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由中國美協上海分會主辦的首屆海平線繪畫雕塑聯展誕生。回望近40年的發展歷程,“海平線”不求聲勢與規模,始終堅持在地性和地方聚焦視野,以上海為中心,以繪畫和雕塑兩種藝術形式為主要軸心,穩健發展出多元而深遠的維度。改革開放至今近半個世紀,上海這座城市日新月異,但始終有一些精神性的事物維持不變,正如“海平線”的發展始終聚焦上海和扎根上海的中青年藝術家活躍的創作生態,發現與扶持藝術新銳,至今已展示了500余位藝術家的作品,為上海藝術的“現代性”與中國當代藝術圖景源源不斷地輸送著新生力量。
1986年,《上海美術通訊》刊登的文章《寄語“海平線”》中寫道:“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現代,知識更新的周期越縮越短。人類在新的開拓與創造活動中,時刻加速著萬象之更新。”這段話對當時藝術實踐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總結,如今聽來依然具有現實意義。伴隨技術的迭代和物質生活的豐富,圖像泛濫與虛擬現實的沖擊相互交織,人的心理需求與行為模式被圖像所主導,仿佛生活在一個被描述為“景觀”的劇場中。
技術的更迭引發了藝術理念的解構與重構,藝術圖像學的脈絡也隨之遷移與演變。在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領域,“圖像維度”通常指圖像數據集的結構,包括樣本數、通道數(如RGB通道)、高度和寬度。四個維度決定了圖像的存儲方式和處理方式,影響模型的輸入和輸出格式。這些近期隨技術興起而建立的維度,似與圖像理論學者W.J.T.米切爾之前的藝術史圖像學分析方法,諸如潘諾夫斯基的三步圖像學研究方法有著潛在的思維共鳴。而米切爾繼西方哲學革命式的概念“語言學轉向”的誕生后,進一步在《圖像理論》中提出了“圖像轉向”的概念。他敏銳觀察到:圖像在當下已超越語詞,成為新的中心問題。這一理論視圖像為視覺、機器、制度、話語、身體和比喻之間復雜互動的載體。在跨學科領域中,“圖像”逐步被賦予更高的研究維度。
因此,第二十屆海平線·繪畫雕塑聯展以“圖像的維度”為主題,展現了繪畫、雕塑、攝影、裝置及影像等多種藝術形式在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的實踐現場,呈現了一批中青年藝術家對當下圖像文化的獨特思考與實驗性探索。
此次“海平線”展覽聚焦的中青年藝術家大多出生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都有著高等藝術院校或海外留學背景,他們切身體驗了經濟騰飛帶來的城市化和全球化,也決定了這一代藝術家的心跳注定與全球藝術脈搏同頻。展覽以“鏡像之人”“自然之都”“思辨之物”和“虛擬之靈”四個單元對參展作品做主題劃分,以此切入當下藝術所需要面對的社會與歷史維度。
“鏡像之人”單元探討不同維度的自我、自我的多重構成、我與他者在現實世界中的關系等命題。“鏡像之人”既是現實中人之具體所見,又可投射于廣袤且多變的群體,更包含隱現于意識層面關于人與人類之間關系的思考。
“自然之都”單元聚焦考察自然與歷史、自然與城市、自然物與非自然物之間的諸多關系,通過并置多種媒介作品,陳列它們的發問與反思,構建一種自然社會語境下的藝術實驗場域。
媒介在藝術史的發展過程中,一直是推動藝術創作演變的催化劑。如今,新材料的研發與應用不僅模糊了藝術類別之間的界限,也拓展了圖像表達的邊界。在“思辨之物”和“虛擬之靈”兩個單元中,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科技突破了傳統“藝術創作”的界限,構建了超越物質世界所能承載的全新世界。
“思辨之物”單元的藝術家通過對常見物品與現成品的再創造,開發新型材料,使媒介煥發出全新的語言力量,激發了更深層的異質化可能。“虛擬之靈”單元的藝術家對圖像維度和再現的探索早已擺脫“觀者”和“視覺形象”的二元范式,更多地邁向了一種結合心理學、生理學和光學技術等領域的跨學科綜合體。
此次“海平線”展覽以藝術史經典母題“圖像”為切入點,借鑒深度學習與計算機視覺領域關于“圖像維度”結構的理論框架,從題材內容出發,精選作品樣本,涵蓋從傳統媒材到新興技術的多種形式,觸及當代藝術的多個重要議題,在多維、多樣、多質的表達中追求反映藝術的當下狀態。借此契機,展覽試圖思考:尚處發展階段的中國當代藝術,如何在“圖像的維度”探索中孕育出獨特的藝術語言?而身處開放與信息前沿、兼容并蓄的上海,又將如何在這一探索中發揮作用,展現其獨特的文化態度?
撰石系列NO.32(綜合材料) 黃喆
第二十屆海平線·繪畫雕塑聯展亮相滬上
本報訊 2024年12月25日至2025年2月26日,由上海市美協、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主辦的圖像的維度——第二十屆海平線·繪畫雕塑聯展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舉辦。本屆“海平線”展覽堅守探索性、學術性、時代性的品牌底色,在傳統繪畫的基礎上,為新媒體、新媒介、新觀念的展示交流提供平臺。著名畫家丁乙與姜俊、林葉、孫凈、夏磊4位青年策展人組成策展團隊,提名了31位活躍在國際國內美術界的中青年藝術家參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