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路生花 情系“民”生
(通訊員:時霄楠)巍峨壯美的長白山下有一個風光旖旎的好地方。這里一步一景,水映山川;這里民風質樸,嫻靜安逸;這里松綠雪白,依山傍水;這里銀裝素裹,分外妖嬈......這里便是被譽為“長白山下第一縣,鴨綠江源第一城”的長白縣,也是全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縣。
歲聿云暮,一元復始,筆者來到這座充滿獨特魅力的邊陲小城。這里冬季的天空格外迷人,在自然風光的輝映下,天空顯得那么藍,那么透徹,那么親近。一處一景,到處都是大自然用神來之筆書寫出的山水畫卷。熙熙攘攘,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當然,從不缺乏“最可愛的人”。在這片土地上,有這么一群人,無論嚴寒還是酷暑,無論風霜還是雨雪,歲月更迭,四季交替,他們始終堅守在祖國一線,用“青力量”點亮衛國戍邊之光,他們已然成為G331國道上璀璨且亮麗的風景線。頭頂警徽,身著藏藍,一身正氣,他們就是長白縣馬鹿溝邊境派出所的民警。
當筆者跟隨民警的腳步,來到他們堅守的地方。目光所及之處,他們日夜兼程、一刻不停,用忠誠履職嚴守89公里邊境,用無私奉獻服務轄區千戶群眾。邊關茫茫,云霧繚繞,他們堅毅的身影是共和國衛士的象征。驟雨停歇,他們顧不上路途的崎嶇,前方陰云密布,他們依然奮不顧身,一往無前。七尺男兒守衛茫茫邊關,縱使身在異鄉,縱使遠離親朋,縱使告別喧囂,但是他們毫無怨言。身上的藏青藍是他們的使命,頭頂金盾閃爍的是他們的責任。走近他們的生活,聆聽不一樣的“林海雪原”。
別樣“年俗”好熱鬧
行走在中國傳統村落馬鹿溝鎮果園朝鮮族民俗村,迎接自然的芳香,邂逅別樣的風景。青瓦、白磚、坡頂、大屋面,一排排圍著小柵欄的房屋比鄰而立,別具風情,把這個小村落裝飾成了一幅極具民族特色的風景畫。一陣寒風掠過,給整個村落都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白紗”,遠遠眺去,一側還未封凍嚴實的鴨綠江水緩緩的撐開冰面,倒映著別樣的“風景”。
紅燈籠、中國結、放煙花,街頭巷尾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在果園村文化廣場,一群身著朝鮮族服飾、手提著中國結、紅燈籠的朝鮮族“阿瑪尼”正在與移民管理警察興致勃勃地拍照留念,臉上洋溢著無比喜悅的笑容,他們載歌載舞,用歌喉和舞姿祝福祖國繁榮昌盛、歡度新春。
果園村是朝鮮族聚居村,全村有85%以上的青壯年為了生計外出務工,留在村里的大多為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73歲的張順姬家就是如此。平日里,家中的大事小情都是派出所的民警幫忙干,主動為空巢老人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民警們始終與駐地少數民族群眾同呼吸、心連心、共命運,警地共育民族團結之花在這片土地上愈開愈艷,濃厚的警民魚水情在此“生根發芽”。
馬鹿溝邊境派出所政治教導員李鵬帶領民警韓婧、計昊成等一行人帶著準備好的水果、牛奶、米面油等滿滿一大兜子的生活用品來到了果園村空巢老人張順姬家里看望。“新年快樂!我們來送‘福’啦!”民警韓婧將自己早早就寫好的“蛇吐瑞氣”“銀蛇吐寶”的對聯和福字送給“阿瑪尼”。嘮家常、問冷暖、送祝福,屋子里洋溢著溫馨歡樂的氣息......在張順姬家主臥的柜子上,布滿玻璃窗的照片印證了這份魚水情,與民警一起燒柴做飯、載歌載舞、歡度佳節,有的照片已經泛黃褪色,代表著經過歲月的沉淀,他們的感情愈發濃厚。多年來,派出所的民警換了一茬又一茬,但無論誰來到這片土地,對果園村空巢老人的照顧和他們彼此的關心都未曾改變。
朝鮮族過年,打糕一定是餐桌上雷打不動的“嘉賓”。吃打糕,寓意著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嘿咻!嘿咻!”張順姬與民警們一同用力揮動著木錘輪番向木槽中的糯米團捶去,你砸一下,他砸一下,無人愿意打破這番和諧畫面。半個小時過去,清香軟糯的打糕便制作完成。張順姬把打糕切成小塊,裹滿黃豆面。這一口下去,既軟糯又富有嚼勁,既有米的清香又有豆的醇香......
特色鮮明的建筑,溫暖舒適的火炕,軟糯的打糕,縈繞滿屋的米香豆香。屋外炊煙裊裊,從門口延伸到柵欄外一連串腳印,村民金順玉、樸京株“阿瑪尼”端來提前準備好的黃瓜、胡蘿卜、雞蛋餅、火腿腸、桔梗、紫菜、米飯等食材,與大家一起做紫菜包飯。
當一大堆食材擺在面前時,有的民警瞬間不知所措,不知從哪下手。要么就是食材放的太多溢了出來,要么就是食材放的太少根本就卷不成樣子。“阿瑪尼”們看到民警窘迫的樣子,笑了起來,手把手耐心教學說道:“做紫菜包飯其實很簡單,先把這些食材全都準備好,在竹簾上放一片烤紫菜,緊接著放上米飯把它壓實,鋪上黃瓜、胡蘿卜、雞蛋餅、火腿條、肉松等,總之就是你喜歡吃什么加什么就可以,再擠上沙拉醬,將竹簾緊實的卷起來后切厚片就可以了......”談話教學間,一盤紫菜包飯就做好了。民警有樣學樣,不一會兒便也做成了一盤紫菜包飯。談笑間,桌子上已經擺滿了朝鮮族的傳統美食打糕、米腸、紫菜包飯、辣白菜、大醬湯......,一款款、一樣樣,擺成了“百家宴”,大家在勞動中享受快樂,伴隨著歡快的音樂,圍坐在一起一邊享受美食,一邊唱起民族歌謠,一起體驗文化盛宴,一同感受著濃濃的年味,其樂融融,大家心更近了,情更濃了,節日的喜悅灑滿村莊。吃完午飯,民警們忙前忙后,給金京熙家里布置完,所有人盤腿坐在火炕上,嘮起了家常。
別樣“阿德爾”好暖心
清幽靜謐,一車、一亭、一橋......每一處建筑都在講述著獨屬于他們的故事。
往村外望去,一個與周圍建筑風格截然不同的小房子,顯得格格不入,引起了筆者的注意。目光延伸過去,一間似曾相識配色的小房子映入眼簾--外面一層迷彩綠,高處掛著飄飄紅旗,周圍擺滿了小桌子、小凳子,路邊赫然立著一塊牌子“移民管理”。帶著疑惑和好奇,筆者又重新走回了屋子。筆者剛談起那個地方,幾個“阿瑪尼”便迫不及待給筆者講述其中的故事。
“那個地方叫‘放排廣場’,現在咱們這果園村、G331國道可都是旅游打卡熱地呢,為了方便服務過來旅游的游客,為他們排憂解難,效率可高哩!”
“還有還有,那個警務站可不光是服務游客的,像我們鄉里鄉親遇到啥難事了,我們也都會去那向我們警察同志求助。不管什么時候我們去警察同志就在,對我們來說可太方便了!”
“我還記得有一年,那個深圳的游客手機丟了,詢問咱們,咱們也不知道啊,結果人家警察同志去了,一盞茶的功夫手機就找到了。”
剝去時間的層層外衣,思緒跟隨民警和“阿瑪尼”回到了那快速高效的“十分鐘”。
“警察同志,警察同志,你們快幫幫我,我真的是想不到誰還能幫我了。”前來長白朝鮮族自治縣觀光游玩的深圳的楊女士說。民警見此情景,給楊女士倒了一杯水,安撫地說道:“女士咱別著急慢慢說,人民警察為人民嘛,你遇到什么困難了?”經過詢問后得知,楊女士在游玩的時候不小心把手機遺失,情急之下找到警務服務站尋求幫助。民警了解情況后,充分利用群眾優勢,迅速發動周邊的村民,不到10分鐘,就將遺失的手機找回。楊女士甭提多激動了,從沒想到能夠如此迅速地找回手機,連連感謝。返回深圳后,寄過來了一面印有“人民警察為人民、失而復得暖人心”的錦旗。談到這里,筆者猛然想起派出所內錦旗更是數不勝數:“警民一家親、遇難見真情”“熱心為民、為民解憂”......
“就不說別的,咱們幾個人,誰沒被人家警察同志幫助過?”屋內瞬間七嘴八舌起來,有的說民警幫他修過屋頂、有的說民警幫她劈過柴火、有的說自己家每年的春聯都是警察同志幫忙貼的。話到深處自流淚,情到真時淚自流。“阿瑪尼”們談到孩子由于工作原因常年不在家,各位“阿瑪尼”不禁淚眼婆娑。民警李鵬見狀,起身下炕,蹲著老人的膝旁,將老人的手緩緩搭在自己的手心上,緊緊攥住,說道:“從今以后,咱們就是一家人。您就是我們的‘阿瑪尼’,我們就都是您的‘阿德爾’。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我們為咱們這個“小家”做點事情都是應該的。只要您有需要,我們一直都在。”“阿瑪尼”見狀將民警扶起來,拍著民警的肩膀,眼淚不禁流了下來,說道:“你們都是好孩子,你們都遠離家鄉,我們兒子也不在身邊,咱們就是一家人。”
別樣“平安”好安心
夜幕低垂,華燈初上,城市的輪廓在燈光的映襯下柔美且迷人,一幅深邃動人的畫卷緩緩展開。在黑暗的城市中,巡邏者守護夜光。當告別完5位“阿瑪尼”后,民警便開始投身工作之中。冰封的江面,神秘的幽徑,崎嶇的山路,狹窄的阡陌都能看到那一抹中國紅。派出所里,一雙雙眼睛緊盯著屏幕,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視頻巡查。每家每戶床頭上一個小小的方盒子閃爍著紅色的光。
深夜,村內一處院子里的聲音格格不入,王大叔本以睡沉,聽到自家院子的聲音后起身,掀起窗簾的一角向外看去。皎潔的月光映在大地,地上卻映出了兩個身影。拿起手電照了一圈,看到了兩名男子已經翻進自家院子,直奔自己停放在倉庫的摩托車。“不好!有賊!”王大爺立即安下了那個“小方盒子”,不一會兒,鄉里鄉親們和派出所民警紛紛趕到現場,將那兩位盜賊合力抓獲。
“從來沒想過這個小方盒子這么神奇,輕輕一按,鄉里鄉親還有我們的民警同志們就都來了,這也太方便了,要不然今天我還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現在,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無論在街道還是村屯,隨時都能看到警燈閃爍,感覺民警時時刻刻就在大家伙兒身邊。現在又給我們安裝了報警器,這下子治安更加有保障了,我們心里也更加踏實了。”
將盜賊抓獲后,村民們七嘴八舌地說著,但是無一例外,都在說著這個“小方盒子”的好。民警們聽到群眾的褒獎和夸贊聲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李鵬教導員說:“我們要警務圍著民意轉,民警圍著百姓轉,百姓的事就是我們的事,百姓的事更是無小事,你們平平安安,不丟錢,沒損失就是我們最大的心愿。”“現在這個十戶聯防組織建立了,大家和我們派出所都能第一時間得知求助信息,‘一方有難,九家支援’嘛,今天吶,你們的‘功勞’更大呀!”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一身藏藍在與黑夜揉在了一起,漆黑的夜空是民警們的“保護色”,而那一抹“中國紅”則是人民群眾的“保護色”。
暮氣朝夕落,琉璃金瓶扇。白幕斜落日,紗落人站窗。盈盈人聲鬧,家家卷簾門。少兒齊嬉鬧,忙把晨灰掃。腳步匆忙,卻一步三回頭,回首望去,滿村祥和。這群“可愛的人”似乎不知疲倦,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感觸頗深,我想,我將繼續以筆作槍、執鏡沖鋒,記錄警徽下的無私奉獻與執著堅守,每一幀都是熱愛,每一字都有情懷。
“金色盾牌,熱血鑄就,危難之處顯身手,顯身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