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網(wǎng)上人們在議論小年,才想起來,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我世居江南,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可見,南北的風情風俗,確實差異蠻大。
地分南北東西,但是從社會文化的角度看,人分南北不論東西。平常,我們會區(qū)分南方人與北方人,但是,一般不會說東部人與西部人。雖然,無論是從水土的角度觀察,還是從風俗的角度上分析,東部與西部具有明顯區(qū)分度,可是,從古至今,我們會說南人與北人,不會說東人與西人。在中國,只論南北,不分東西,這是特別有意思的事。
北人粗獷,南人精細,最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北方人的腿與南方人的手,且不說武術(shù)上分為“南拳北腿”,即使是男女之間關(guān)系曖昧,南方人叫“有一手”,北方人說“有一腿”,腿的粗壯與手的靈巧,差別大了。“奶奶個腿”,應該是北方人。“上下其手”耍手段,可能是南方人。
更有意思的是,北方叫姥姥,南方叫外婆。姥姥的形象是粗鄙刁奸,以至于,北方有句罵人的話,叫“你姥姥”。外婆的形象是和藹慈祥,外婆總是給人以美好的聯(lián)想。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去外婆家,總是給人以溫馨之感。換成姥姥,那就是“虧到姥姥家”,甚至,還要“丟人丟到姥姥家”。很多話語,將“外婆”與“姥姥”互換,就極不和諧。孩子可能是“外婆帶大的”,但也可能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
從飲食到風俗,南北差異明顯。南北的分界線,也有明顯的地理標志,就是秦嶺淮河。地理老師講秦嶺,說秦嶺高聳,阻擋了南方的暖濕氣流北上和北方寒流南侵,因此南北分明。我很想問一下地理老師,淮河兩岸,可是一馬平川,沒有高山阻隔,為何也能作為南北分界線?而且,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以淮河為分界線,確實也是南北分明。難道淮河能夠阻擋南北氣流,在淮河上空就是過不去?
東西部,從氣候特點到風土文化,雖然也有明顯差異,但是,東西部的界限一直就很模糊,沒有誰能夠說出東西分界線。或許,對于區(qū)分東西,人們并不在意。以至于,中國竟然沒有特定意義上的西部,要說西部,要么是大西北,要么是大西南,還是要跟南北聯(lián)系起來。
人分南北,不論東西,應該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