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室的長桌上擺滿了帶著根須的胡蘿卜、翠綠的芹菜、紅彤彤的小番茄—— 這不是菜市場,而是下沙街道頭格社區策劃的“反詐蔬菜插花” 主題活動。當防騙知識裹著新鮮蔬菜的綠意鉆進居民心里,一場充滿煙火氣的宣傳正悄悄改寫著傳統反詐的打開方式。
蔬菜插花里的“防騙密碼”:用生活感敲開警惕心
“大家看這束花,西蘭花是‘底座’,就像咱們防騙的基礎認知;番茄做‘點綴’,就像詐騙分子拋出的‘高收益誘餌’,看著誘人卻可能藏著陷阱。” 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一邊教企退人員用西蘭花、胡蘿卜搭配整體花型,一邊把詐騙案例拆解成食材般通俗的比喻。
有阿姨把芹菜莖插成“警戒線”,笑著說:“以后看見陌生電話,就像看見這芹菜根須,得想想是不是纏人的‘詐騙藤’。” 這種把反詐知識 “種” 進生活場景的方式,讓原本枯燥的條款變成了可觸摸的 “防騙指南”—— 比如用帶刺的黃瓜比喻“殺豬盤”的偽裝,用剝洋蔥時的嗆眼感類比虛假投資的“套路淚”。
從“擺展板”到“做花籃”:社區宣傳的破圈實驗
傳統反詐宣傳常困在“發傳單、開講座”的模式里,而蔬菜插花活動讓頭格社區企退人員從“被動接收”變成“主動創作”。當王大伯用紅辣椒串成“警示鏈”,當李大媽把土豆雕成“防騙印章”,反詐知識便隨著指尖的泥土一起,滲進了日常生活的肌理。 一場活動下來,企退人員自發把做好的蔬菜花束擺在社區活動室,讓反詐提醒變成了會“生長”的生活裝飾。
當菜籃子撞上詐騙陷阱:煙火氣里的長效防線
活動結束后,頭格社區把蔬菜插花的教程做成了短視頻,有居民用土豆刻的“反詐”印章,有用豆角編成的“防騙網”。更意外的是,不少家庭把“反詐菜藍”延伸成了餐桌教育—爺爺奶奶給孩子夾菜時會說:“吃這口西蘭花,記得陌生鏈接別亂點。”
這種將防騙意識揉進柴米油鹽的巧思,比任何標語都更貼近生活本質。就像那束用芹菜做葉、胡蘿卜做瓶的“警鐘花”,扎根在土壤里,既保留著蔬菜的新鮮生命力,又在每一次換水、修剪時,讓 “防騙” 變成了無需提醒的日常習慣。
當夕陽給頭格社區居委會鍍上金邊,企退人員拎著插滿蔬菜的花藍回家,藍里的小番茄還掛著水珠,仿佛在替這場特別的宣傳說著:反詐從來不是冰冷的條款,而是像照料一盆蔬菜花般,需要在生活的煙火氣里,時時澆灌警惕的嫩芽。
來源:下沙街道頭格社區
文字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楊歡
一審:繆軍;二審:官卿梓;三審:李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