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絕對想不到!辣椒機械化精播技術竟然如此先進!
常培培等
基金項目: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鄉村振興科技創新提振行動計劃)( 2023TZXD012 ); 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項資金 ( CARS-24-G-11 ); 山東省蔬菜產業技術體系( SDAIT-05 )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辣椒生產國與消費國 。2022 年,我國辣椒種植面積 223 萬 hm 2 ,總產量約6 400 萬 t ,年產值 2 700 億元以上 。 食辣人群超過 6 億人 ,隨著居民對辣椒接受程度的提高,食辣群體將繼續增長 。 辣椒在我國蔬菜出口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 2022 年我國辣椒出口額 8.5 億美元,占蔬菜總出口額的 7.57% 。 辣椒適應性強、類型多樣、經濟效益高,已成為我國鄉村振興和精準脫貧的重要抓手 。 山東省辣椒種植面積 11.5 萬 hm 2 ,產量 500 萬 t 以上,其中加工型辣椒種植面積約占80% ,是我國重要的加工型辣椒原材料種植基地 。
麥辣套種植模式可較好地解決糧經爭地問題,實現糧食與經濟作物雙收益 。 在小麥田套種加工型辣椒時,辣椒多采用移栽方式,存在播種、育苗、移栽等環節用工環境差,強度大,成本高等問題。 為此,筆者團隊經過長期實踐,總結集成了麥套加工型辣椒機械化精播栽培技術, 該技術將辣椒種子進行丸粒化處理,實現機械起壟、鋪設滴灌帶、覆蓋地膜、精量機械播種一次完成,除去了育苗、移栽環節,大大提高了播種效率,降低了用工成本,減輕了勞動生產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可有效推動辣椒產業生產的標準化、規范化和規模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
1 產地選擇
1.1 產地環境
宜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疏松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進行生產,且不應與茄科作物連作。
1.2 氣候
無霜期 120 天以上,年活動積溫 3 100℃ 以上,年降雨量 450~550 mm 。
2 套種方式
小麥于 10 月中下旬播種,麥壟預留宜選擇“三二模式”,即每種植帶種植 3 行小麥套種 2 行辣椒,3 行小麥種植帶寬 0.4 m ,行距 0.13 m ,預留的辣椒種植帶寬 0.8 m ,行距 0.4 m 。
3 小麥栽培要點
3.1 品種選擇
小麥宜選擇抗病性強,產量高,矮稈早熟品種,如濟麥 22 、濟麥 60 、山農 28 號等。
3.2 微耕機精耕整地
小麥播種前,每 1 hm 2 一次性施入有機肥 30 000~45 000 kg 。 辣椒預留行內撒入復合肥( N∶P∶K=15∶15∶15 ) 600~750 kg/hm 2 ,選用微耕機旋耕,深度 20 cm ,耙平、耙細,以利于提高播種質量,保證一出全苗。
4 辣椒栽培要點
4.1 品種選擇
選用株型緊湊、結果集中、優質高產抗病的加工型辣椒品種,如德紅 1 號、英潮紅 4 號、三櫻椒、德紅 6 號等。
4.2 種子丸粒化精量直播
① 丸粒機種子丸粒化 采用種子丸粒機將生物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肥料、黏合劑、種衣劑等分層包被在辣椒種子表面, 使其體積和質量增加,成為大小均一,直徑 3~4 mm 的規則小球體或橢球體,以提高種子播種質量,便于精量播種。
② 精耕整地 播種前 1 周精細整地,結合小麥生育后期的需肥規律, 重視底肥的施用, 每 1 hm 2施生物有機肥 3 000 kg 、三元復合肥( N∶P∶K=15∶15∶15 ) 600 kg 。
③ 播種要求 辣椒適宜播期在次年 3 月下旬至 4 月中旬,小麥形成的田間小氣候和地膜覆蓋會減少倒春寒對辣椒苗的影響。 每種植帶種 2 行辣椒,先鋪設滴灌帶,滴灌帶平整鋪設在地膜下 2 行辣椒中間;后覆膜,宜選用厚度為 0.01 mm 的銀黑雙色地膜,在地膜上進行精量播種。 單株種植模式,每穴播 2~3 粒種子, 每 667 m 2 用丸粒化種子 2.0~2.5 kg ;雙株種植模式,每穴播 3~5 粒種子,每 667 m 2用丸粒化種子 2.5~3.0 kg 。 播種深度 1.0~2.0 cm ,按照品種種植要求適當調整株行距。
4.3 辣椒播種機調試運行
采用通用拖拉機為牽引動力懸掛雙列式多功能辣椒播種機, 或在拖拉機上加裝北斗導航裝置,應用北斗導航、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操作人員在手機上標注出播種地塊的邊界,無人駕駛辣椒精播機即可自動規劃播種路徑,實現起壟、鋪滴灌帶、覆地膜、打孔播種、覆土一次完成。
雙列式多功能辣椒播種機
4.4 播種及注意事項
播種過程中,定時查看穴孔內是否有種子及種子數是否精準,及時調整機器,保證不漏播、播種精準。 播種機行進宜慢,做到起壟平直、鋪膜完整、破膜率高、穴播精準。
① 出苗前管理 播種后 1~2 天,根據天氣情況少量滴灌,每 667 m 2 灌水量 15~20 m 3 。
② 定苗 播種后 10~15 天即可出苗,及時檢查出苗情況,如發現辣椒苗沒有破膜的應及時人工協助破膜。 當幼苗長到 8~10 cm 時定苗,根據辣椒品種特性每穴留 1~2 株。
4.5 田間管理
① 肥水管理 出苗后至 9 月上旬,根據墑情和天氣變化,每隔 15 天左右澆 1 次水,每 667 m 2 滴灌 20~25 m 3 ,全生育期灌水 4~7 次。辣椒開花期,結合澆水, 追施高氮中磷低鉀復合肥 ( N∶P∶K=21∶8∶11 )10~15 kg ,同時葉面噴施富含腐植酸、氨基酸及硼、鋅等微量元素的葉面肥。 每采收 1 次后,每 667 m 2 隨水沖施高氮高鉀復合肥( N∶K 2 O=25∶20 ) 20 kg 、中量元素水溶液 10 L ( 600~800 倍液)、磷酸二氫鉀 100 g 。
② 植株調整 結合小麥收割,于門椒現蕾前后一并進行機械摘心, 摘心后每株留 15~17 片真葉。根據品種特性選留結果枝, 摘除門椒以下的腋芽,若植株長勢弱,可將第 1~2 層的花蕾摘掉。
麥辣套種小麥收獲
5 病蟲害防治
5.1 主要病蟲害
辣椒主要病害有猝倒病、 灰霉病、 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主要蟲害有蚜蟲、白粉虱、煙粉虱、茶黃螨、煙青蟲。
5.2 防治方法
① 農業防治 宜選用抗病品種; 實行輪作制度,與茄科作物實行 3 年以上輪作,培育壯苗,科學施肥。
② 生物防治 宜使用害蟲天敵、 病毒制劑、植物源農藥、生物源農藥防治病蟲害。
③ 物理防治 采用銀黑色地膜覆蓋, 選用黃板、 誘蟲燈進行誘殺。 黃板規格 20 cm×15 cm ,每667 m 2 使用 25~30 塊, 懸掛高度以黃板下端距離植株頂端 10~20 cm 為宜。 一般采用頻振式農用誘蟲燈, 每 3.3~4.0 hm 2 設置 1 盞, 連片使用效果更佳,需定期對接蟲袋和高壓電網的污垢進行清理。
④ 藥劑防治 藥劑防治方法見表 1 。
表 1 加工型辣椒病蟲害藥劑防治方法
6 采收
6.1 小麥收割
小麥進入成熟期后應適時早收割, 收割時,聯合收割機跨在套種行間作業,留茬高度 25~30 cm 。
6.2 辣椒采收
鮮椒商品果應及時人工采收上市。 干椒采收標準:手握果無氣,指捻不打滑,深紅色,無病斑、無蟲蛀、無霉變,雜質 <0.1% ,水分含量在 20% 以內。 干椒可用自走式聯合收獲機采收,采收后及時晾曬或烘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