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軍區原司令員盧福祥
盧福祥,1929年2月6日出生于上海市陸家浜路。1932年,舉家逃難落戶在江蘇省泰興縣姜堰張甸鎮。少年時,就讀于張甸鎮國民中心學校。
1944年9月,盧福祥參加新四軍。194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蘇中軍區保衛隊隊員,武工隊隊員。
抗日戰爭勝利后,盧福祥任華中野戰軍第七縱隊三十一旅九十二團八連二排副排長。解放戰爭開始后,盧福祥隨部參加了堅持蘇中地區斗爭。參加了通榆線阻擊戰,歷時兩個半月,戰至撤退命令時止,所在第八連只剩下18人,被稱為“十八好漢”。1947年,盧福祥任華東野戰軍第十一縱隊三十一旅九十二團排長、副連長、連長。在蘇中角斜場攻堅打援戰斗中,盧福祥率領一個排乘黑夜破冰過河,偷襲殲滅敵警戒前哨排,全排僅剩9人,盧福祥被子彈擊中頭部,昏死在陣地上。敵人增援部隊來了,部隊立即轉移,傷員抬走了。由于盧福祥臉上、身上都有血,人失去知覺,棉衣結凍僵硬,被戰友誤認為犧牲,交由地方政府掩埋。一位細心的趙大娘發現他還有微弱的氣息,便把他背到家里藏了起來,經十多天的悉心照料,挽回了生命。傷愈后,隨部編入蘇北兵團(韋吉兵團),參加了淮海等戰役戰斗。
盧福祥手跡
1949年,盧福祥任第三野戰軍十兵團二十九軍八十五師二五四團七連連長。參加了渡江、解放上海和進軍福建等戰役戰斗。5月25日,在攻打上海戰役中,盧福祥接到對上海守敵發起總攻的命令,率領第七連強行突破敵人道道堅固的防御陣地,切斷敵人向黃浦江逃竄的去路。半夜時分,第七連如直插敵王家濱飛機場,繳獲大炮多門。次日拂曉攻進寶山縣城,在東門外碼頭,盧福祥端著機槍猛掃,迫敵舉手投降,繳獲的汽車和武器彈藥堆滿了碼頭。戰后,第七連被授予“淞滬戰役一等功臣連”。隨后,盧福祥隨部進軍福建。同年8月16日,第二五四團攻克福建省福清縣城,殲滅龍田、??跉垟场1R福祥帶領戰士們不顧疲乏,連夜趕赴百里之外的宏路北部山坳口,攔截、殲滅從福州越過烏龍江,向南面逃竄的敵軍。次日上午,第七連不費一槍一彈,俘敵甚眾。
盧福祥在慶祝解放廈門時留影(圖源網絡)
新中國成立后,盧福祥任福建省東山縣軍政委員會主席,第八十五師二五四團作戰股股長、第二五三團一營營長,水兵師第一團陸戰營營長、團副參謀長,師作戰科科長,福建軍區司令部作戰參謀、作戰處處長,龍巖軍分區參謀長,龍溪軍分區、寧德軍分區司令員,福建省軍區副參謀長、司令員。參加了保衛福建海防對敵斗爭,參與組織五次海戰,俘敵艦3艘、擊沉2艘、擊傷3艘,俘敵軍80人、殲滅(傷)192人,挫敗了敵人對福建沿海的猖獗破壞活動。1976年任寧德軍分區司令員后,盧福祥組織領導在古田、屏南、寧德三縣交界的天湖山山下虎貝公社五個大隊作為種糧試點,帶頭和百姓一起拾畜禽糞便割草漚肥,學習采取雜交等方式種植水稻,使當年畝產由270多斤達到700斤,首次解決了百姓溫飽問題。還帶領當地群眾修路建橋。調離寧德后,百姓把這條路命名為“福祥路”,水渠定為軍民共建幸福堤。
革命戰爭時期,盧福祥數次負傷,體內留有彈片,先后榮立過8次戰功,一次二等戰功,被縱隊授予“戰斗英雄”稱號。
盧福祥作革命傳統報告
盧福祥榮獲了三級解放勛章和獨立功勛榮譽章。
1993年,盧福祥離職休養。離休后,曾任福建省新四軍研究會會長,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第四屆、第五屆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先后被原南京軍區、省軍區評為“先進離休干部”。(據童來喜等主編《從新四軍中走出來的未授將銜的軍以上干部》改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