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悅漢
香港美國商會本月23日公布最新會員調查顯示,有83%美企對香港法治“投信任票”,比去年及前年分別再增加4個及10個百分點,反映在香港國安法及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實施后,大大增強外資企業對香港法治的信心。同時,有70%美企表示其業務并未受到香港國安法或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負面影響,企業比例是連續第三年上升,比2023年升8個百分點。
事實勝于雄辯,美媒外媒唱衰香港多年,現今香港用數據和事實說明,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國家特區,仍然在各方面都有優勢吸引外資和內資,絕非任何內地城市或其他國家大城市可取代;不過,“滿招損,謙受益”,作為冷眼旁觀小市民,覺得港府公務員團隊表現仍未如理想,尚有許多方面有待改革。
自1997年回歸以來,香港歷經金融風暴,Covid 19侵襲,及占中和黑暴沖擊,曾有一段時期社會動蕩不安,社會人心惶惶,并興起移民潮。尤其是英國落井下石,推出BNO計劃吸引中產家庭移民英國,美媒率領其他外媒不斷抹黑香港已受中央操控,香港已是一個沒有“民主、自由、人權”的社會,令不少青少年誤信變成信徒和暴徒,破壞社會法治和安寧。
更加不幸的是,公務員團隊及醫管局屬下醫護人員,加入罷工和抗議行列,參加抵制“國安法”施行和“廿三條”立法,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打擊,令香港工商界雪上加霜,不少中小企紛紛結業,最受影響行業包括飲食、零售、旅游及地產,至今地產仍未恢復元氣。
港府過去四年有三年是出現嚴重財赤,入不敷支,卻又大喊要大力發展北部大都會,和在大嶼山北部填海造島,請問錢從何處來?財長陳茂波是否要打破基本法訂下原則,‘’必須量入為出‘’。
大家有目共睹,一河之隔深圳在過去二十年突飛猛進,現今在高新科技行業已遠遠拋離香港。往日港府只迎合地產財閥的意愿和利益,抬高地價炒高樓價增加稅收,皆大歡喜,慘的是升豆市市,普羅大眾,為何港府不學習新加坡,興建七成公屋滿足人民要求,私樓只供負擔得起的中高階層。
如果大家有注意到,絕大部份公共工程,包括道路,公屋,機場等大型項目,都是超預算超工期建成,尤其是超預算要立法會表決追加,政府需支付多兩三成甚至更多,為何當初的規劃和財務策劃是如此失策?
行政長官于立法會發表2024年施政報告,強調要提升公務員治理能力、加強公務員管理,并提出政府會制度化公務員研習國家施政理念和策略的活動,亦會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和北京、上海、重慶、武漢及杭州開展雙向的公務員交流計劃。此外,公務員學院會推出“政府治理人才培育計劃”,加強培養領導人員的治理能力。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市民希望見到公務員隊伍實施獎罰分明制度,處理冗員和不負責官員的程序要盡量簡約,高官在考察各國和內地各大城市的建設中,能虛心檢討自己的不足,從而回港后推行改革措施。香港市民的包容度已甚高,身居高位官豈能辜負市民的支持和期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