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俄制裁壓力下
中國煉油廠急尋油源
【Oilprice網1月21日報道】
在過去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里,石油交易商們一直在竭力尋找油價上漲的理由。而現在,僅僅幾周內,他們就找到了兩個。一方面,隨著供應過剩和庫存積壓的擔憂不斷加劇,拜登在離任之際加快了對俄羅斯石油出口商和油輪的制裁步伐,這迅速削減了日供應量,高達150萬桶,并推動油價攀升至5個月來的高點。
盡管俄羅斯的供應量在未來數月內將大幅減少,但美國的需求卻即將迎來激增。特朗普總統在其就職演說中明確表示,他計劃在美國戰略石油儲備(SPR)降至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歷史低點后,將其“補滿”。烏克蘭戰爭后,拜登政府為遏制油價飆升,已耗盡了大約一半的戰略石油儲備。
特朗普周一在國會發表就職演說時鄭重宣告,要“壓低油價,重振我們的戰略石油儲備,并向全球出口美國的能源”。
戰略石油儲備的最大容量約為7億桶,而當前儲量僅為3.944億桶。拜登執政期間,戰略石油儲備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拋售,截至2023年底已縮減至大約一半。這一縮減舉措包括向全球市場出售了1.8億桶石油,旨在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后壓低汽油價格。
拜登已經開始緩慢地補充這一應急儲備,該儲備是在20世紀70年代阿拉伯石油禁運之后建立的。然而,在購買了大約6000萬桶原油之后,由于缺乏資金,美國無法繼續購買更多原油。要為能源部的石油賬戶劃撥更多資金,需要國會通過相關法案。
當然,一旦這類法案通過,石油交易商會搶在美國政府之前采取行動,從而大幅推高原油價格。特別是當中國經濟急需提振,最終妥協并實施大規模刺激措施時,油價上漲的勢頭可能會更為強勁。
自美國兩周前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以來,通往中國的主要航線上租用一艘超級油輪的成本已飆升了一倍多,這凸顯出制裁對全球航運市場的巨大沖擊。直到不久前,由于供應受限、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以及中東緊張局勢緩和,貨運市場一直處于需求疲軟狀態。盡管已確認的航程數量并未發生顯著變化,但可用船只數量卻迅速減少,導致某些航線上的競爭異常激烈。
油輪運價飆升的根源在于,近期中國的大型煉油廠紛紛搶購來自中東、非洲和美洲的原油,以彌補因俄羅斯石油供應減少而帶來的損失。航運數據顯示,上周一艘從美國海灣駛往中國的超大型油輪以950萬美元的價格被租用,而在過去幾個月里,這一價格一直維持在700萬美元以下。與此同時,印度石油公司也在積極搶購中東的原油,這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壓力。此外,有人擔憂,如果特朗普對伊朗采取更為強硬的立場,油輪運價可能會繼續攀升,而特朗普也曾有過這樣的表態。
新加坡石油經紀公司航運分析師丁俊杰指出:“如果特朗普加大對伊朗石油運輸的壓力,那么運費很可能會維持在當前高位,這種情況極有可能發生?!?/p>
隨著能夠裝載約200萬桶石油的超大型油輪(VLCC)需求上升,小型船舶的成本也隨之被推高,盡管它們在長途航線上通常被認為成本效益較低。船舶經紀公司SSY在報告中指出,由于需求增長和供應緊張,可裝載約100萬桶石油的蘇伊士型油輪(Suezmaxes)的費率已經上漲。
翻譯丨范永平(微信部)
審校丨張 力(微信部)
編輯丨范永平(微信部)
注:圖片來自網絡
微信號丨能源輿情
新浪微博丨中國國際能源輿情研究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