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海棠果
●圖片來源:相關截圖,特別致謝,侵刪
《國色芳華》23、24集劇情發展迅速,終于可以讓氣結散去。
何惟芳雖然變成官奴,但她設計王擎拿回了花滿筑,也算是出了氣。
她之所以能如此快回到長安城里,多虧了蔣長揚。
是他連夜從洛陽往回趕,累趴兩匹馬,直闖軍營,將她買下,帶她出了軍營。
所有人都覺得,何惟芳能在軍營死里逃生,都是因為蔣長揚及時出現。
可只有大福知道,其實是因為她做對了一件事。
1
京兆府上門抓人時,院中只有牡丹和大福。
官差叫的名字是“何惟芳”而不是蔣小花,這已經說明她的身份已經被人識破。
事情發生得突然,蔣長揚去了洛陽,蔣府也不能成為避難所。
何惟芳根本來不及想對策,慌亂中,她想到的是讓大福去花滿筑通知徐老離開。
徐老身為帝師,在朝堂與學子心中都是威望十足,他提出科學改制,多給寒門學子機會。
因此被寧王盯上,要除之后快,幸得蔣長揚出手相救,徐老才得以假死脫身。
牡丹無意中撞破此事,為避人耳目,便讓徐老在西市的花滿筑中安頓下來。
京兆府上門,何惟芳雖不知是什么事,但心里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她擔心自己的事情會波及到徐老,所以讓他先離開躲避。
任京兆追問她如何辦得假戶籍,為了不讓萬貫堂的隱秘暴露,她并未透露一點,只說是在黑市辦的。
但做這些,她并未想過自己會有什么回報。
當蔣長揚出現在軍營,她也只當是大福他們通知的。
未想過是徐老找到蕓娘,查清是縣主下的手,他們救不了,這才及時通知了蔣長揚。
得知后,她是感激萬分。
要不是大福及時通知了徐老,蕓娘傳信,遠在洛陽的蔣長揚也不能這么快就趕回來。
真正救她的,還是她自己。
菜根譚中有一句名言:施恩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則斗粟可當萬鐘之惠。
意思就是:給人恩惠,不掛在自己內心,也不對外宣揚,那么即使只有一斗米也會有萬斗的回報。
何惟芳身上就有這種特質。
她一直與人為善,但從不想著別人回報。
2
在洛陽,何惟芳還是劉家兒媳那會。
每次去寺廟為劉家祈福,她都會到后院看望父親的老伙計林叔,送上一袋銀子給他女兒治病。
她把丫環玉露當成親妹妹。
當掉母親送她的和田柔白玉,只為救下五娘。
小春行醫被追,她也盡力相幫。
徐老假死,藏身在蔣府或者歡云樓都不安全,牡丹主動提議可以住在花滿筑。
她做這些都從未想過能獲得什么回報。
不需要回報,為何還要盡力幫助別人呢?
因為她知道這世間一切都有規律。
因果循環,幫助他人就是積善緣。
付出的,總會用另一種方式回到自己身上。
3
你看,何惟芳的成長路上也是獲得不少幫助。
她詐死隱姓埋名去長安,路過陌生農戶家,她們愿意提供幫助,讓她喝口水稍作休整。
險些被王擎強占,五娘助她逃跑。
蕓娘借她銀錢,助她救下五娘。
朱大娘在王擎鬧事時,也愿意為她說話。
被劉申家丁追殺,路過的貴女及時出手相救,牡丹想回到長安感謝她,她卻不愿意留名。
還有為了給牡丹通風報信被活活打死的啞女,初次見面,她就悉心照顧牡丹。
這些人在幫助牡丹時,也都是沒想過要回報的。
正是這些善意的流動,才維持了世間的穩定。
“至善無痕,施之不求。”
擁有這種特質的人,心態也會更好,不會因為一點付出或收獲,就患得患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