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自稱從四川來沈陽找工作的年輕男子,因“饑餓暈倒”在沈陽街頭,引發眾多市民同情。路人紛紛伸出援手,送上食物和現金助其渡過難關 。
然而,這一幕實為精心設計的騙局——該男子正是活躍多年的職業行騙者“暈倒哥”,足跡已遍布全國多個城市,僅公開報道的案例就涉及天津、杭州、成都等地,被網友稱為全國巡演的“暈倒哥”。
騙術揭秘:“暈倒哥”的標準化流程和 行頭與話術
裝暈地點:選擇人流量大的街頭、景區、地鐵站附近(如天津路口、杭州西湖、沈陽地鐵口等)。
悲情故事:聲稱“身無分文”或“餓三四天”,又自稱只身一人、舉目無親。
以退為進:假意拒絕路人現金援助,強化“落難者”人設,誘導更多捐款(如天津事件中,男子拒收200元后反獲多人追加資助)。
多地網友對比發現,此人穿著同一套衣褲,隨身攜帶黑色背包。在沈陽、天津行騙時,均強調“從外地來找工作”。
天津“暈倒”一次凈賺800元
7月20日,該男子在天津如法炮制“餓暈”戲碼:
路人不僅湊齊400元現金,還為其充值100元話費并呼叫120救護車;
他上車幾分鐘后借故離開,全程未接受醫療檢查,單次騙取財物價值超800元。
更諷刺的是,救援視頻被當作“正能量”發布后,才遭各地網友曝光其真實身份。
成都中醫現場拆穿
在成都,一名學中醫的年輕人通過觀察其面色、呼吸及脈搏,發現無真實暈厥特征(如面色蒼白、脈搏微弱),當場揭穿其表演。
在杭州,有熱心路人“贊助”300元路費
律師指出:單次詐騙金額通常不足立案標準(需累計超3000元),且跨地域取證成本過高,導致法律懲戒缺位。
社會警示:善良需理性,救助講方法
面對此類事件,公眾可采取更穩妥的援助方式:
拒絕直接現金資助:提供食物、飲水等實物幫助,切斷行騙動機;
堅持報警處理:由警方核查身份并聯系救助站,避免資源浪費(如120出車費用每次超千元);
提高辨識意識:真實暈厥者常伴面色蒼白、冷汗、抽搐等癥狀,且恢復后精神萎靡,與“中氣十足講經歷”的表演者差異顯著。
網友銳評: “他行他的騙,你積你的德”是自我安慰,實則助長歪風!——北京網友 他的職業就是演戲,真找工作早找到了!——天津市民下一站預警?全網“通緝”防擴散
據警方記錄,此類騙子常沿交通干線流動作案。沈陽之后,鄰近的長春、哈爾濱等城市需高度警惕!若發現可疑“暈倒者”,請立即拍攝特征并報警——只有切斷詐騙土壤,才能守護真正的善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