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23日,甘肅省慶域縣趙子溝村,新城區的施工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突然,挖掘機轟隆隆的挖出一扇青磚堆砌的大門,一群白色的人站在門口怒目相視,門后面的世界鬼使神差的將這些吸引了進去......
這座青磚的大門并沒有什么阻礙,墓道已經被破壞掉,從外面小心翼翼的走進去,黑漆漆的墓室里一股腐敗的氣息撲面而來,隨著點點亮光漏進去,一群白色的人驟然出現在眾人眼前,驚得前排的人一身冷汗。
大家忽然意識到這是一座古墓,必須要通報給相關部門。
考古隊接到通知后立刻趕往現場,和以往的考古不同,這次的搶救性發掘時間十分緊張,負責勘探的王春當即拍板:今晚連夜清理出來,耽擱不了一點!
在以往的考古現場,雖然是搶救性發掘,往往也需要幾個月甚至更久。首先封土堆的清理,勘測墓室,最后是文物的出土,都是細致活,哪一步都粗糙不得。
不過,眼前這座早就被刨的墓簡單的多,墓道已經裸露,且被盜墓賊多次光顧,里面值錢的物件也都不復存在了。不過,留下來的文物在考古者的眼中,卻比那些所謂的金銀珠寶更加有價值。
根據土層和隨葬不難判斷這是一座唐墓。
墓室中有兩尊60cm高的鎮墓獸,還有兩尊武士天王俑,佇立在墓室的門口,靜靜地陪伴墓主人度過千年寂靜的歲月。墓室中還有大量的隨葬俑,造型精美,神態各異。
但王春很快意識到,這千年大墓突然有大量的空氣涌進來,對陶俑都是不可逆轉的破壞。他一下子就想起了當年秦兵馬俑。兵馬俑當初挖掘出來時,衣服都是彩色的,人物造型都栩栩如生,但是因為空氣和其他原因加速腐敗,色彩迅速消失,留給大家無限的遺憾。
王春看著眼前的陶俑,要求大家連夜趕工,必須要迅速清理出文物,將他們運輸到博物館保護起來。
墓不大,但工作卻很艱難。
隨著夜深,地氣上升,千年墓室的腐朽氣息一點點侵蝕著在場人的五臟六腑,熬夜帶來的疲憊,加上濁氣的侵擾,王春和三名隊員連著吐了兩回。
可是,他們知道文物等不起,大家又重新打起精神頭繼續從黃土一點點掃刷著陶俑。
陶俑脆弱的輕輕一碰就碎,清理過程十分不容易。
陶俑出土后如何運輸和保管也是問題。這附近施工地面坑坑洼洼,即便是裝箱后,也經受不住這般的顛簸。
幾個人聚在一起商量后,決定試試用黃土。
他們在車上鋪上6cm厚的黃土,再把文物箱子放上去半埋黃土,縫隙都用黃土填滿夯實,這樣路途中可以避免文物二次傷害。
除了這些珍貴的陶俑,墓中還出土了墓主的墓志銘,由于字體太小,空間狹窄無法辨認,只得跟隨陶俑一起運回去等待下一步研究。
至于墓主,早就被時間風化,棺木碎成木渣,只留下一縷青絲。
不同于傳統的石刻墓碑,該唐墓出土的墓志銘是黃土燒制,上面白粉書寫,這大大的增加了考古學者的工作量。擔心白天的光會讓白粉迅速脫落,王春只好將墓志帶回家中,在晚上昏暗的燈光中一點點抄寫。
好在大部分字跡都是可以辨認的,上面顯示墓主是唐朝的游擊將軍,曾經立下赫赫戰功。上柱國正二品武官,戎馬一生,最后70歲老死家中。
墓主叫穆泰,隴西天水人,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線索。
專家們對這名將軍很感興趣,可是翻遍新唐書和舊唐書都沒找到有關他的記載,甚至在地方縣志上也沒有他的存在。
很可惜,我們無緣了解他璀璨的功勛一生。
或許歷史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無名將軍,曾為江山黎民拋頭顱灑熱血,卻最后歸于一抔塵土,無人問津,只有黃土掩埋下的寥寥文字,將恢弘的一生一筆概括。
陪同穆泰將軍深埋地下的人俑,造型精美絕倫,細節雕刻栩栩如生。這是古代的魔術師,圓圓的大肚皮是為了遮擋藏于身后的手,夸張詭異的表情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以便于他更好的施展“幻術”。
這是一個牽夫的胡人俑,穿著時尚的豹紋褲,表情造型夸張,手上用力的扯拽著韁繩,十分生動。
還有彩陶女俑,各個都珠圓玉潤,活潑可愛。
這些都是穆泰將軍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