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前利比亞最高領導人奧馬爾.穆阿邁爾.卡扎菲慘死于,英,法美等多國對利比亞發動的空襲中。而作為領導利比亞42年的最高領導人,卡扎菲臨死前卻毫無任何尊嚴可言。
七十多歲的卡扎菲被人像老鼠一樣從下水道拽出來,全身傷痕累累,哭著哀求“你們不能這樣對待一個老人,我是你們的父親”,然而沒有人理會他。卡扎菲死后,遺體被示眾,有些士兵還拿手機拍照。
2011年之前,誰也不會想到,曾經囂張跋扈掌管利比亞幾十年,差點建立“非洲聯盟”的雄主,竟然會以極其屈辱的方式死去,利比亞人民對卡扎菲的仇恨至今未消失。
眾所周知,卡扎菲是非常清楚薩達姆死前慘狀,不知他當時看到“好兄弟”死的如此慘烈之時,有沒有預感到他臨死前的遭遇和薩達姆差不多,甚至要更勝于薩達姆。按照后來卡扎菲的結局來看,他當時并沒有從薩達姆的死中吸取教訓,如果但凡能夠收斂一些,也不至于將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都得罪一遍,最終死前招人折磨,死后也不得安寧。
應該有人能夠發現,我們現在不常看到有關于利比亞局勢的消息,這是因為在卡扎菲死后,利比亞國家一直處于分裂狀態,內部部落割據,并且一直持續了二十多年,實在沒什么好報道的。
利比亞是如何一步步從非洲人均GDP第一,漸漸淪為索馬里蘭一樣的毫無影響力的國家呢?這其中跟卡扎菲的獨裁又有多大影響?
事實上,利比亞能有今天和卡扎菲是分不開的,42年的獨裁,利比亞從真正的繁榮,逐漸淪為腐朽落后的國家,這其中的原因也是復雜的。
利比亞盤踞在非洲北部,毗鄰埃及,蘇丹,突尼斯。自古以來,利比亞從戰略角度上來說,和歐洲關系特殊,歷史上也曾經先后被意大利,英國,法國殖民,一直到1951年才宣告獨立。
獨立前,利比亞其實一直是分裂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期根本沒有國家概念。就這樣一直到了19世紀后期,奧斯曼帝國逐漸衰弱,而意大利則趁虛而入占據了利比亞。很長一段時間里,利比亞人民飽受被殖民者壓迫的痛苦,俗話說“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這這個時期,利比亞內部逐漸形成了一股反抗勢力賽努西教團。
賽努西教團勢力逐漸擴大,在利比亞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很長一段時間,利比亞全境幾乎都是意大利的殖民地,賽努西教團盡管聚集了一波精英,但仍無法和當時強大意大利抗衡。
直到1947年,意大利淪為二戰戰敗國后,才黯然從利比亞退出。在這之后,利比亞內部各個部落或者反對派背后,都有著英法美的勢力,在分裂割據了幾年后,終于在1951年正式獨立。
其實這里的獨立,并不能說真正的獨立。從利比亞長期分裂歷史來看,利比亞內部其實一直沒有所謂的“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在許多其他國家體制上也有所體現,他們不以國家主體意識為主,而是更傾向于在城市,部落,或教團中自成一體。
在獨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利比亞仍然依靠美國的資本扶持運行著國家的一切,他們對于國家主體的意識,甚至不如對阿拉伯世界大統一來的強烈。在此期間賽努力教團的領導人伊德里斯一直在利比亞掌握大權。
伊德里斯一世當時已經準備讓自己的侄子繼位,但是反對派利用賽努西教團勢力漸漸弱化時發動政變,自此利比亞就變成了“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主國”,卡扎菲也由此正式成為了利比亞最高領導人,開啟了他長達42年的獨裁。
不能說利比亞在卡扎菲掌權時一點好處都沒有,當時利比亞的經濟發展向好,人均GDP一度成為全非洲第一,卡扎菲的野心膨脹的越來越大,驕傲自大,不可一世。
卡扎菲一直有“統一阿拉伯世界”的野心,想要建立一個強大的阿拉伯世界,在世界成為單獨一級。卡扎菲自創“世界第三”理論,即資本主義第一理論,社會主義第二理論,卡扎菲自己是第三理論。
但是卡扎菲野心雖大,但是實際上他連利比亞內部都無法團結起來。前文說了,利比亞人民“民族共同體”國家主體意識不強,歷史上長期割據,難以形成統一思想。而卡扎菲在任這么多年,其實一直都想做到“大統一”,但直到他死都沒能實現。
據統計,在卡扎菲統治利比亞期間,利比亞內部至少有140個民族和部落,其中不乏一些有巨大影響力,甚至能夠威脅到卡扎菲政府的不安定因素。一個國家人民分裂意識太強,這就導致人民團結不起來,也就無法真正的強大。
卡扎菲做了不少政策上的努力,他提倡阿拉伯主義,甚至想和埃及突尼斯和邦,結果失敗。卡扎菲又想發起“非洲國家一體化”,但是這有違背美西方禮儀,再加上非洲內部問題復雜,卡扎菲仍然失敗了。
最后,卡扎菲終于把目光放在了本國人民身上,但是由于利比亞人民卻并不買賬。卡扎菲高喊“人民權利”,但利比亞普通人卻始終沒有過好生活,即便口號在大聲也無濟于事。這其實是因為在卡扎菲的領導下,利比亞經濟雖然不錯,但是貧富差距極大,國內貪污腐敗問題極其嚴重。
所以即便是卡扎菲獨裁將近半個世紀,利比亞還是一個意識形態分裂的聯合體。除此之外,在此期間,卡扎菲以強硬手段和態度“反美”“反西方”。前文說了,卡扎菲發動政變推翻伊德里斯,但是要注意的是,當時利比亞國內充斥著大量外資,包括英法美等國家的資產,這些卡扎菲基本上全吞了。
這就為他起初“反美”奠定了基礎。當時英美之所以沒有敢于卡扎菲上臺,其實是因為他們更看重利比亞的石油利益,除此之外誰當所謂的統治者無所謂。但是英美未曾料到,上臺的卡扎菲竟然是個“狠角色”。
卡扎菲上臺后,一心和西方國家作對。第一件事兒就是拿石油逼迫英美撤銷在利比亞的軍事基地,在這之后找到靠山蘇聯。仗著有蘇聯扛事兒,卡扎菲幾乎沒給西方國家好臉色過,結果美國時任總統里根一上臺,就加大了對利比亞的經濟制裁和軍事打擊。
卡扎菲也是個硬骨頭,你炸我我也炸你,公開支持西方國家反對的武裝力量,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在這之前,因蘇聯在撐腰,所以天不怕地不怕和英美作對,然而蘇聯突然解體,紅旗落地,卡扎菲卻依舊不知道夾著尾巴做人,陸陸續續又把五常都得罪完了。
蘇聯解體后,利比亞在國際上孤立無援,但當時利比亞經濟地位水漲船高,卡扎菲推行自由派世俗化政權,醫療免費,教育免費,女性地位提升。利比亞迎來了最繁榮時期,但是通過這些數據和政策往利比亞底層看,卻蘊藏著卡扎菲家族的殘酷控制手段。
卡扎菲聽不見底層的哭聲,少部分夫人掌握利比亞大部分財富,而窮人只能一張大餅分著吃。卡扎菲本人奢靡成性,貪財好色,狂傲至極。底層想要反抗的人民,卡扎菲格殺勿論,利比亞所謂繁華,都是假象。
蘇聯倒了,卡扎菲扭頭就想修復西方世界的關系,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政治并非兒戲。為了和美西方修復關系,一腳把剛出生的俄羅斯踢開,給美國交投名狀。人在美國家里屁股還沒焐熱,卡扎菲一聽說美國要插手非洲事務,立馬就翻臉了。
美國也不是傻子,卡扎菲左右逢源,和誰好全憑心情,美國也沒必要慣著他。美英俄至此讓卡扎菲全得罪了,但是卡扎菲真正倒臺致死的導火索和法國有關系。
薩科齊時任法國總統時,有一項地中海聯盟國策。對于當時一心想修復和西方關系的利比亞來說本來是個好事兒,但是卡扎菲由于和薩科齊有私仇,一直不同意加入這個地中海聯盟,自己不加入就算了,還勸其他國家不加入。
薩科齊和卡扎菲的私仇也挺滑稽,薩科齊當選法國總統后,和原配離了婚,找了個意大利女明星。卡扎菲兒子偏偏不怕死,拿著這個女明星的裸照在薩科齊面前炫耀,意在羞辱他。此外,法國憑借百年帝國的影響力,才在非洲具有一定的話語權,薩科齊怎么可能容忍卡扎菲反復橫跳?
至于得罪中國,完全是因為卡扎菲泰國傲慢,其實我國建國沒多久,國力貧弱,也不想參與國際上的是是非非,但是卡扎菲非要刻意和我國作對。在臺灣問題上,卡扎菲挑戰我們的底線,和臺島保持親密外交關系。
不僅如此,在想和美國修復關系時,為了給美國交投名狀,不僅出賣了俄羅斯,還給我國擺了一道。把我國和巴基斯坦核合作的消息捅到了聯合國,但幸好由于這件事在當時是半公開,所以卡扎菲并未得逞。至此,五常基本上被他得罪完了。
2010年,因阿拉伯世界內部經濟下行,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政府腐敗不堪等因素,再加上美國,以及法國等外部勢力的助推,一位突尼斯小販自焚事件為導火索拉開了“阿拉伯之春”的序幕,卡扎菲被推翻政權,在逃亡過程中被槍殺虐待致死,利比亞從此分崩離析。
由于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卡扎菲成非洲萬王之王.搜狐新聞.2009-02-12
英雄”末路——中東狂人卡扎菲的傳奇一生.中國日報網.2011-10-21
落入寒冬的“阿拉伯之春”(望海樓).人民網.2014-12-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