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長垣:新房里的暖心年
“搬新家,掛燈籠,迎新年。”河南省長垣市樊相鎮留村村民范燈發,眉開眼笑地看著兒子范相磊在家門口掛燈籠。大紅燈籠隨風輕輕搖曳,代表著一家人對新一年的美好期待。
“我們這一年的幸福事兒就是搬新房了。冬天有取暖,夏天又清涼!”范大爺笑盈盈地對記者說:“新房子不用旱廁了,是水沖式廁所;廚房獨立出來了,做飯很方便,用的是天然氣;冬天取暖有壁掛爐,兒孫從外面回來也非常高興!”
不僅要搬得出、換得好,還要穩得住。推進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穩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完善農村社區服務建設。
“村里建設了衛生室、停車場,還配套建設了綠色充電樁,設施特別齊全。現在物流也很方便,旁邊的快遞驛站可以隨時送取。”范相磊走出家門,手指向前方介紹。
在留村的主干車道上,車輛從寬敞平坦的柏油路上駛過,道路兩旁的村文化墻上,一張張照片展示著鄉親們這一年來的幸福時刻和歡笑臉龐。
中午時分,范大爺祖孫三代齊聚一堂,滿桌的飯菜飄香四溢,洋溢著歡聲笑語。“春節快樂!好日子還要更上一層樓!”一大家子舉起酒杯慶祝。
安徽蕪湖:“新戰場”上立新功
36歲的陳同維,是蕪湖市弋江區火龍街道善瑞村人,“過去在西藏當兵,服役多年,后來回到老家,當起了‘新農人’。”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不善言辭的陳同維把十多年的經歷一筆帶過。
2020年,已經離開家鄉10多年的陳同維,從高原下來,回到自己熟悉的田間地頭,開始跟在父親后面,天天和土地打起交道。轉行務農,除了為父親減輕負擔,更重要的是參與到鄉村振興“新戰場”,為家鄉出一份力、盡一份責。
“面朝黃土背朝天”,曾是人們對農民種地最深刻的印象。如今,科技強農讓陳同維深深體會到了“會”種田到“慧”種田的轉變。在這個轉變中,他握緊父親的“接力棒”,成長為當地的種糧大戶。
“1500畝高標準農田水稻、23畝大棚瓜果、300畝水塘荸薺……”盤算起自己的家底,陳同維一下子就打開了話匣子,“邊種邊學,過去父親種植作物單一,現在除了水稻、小麥、油菜,還有荸薺、西瓜和草莓,走的是多元化發展路子。”
眼下,田地里,小麥和油菜是綠油油的一片;大棚里,草莓正迎來銷售旺季。
告別軍營,扎根鄉村,闖出的是另一番天地。陳同維告訴記者,現在大宗糧食作物種植已經走上正軌,有了科技加持更加得心應手。下一步,他打算種上葡萄等應季水果,不僅保供春節市場,還要形成季季有果香的特色農業種植模式。
西藏日喀則:災區群眾安全溫暖過大年
1月26日,志愿者在拉孜縣曲下鎮吉如村
安置點為受災群眾書寫春聯
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是定日6.8級地震受災較為嚴重的縣之一。今年的春節和日喀則藏歷農家新年只差一天,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拉孜縣安置點的受災群眾領到了裝有牛肉、糌粑、茶葉、紅糖、人參果、青稞酒的愛心禮包,安置點洋溢著濃濃的年味。
春節前夕,新華社記者走訪四川、西藏等地災后安置點,了解到安置點生活安全有序,群眾溫暖過冬,在平和忙碌中迎接新春佳節。
1月26日,群眾在拉孜縣曲下鎮吉如村安置點
張貼春聯
北京:科技又添新“豐”景
過年這幾天,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傅向東不時要和海南、新疆等地的基層農技人員通電話,問問農作物生長狀況。想到一些關鍵問題,他便打開電腦查閱資料數據。
“數億畝鹽堿地,開發利用好了,就是咱們國家的大糧倉!”說起鹽堿地,傅向東目光炯炯,格外激動。
多年來,傅向東帶領團隊探索出一系列“少投入、多產出、綠色低碳”的農作物育種新策略。2024年,他和團隊重點圍繞提升鹽堿地綜合利用水平開展攻關,足跡踏遍新疆、寧夏、遼寧、山東等地,并成功種植了耐鹽堿的小麥、油菜、水稻品種,讓昔日荒涼的鹽堿地煥發了勃勃生機。
風吹日曬、寒來暑往,傅向東和團隊往返于實驗室和田間地頭。作物新種質的各項生長發育指標、鹽堿地改良前后土壤成分變化……他的電腦里,裝滿了珍貴的研究數據,為端牢“中國飯碗”貢獻一份力量。
春節一過,傅向東又將飛往阿克蘇等地,實地查看冬小麥生長情況。“今年,爭取把更多的作物種到鹽堿地上。”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科技工作者們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翅膀”。
山東曲阜:千年禮樂地,尋味中國年
古老中幡表演
禮敬先師、登階祈福、手讀論語、鼓瑟吹笙……新春游尼山,一場場獨具特色的明禮生活體驗,讓人們身臨其境感受儒家文化,尋味中國年。
春節期間,山東曲阜尼山圣境“明禮中國年”活動全新升級,以“禮樂”文化為核心,融合非遺技藝、現代科技和傳統年俗,為游客呈現一場沉浸式、互動式文化盛宴。
古老中幡、舞龍舞獅、雙人變臉、蹬技表演,多種民俗演藝齊聚尼山圣境,還原記憶里的年味兒;鐵樹銀花落,萬點星辰開,火龍鋼花如繁星璀璨,點亮尼山;無人機在夜空中排列變換,與七彩祥云絢麗煙火相互交織,流光溢彩,璀璨奪目。
除了精彩表演和燈光秀,游客現場參與傳統年俗活動,體驗非遺技藝,親手制作屬于自己的新春禮物,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共慶多彩中國年。
舞獅表演互動
來源:微觀三農
編輯:李紫來
審核:郭秦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