享他們在張家港的所見所聞,與全球網友交流互動,向世界傳遞新時代長江文化。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包容,積極推動了長江文化走出去、“文明張家港”形象走出去。
此外,此次文化節首次將“文物長江”主線活動設置在張家港以外,“非遺長江”“藝韻長江”“行走長江”多個活動在揚州、上海、常熟、太倉同步開展,不斷深化開放合作,增強了長江文化節場景的多元屬性,有利于以“長江文化”為主題的活動不斷創新突破、傳承發展。
隨著2024長江文化節落下帷幕,長江文化節系列活動累計開展各類跨區域大型公益文化活動近200項,線上線下共吸引超5億人次參與。
長江文化節先后榮獲第二屆文化部創新獎、全國群眾文化活動品牌計劃“區域聯動品牌活動”,成為江蘇重點培育的三大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之一,獲江蘇省首批群眾文化“百千萬”工程優秀文化活動品牌等多項榮譽。
創新路徑,增強文化傳播活力
經過20多年的不斷創新,“長江文化節”這一文化品牌不斷擦亮、愈發叫響。
2024長江文化節期間,張家港再次“破圈”。“守望長江”非遺民俗大集、“一碗蘇式面喚醒你的味蕾”分別登上流量平臺地方熱搜榜第一和第四。
2024長江文化節秉持“長江文化的盛會、人民群眾的節日”辦節宗旨,不斷豐富高質量文化供給,提升旅游體驗,賦能文旅高質量發展。
期間,“潮涌絲路長——長江絲綢文化展”歷時3個月接待114235人次,透過精美的傳統絲綢制品、歷史悠久的織造工具,以及長江流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現代絲綢制品,生動展現了長江流域數千年的絲綢文明及其在現當代社會中的傳承與發展。
結合展覽策劃多場教育活動與互動體驗,不僅提升了公眾對中國傳統手工藝的興趣與認知,還為年輕一代提供了深入了解這一古老技藝的機會。“守望長江”非遺民俗大集創新文旅“玩法”,匯集106家攤位,打造展覽、演出、美食、運動、體驗、消費一站式文旅新場景,凸顯“年輕力”,充滿“煙火氣”,非遺長桌宴一桌難求,吸引市民游客超10萬人次,線上媒體曝光超千萬,攤主累計營收超50萬元,有力釋放消費潛力。
通過活動策劃引領文旅新風尚。紀錄電影《再會長江》首次露天展映,精彩呈現導演竹內亮鏡頭下長江沿岸的壯麗畫卷,引起觀影現場超千人共鳴,同步推出“溯源長江青海之旅”“文明溯源攬勝之旅”“安瀾見證三峽之旅”等長江沿線城市特色文旅路線;“鄉音食韻在長江”主題活動遴選長江流域重點文旅城市,深入發掘方言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內涵,抖音平臺“鄉音食韻在長江”話題視頻播放量達142.8萬,聯動“長江文化節”話題視頻播放量達1411.5萬;上線城市文旅微短劇《我在張家港遇到河神》,把流量從線上搬到線下,入選國家廣電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第四批推薦劇目、2024年第三季度江蘇省網絡視聽項目庫,推動“跟著短劇來長江旅行”成為文旅新風尚;銅官山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系列活動以“鄉土”為核, 3場落日音樂會吸引眾多市民在“稻香”中禮贊豐年稔歲,1場新農民故事會吸引百余家媒體爭相報道,累計瀏覽量達1070.9萬人次,現場直播瀏覽量達429萬人次。
長江文化的“源頭活水”,澆灌出精彩紛呈的各類群文活動,滋養著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多年努力下,張家港文藝精品“百花齊放”。張家港榮獲文旅部文華獎1個、群星獎7個、中國戲劇梅花獎表演獎1個、中國曲藝牡丹獎4個;獲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5個;獲省文華獎9個、省“五星工程獎”41個,獲獎數量、含金量屢居全國、全省縣(市、區)首位。目前,全市共有楊舍鎮群星舞蹈隊、鳳凰鎮河陽山歌藝術團等800余支群眾文藝團隊,依托“村村演”“周周演”公益文藝巡演,為市民送上了一道道可口的文藝大餐。
未來,張家港將立足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兩大國家戰略交匯點的區位優勢,秉持江河奔騰的氣概、江海交匯的胸懷,繼續攜手沿江各地,共同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為推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加快推進“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張家港實踐、“以文促旅”轉型,通過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打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先行區。
首屆“田漢杯”小戲小品編、導、演技能大賽暨“長江杯”長江流域小戲小品展演現場
《東渡》演出現場
2024國際幽默藝術周演出現場
“守望長江”非遺民俗大集
潮涌絲路長——長江絲綢文化展現場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
大型中國畫卷《長江春色圖》巡展(張家港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