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的時候,很多關于葫蘆的故事。葫蘆娃七兄弟的動畫片深入人心,太上老君的紫金葫蘆被盜下凡,妖怪喊著“叫你的名字你敢答應嗎?”一系列畫面仿佛放電影一般。
中國人傳統中取葫蘆的諧音“福祿”,葫蘆中有很多籽,寓意著“多子多福、家業興旺”。
帶您走進葫蘆的世界,今天先講一下手捻葫蘆。
首先看一張圖,熟悉一下名詞:
一,手捻葫蘆尺寸
從2cm-7cm不等(說法不是很統一,有人說超過7cm就不算手捻了),具體選擇什么尺寸的葫蘆也因人而異,品種和產地也有不同,這里不過多的介紹,如果您想做一個骨灰級葫蘆玩家,可以嘗試深入研究一下。葫蘆跟核桃不同,尺寸越小價格越高,3cm以下的葫蘆已屬難得了。
二,手捻葫蘆的制作
天然的葫蘆需要什么制作?
別急且聽小火慢慢講來,新摘下來的葫蘆外邊是有一層皮的,如果不刮掉外面的那層皮,葫蘆容易陰皮和腐爛,盤玩以后非常不容易上色,而且品相也不好,看看圖就明白了!
刮皮是個技術活,得用竹片這種不硬又不軟的東西來刮,太軟刮不干凈容易出現條帶感,太硬容易刮傷葫蘆。
刮完皮以后,掛起來晾干就行了,有人說要曬,不太建議新葫蘆曬毒太陽,因為恐怕曬傷葫蘆的肉,某個部位水分蒸發的太快也容易變形。陰干以后可以適當曬曬,對上色有幫助。
玩葫蘆不要著急,將葫蘆多放一段時間再盤,效果更好!
三,手捻葫蘆的成熟度
在以往的文中關于籽實類文玩不止一次提到成熟度問題,比如核桃下樹一定要在白露以后,老祖宗按照經驗傳下來的節氣必定有其深刻的道理。葫蘆也是一樣,至少在寒露以后,葫蘆藤自然干枯但不是枯死的時候采摘。
那怎么來挑選成熟度高的手捻葫蘆呢?
1,看皮色,成熟度高的手捻葫蘆有一種內斂的光澤,黃里透紅的感覺。小火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出特別合適形容的詞語出來,其實就是一種感覺,挺難表達。
2,掂分量,手捻葫蘆雖然很小,但盡量挑選比重更大的葫蘆;
3,有的藏友談及成熟度,說看龍頭是否粗壯,確實有一定的道理,粗壯的龍頭一般生長的藤的主干位置,養分供給的充足一些。
注:左邊為龍頭粗壯,右邊為龍頭病弱
4,還有的藏友說看臍,小火沒有搞清楚從臍怎么看成熟度,有待繼續學習;
四,除了成熟度之外還需要注意什么?
1,喂了藥的葫蘆不能選,天然成熟的葫蘆有一股草香味道,藥過的葫蘆有一種發臭的味道或者有種化學制劑的味道,龍頭位置發慘白是個鑒定特征;
2,茶水煮過的葫蘆顏色較深,比較容易迷糊新手玩家,注意看整體的顏色是否均勻靈動,看紅圈部分是有色斑色塊的;
3,有的商家為了葫蘆顏色深,居然用油炸;
注:左為喂藥葫蘆,中為茶水煮葫蘆,右為油炸葫蘆
4,葫蘆的形正不正,傳統的觀念是下肚尺寸大于上肚尺寸,但是不乏有追求個性的玩家在玩異形的葫蘆,小火這里只談傳統觀念。葫蘆的整體搭配比例要協調,有美感。
5,看臍正不正,是否在葫蘆的重心點上,炸臍的盡量不選,看圖說話。
注:左中為正臍,右為炸臍
6,龍頭是好品相手捻葫蘆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成熟度當中談到了龍頭,這里再重點說一下。從形制上粗壯、凸筋為上品;從顏色上褐色為商品,褐黃次之,暗灰暗黑再次,發白的是最次的品相。
還有一種貌似粗壯的龍頭,需要仔細的辨別,因為這是后栽進去的龍頭,注意看龍頭和葫蘆嘴的連接處,總有一些不自然,如下圖所示
7,另外注意陰皮、陰斑、流水紋(可能是刮皮沒有處理干凈)、蟲眼兒等等毛病。
8,高級玩家選購手捻葫蘆的時候,會更注重葫蘆的皮質彈性,俗稱“瓷皮糠里”或者“一汪水”。
五,怎么盤葫蘆呢?
1,新購的葫蘆不要著急上手,再陰干一年再開始盤效果更好;
2,跟其他植物的果實一樣,要先打底子,盡量用布或者手套來盤玩,大約半個月左右稍微掛瓷了,再上手盤;
3,關于曬葫蘆的問題,玩家之間也有爭議,小火建議不要暴曬,比如掛在車里的后視鏡上,這種強度的光線還是可以的,因為前風擋有隔熱膜,車里空間相對封閉也有“悶葫蘆”的作用。再也要注意要曬的均勻一些,不能光曬一面。另外曬的時間不宜過長,容易把葫蘆曬傷,得不償失;
4,盤和養相結合,盤幾天休息幾天,讓葫蘆“養養漿”,等漿硬一些之后再盤,這樣會事半功倍。
看了這么多做假的葫蘆,整個人都不好了,負能量滿滿的吧?看幾張包漿厚重的“紫金葫蘆”養養眼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