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經濟年報發布!初步核算,全年國內GDP是134908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2023年增長了5.0%。從季度看,呈現明顯的蹺蹺板效應。一季度和四季度同比分別增長了5.3%和5.4%,二季度和三季度同比分別增長了4.7%和4.6%。
兩個重要的參考點:一是按不變價格,即未考慮全年通脹的影響。實際上這個因素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GDP數據,但以當下國內物價水來看,影響并不大。按照官方平均每年2.75%左右的通脹率,GDP總量實際或達5.10%左右。
但是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看,2024年CPI同比增速平均僅有0.24%,環比0.0%。說明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低通脹周期,甚至在某些領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通縮。從PPI和PMI數據看,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長期處于低位,采購價格指數也在下降,但生產指數卻在不斷修復。說明我們的GDP增量中有一部分已經轉為庫存。
那么2025年面臨的問題仍然是去庫存,注意不是化債。而去庫存的重點還是在地產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這也就凸顯出促消費、擴內需的重要性。明年在消費領域仍有大文章可做,要做。
二是數據是GDP,而非GNP,若以GNP計算,把海外未結匯數據核算進來,全年增長將超過5.0%。GDP計算的是國內生產總值,是國內經濟活動創造的增量。GNP則包含了海外經濟活動創造的增量,即國民生產總值。如此看來,GNP的增長率或遠超5%。
按照國內目前的統計口徑,海外國民創造的經濟增量并未計算在內。尤其是在中美息差客觀存在下,存在大量未結匯數據,我們對這部分海外增量顯然是在有意識的在忽視。而隔海相望的日本,在考核經濟增長的時候則以GNP為主要數據。
國內在考量日本經濟的時候,往往會按照我們的思維去解讀。所以就有了日本經濟低增速,通貨膨脹嚴重,甚至還有人說日本GDP增量被日元兌美元貶值給抵消掉了。孰不知,日本這些年來在海外再造了兩個日本的經濟體量。其實,這也和我們的國民屬性有關系,我們不喜歡露富,喜歡藏富,作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投資大國,如果我們也采用這一口徑,我們將超過世界上所有的國家。
其實,我想說的是,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還是世界上其他經濟增速較快的國家,數據或許并不代表真實的情況。起碼,如此漂亮的數據普通民眾是沒有感受到的。中小企業經營壓力仍然山大,普通民眾體感也不強。房子成本仍然偏高,收入偏低,每個人都不敢停下來,牛馬的生活并沒有因為數據改善而改變。
所以,如何讓普通民眾切實感受到GDP、GNP數據增長帶來的生活質量的變化,這點反而更重要。所有從也應該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數據上產生的增量到底去哪里了?為什么數據在天上飛,普通民眾的生活卻沒有多大改變?或許我們的工作重心是不是需要適當調整一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