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寫了一篇關于閑魚 App 的文章,原本以為這種小體驗問題沒多少人發現,結果從留言反饋來看,比我預想的要多。
如果你還沒看過那篇文章,可以先看看《》。
今天我還是按照往常慣例打開閑魚 App,進入到「消息-關注上新」查看我關注賣家發布的新品。
然后我發現了一個變化,之前已經消失的「在售」標簽回來了。
不僅如此,老版本菜單里的「最新」選項在新版中也被去掉了。
這么一來,就可以解決我之前說的「理解和體驗不一致」問題。
從問題提出到優化上線,前后不超過兩天時間,閑魚的反應速度還是挺快的,這一點值得點贊。
顯然,他們的產品團隊看到了我那篇文章。
從 AppStore 的更新記錄來看,這次他們并沒有發布新版本,所以前端的更新應該是熱處理。
后來我跟幾個朋友討論這個案例,他們都對閑魚的反應速度表示佩服,對于一家大廠來說,做到這種緊急調整其實并不容易。
放在其他中小公司里,這種調整大概率是要重新打包發布并更新 App 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寫死」。
不管怎么說,這次調整至少讓閑魚 App 恢復了在這個路徑上的使用體驗,用戶價值又加分了。
其實,過去我也給很多產品提出過改進建議,算是一個編外產品經理的使用吐槽。
包括前陣子對微信公眾號 AI 配圖功能的優化,以及之前對攜程、餓了么、知識星球等產品的優化建議,一些事實成立的關鍵問題都被采納了。
可能有讀者好奇,我一個在家上班的人是怎么發現這些問題的?
在我看來主要是兩點。
第一,我雖然不在公司上班做產品了,但每天都在跟合作公司的產品打交道,其中一部分會細化到頁面結構、功能流程、交互設計上。
所以,我的一線手感一直在線。
第二,我對用戶體驗的敏感度比一般人更高,這源自對大量產品的使用所建立的體感。
所以,我能判斷什么是好體驗,反之亦然。
這里面的方法,我在線下產品訓練營中專門講產品設計「場景」那部分內容時提到過。
我現在有一個能力,哪怕讓我使用一個自己從來沒有用過的產品,全流程體驗下來我都可以第一時間發現很多問題。
從結果反饋來看,其中大部分問題的命中率都很高。
很多產品經理做設計時喜歡帶上自己的「執念」,總認為用戶「能理解」和「覺得好」。
說白了,這只是產品經理的個人偏好。
在這種「執念」下設計出來的產品,有極大概率會出現翻車事件,返工是必然的。
我覺得每個產品團隊都應該至少有一個對用戶體驗敏感的人,這個人不一定是產品經理,但他一定要具備我上面說的那種能力。
準確說,是能從常識、通用、普適化的角度客觀理解和看待整個產品體驗過程中的問題。
包括閑魚在內,估計被我找問題的產品對應團隊的人都不怎么待見我,畢竟我是找對了刺,他們領導看到這樣的聲音不會很高興。
但我覺得挺好,因為我的推動讓這些產品做出一點點改變,間接讓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用戶受益。
這么一來,我每年創造的產品價值還挺大的。
因為喜歡,所以熱愛!
················· 唐韌出品 ·················
安可時刻
從這幾天開始,估計你們大多數人陸續都進入春節假期模式了,堅持閱讀文章的人也會逐漸減少。
我過兩天也要回老家了,過年期間可能會降低更新頻率,或者修改內容風格,聊聊過年期間的一些有趣、好玩、好吃的東西。
最后,要預約春節后北京、上海、深圳線下產品訓練營的可以提前聯系我占座:tangren05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