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1363篇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Me410。
作者簡介:Me410,江蘇南京人,主要撰寫近代戰(zhàn)爭歷史。最早在2008年于《戰(zhàn)艦》雜志發(fā)表了“日本海軍阿號作戰(zhàn)始末”一文。此后筆耕不輟,迄今已發(fā)表各類文章50余篇。
全文共4319字,配圖5幅,閱讀需要11分鐘,2025年2月3日首發(fā)。
圖1. 本文主角“沖鷹”號航空母艦
1943年11月30日,一支日本艦隊駛離特魯克,開往本土。該艦隊包括輕型航空母艦“瑞鳳”號、由郵輪改裝的飛機運輸航母“云鷹”號和“沖鷹”號。護航兵力則包括重型巡洋艦“摩耶”號和四艘驅逐艦。
通過破譯日軍的無線電通訊,美軍對于日軍的此次異動早有察覺。雖然這支艦隊算不上是日本艦隊的核心,但是無疑依然稱得上是一塊肥肉。其中,“瑞鳳”號是由之前的潛艇供應艦“高崎”號改裝而來,作為大型航母的補充參與一線戰(zhàn)斗。而“云鷹”號和“沖鷹”號則分別以18000噸級的郵輪“八番丸”號和“新田丸”號改裝而來。由于最高航速只有22節(jié),難以參與一線戰(zhàn)斗,故而通常充當飛機運輸艦。
所以,既然已經察覺出日軍動向,美軍潛艇部署必定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只不過在廣闊的太平洋上,數(shù)量有限的美軍潛艇無法像大西洋上的德國潛艇那樣,采取“狼群”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首先估算日軍艦隊可能采納的航線,進而圍繞這條航線部署盡可能多的潛艇。當然,由于航線漫長,美軍潛艇兵力稀薄。所以各艇即便能夠遭遇日軍艦隊,也必須獨自作戰(zhàn)。
僅就此次攔截行動而言,在特魯克和日本之間的慢慢長路上,至少有三艘潛艇部署就位,準備歡迎日本人。然而美國人不知道的是,“云鷹”號和“沖鷹”號分別裝載了20和21名美國潛艇兵。他們是“杜父魚”號潛艇上的幸存者。該艇于11月19日在特魯克附近遭到日本驅逐艦“山云”號的攻擊而沉沒。
圖2. “沖鷹”號的前身,豪華郵輪“新田丸”號
首先上陣的是躲藏在特魯克附近的美軍潛艇“滑魚”號。日本艦隊一旦出海,立即暴露在這艘潛艇面前。然而該艇針對“瑞鳳”號的攻擊以失敗告終。根據(jù)美軍的作戰(zhàn)日志記錄,“滑魚”號向“瑞鳳”發(fā)射了三枚魚雷,并在隨后聽到了爆炸聲音。因此,“滑魚”號認為自己成功命中了目標。但事實上,由于日本艦隊及時轉向,躲過了致命追殺,毫發(fā)未損。接下來在12月2日,在硫磺島附近海域,美軍潛艇“ 錦鳚魚”號再次出手, 依然無功而返。
于是,游弋于日本海岸附近的“旗魚”號潛艇,成為最后的希望。該艇在軍中小有名氣,但并非美名。因為它的前身就是“魷魚”號。1939年5月,該艇在下潛測試中突然沉沒。26名官兵淹斃。但剩下的33人成功獲救。隨后,軍方將該艇打撈上來,重新命名為“旗魚”號,繼續(xù)服役。截至此時,“旗魚”號已經成功執(zhí)行了9次戰(zhàn)斗巡邏,只擊沉了三艘日本艦船。而在當前的第10次任務中,新任艇長羅伯特.瓦德少校,又遭遇了預料之外的故障:尾部的一個魚雷發(fā)射管無法使用。所以眼下只剩下7個魚雷發(fā)射管可用。前四后三。
12月3日晚11點35分,正處于水面航行狀態(tài)的“旗魚”號,依靠雷達發(fā)現(xiàn)了9000碼之外的四個信號回波。此時此刻發(fā)現(xiàn)如此大規(guī)模的敵方編隊,顯然就是總部情報通報的那支從特魯克趕來的日軍艦隊。由于當前海域剛剛被臺風掃過,大雨如注,海況依然惡劣。所以日軍指揮官認定,美軍潛艇必定會受到臺風的影響,即便在附近徘徊,也不可能發(fā)現(xiàn)日本艦隊,所以艦隊并未做防范潛艇的Z字航行。
圖3. 本文另一主角“旗魚”號潛艇
站在瓦德的角度,臺風和大雨確實給他帶來了麻煩。再加上保持隱蔽性的需要,他決定采用半潛模式,即將艇體隱沒于水中,同時將雷達天線留在水面上。以此觀察目標,并竭力向其靠近。午夜過后,“旗魚”號已經運動至日本艦隊附近。根據(jù)雷達信號回波,最大的目標就在2100碼之外,因而被選作攻擊目標。
4日凌晨零點12分,瓦德下令艇艏四具魚雷發(fā)射管實施齊射。然后潛艇立即轉向,以艇艉剩下的三具魚雷發(fā)射管對敵。當“旗魚”號完成轉向動作時,兩枚魚雷恰好命中“沖鷹”號航母。
瓦德來不及慶祝勝利,因為危險已經近在眼前。事實上,早在魚雷命中目標之前,其航跡已經被一艘護航的日軍驅逐艦發(fā)現(xiàn)。只需觀察魚雷的運動方向,不難反方向推算出潛艇的位置。所以日軍驅逐艦立即展開反潛作戰(zhàn)行動。瓦德只能一邊下潛躲避,一邊忍受日本人的深水炸彈。美軍的記錄聲稱,最初的兩枚深水炸彈較近,但沒有造成損傷。后續(xù)的19枚深水炸彈就越來越遠了。顯然,日軍的聲納難以在持續(xù)爆炸的環(huán)境下追蹤潛艇的運動蹤跡。而且,他們也缺乏耐心。
“旗魚”號于1點58分重新浮出水面,并開啟雷達。很快就再度獲得了多個信號回波。其中一個信號回波表明,目標的運動速度很慢。瓦德估計,這就是他之前命中的那艘船。這個判斷非常準確。
事實上,“旗魚”號剛才發(fā)射的魚雷之中,有兩枚命中了“沖鷹”號的艦艏部位。強烈的爆炸導致艦艏折斷,同時前部飛行甲板也不可避免地垮塌下來。涌入的海水給位于前部的船體橫向艙壁施加了巨大的壓力。倘若艙壁垮塌,就是滅頂之災。不得已,“沖鷹”號現(xiàn)在以倒車的方式航行,試圖完成這最后一段旅程。但是此種方式意味著軍艦航速非常緩慢,只有區(qū)區(qū)一節(jié)而已。而整個艦隊不可能被這個累贅拖帶著待在這片危險區(qū)域內。所以只留下了“浦風”號驅逐艦伴隨在“沖鷹”身邊。其余人馬繼續(xù)趕路,直奔橫須賀。
從2點到5點,“旗魚”號通過雷達監(jiān)視著“沖鷹”和“浦風”。此時,臺風的影響已經消退。大雨也停了。艇艏魚雷發(fā)射管也完成了重新裝填。5點之后,天色漸明。瓦德決定抓緊時間,再干一票。5點50分,“旗魚”號在3200碼的遠距離再次發(fā)射了三枚魚雷。基于“沖鷹”號當前的速度,幾乎形同死靶。所以瓦德才敢于實施這樣的遠距離射擊。
圖4. 反潛不力的“浦風”號驅逐艦
再一次,魚雷的航跡早早被日軍發(fā)現(xiàn)。于是,輕重火炮齊開,試圖摧毀這些逼近中的死神。但是毫無作用。最終,又有兩枚魚雷命中“沖鷹”號的輪機艙。 “浦風”號隨即沖向“旗魚”,并在后者下潛之后開始投擲深水炸彈。但是這一次,深彈攻擊的效果更差。與此同時,“沖鷹”雖然徹底癱瘓了,但是依然浮在水面上。緊急發(fā)出的求救電報正在將“摩耶”號召回。后者帶上了驅逐艦“漣”號和“曙”號,趕來救援,希望至少也要把“沖鷹”號拖拽回港口。
但瓦德絕不是半途而廢之人。由于“浦風”的深彈攻擊有氣無力,“旗魚”號很快將SJ雷達前線再次伸出海面。靠著雷達的引導,瓦德在9點40分打出了第三輪魚雷。又是三枚。此時距離不超過2000碼。隨即,聲納兵報告稱海面上有猛烈的爆炸聲。這是魚雷再次命中目標左舷爆炸時傳出的聲音。由于現(xiàn)場的混亂,已經無法確認命中的魚雷數(shù)量。可能是一枚,或者最多兩枚。但無論如何,已經足以造成船體傾覆。
但是此時,“摩耶”號的編隊也趕到了。這支生力軍一方面令瓦德不敢把潛望鏡伸出海面,另一方面也激起了他的新的興趣。但是隨著“沖鷹”的沉沒,“摩耶”很快就離開了現(xiàn)場,令瓦德失去了擴大戰(zhàn)果的機會。
圖5. 1930年代的高雄級重巡洋艦“鳥海”號,高大的艦橋使其有著主力艦一樣的外觀,在潛望鏡中容易被誤認為戰(zhàn)列艦,“摩耶”號也屬同級艦? ? ? ? ?
就這樣,通過三次魚雷攻擊,“旗魚”號終于完成了太平洋戰(zhàn)爭中美軍潛艇部隊的一次創(chuàng)紀錄的行動。盡管在之前的中途島戰(zhàn)役中也有美軍潛艇的身影,但是所有四艘日軍航母的戰(zhàn)績都算到了航空兵的頭上。所以“旗魚”號的此次戰(zhàn)斗,就是開創(chuàng)了美軍潛艇擊沉日軍航母的記錄。瓦德因此戰(zhàn)功從洛克伍德手中接過了一枚海軍十字勛章。唯一令人遺憾的是,關押在“沖鷹”號上的21名美軍潛艇兵戰(zhàn)友中,僅有一人幸存。
- 全文完,敬請期待下一篇! -
作者Me410的作品快速入口:
如果您覺得本站還不錯,請掃這里關注、收藏、轉發(fā)三連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