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結束了,2025年剛開始,各省各市先后公布了上年度的GDP統計,隨之而來的就是網民對各省各市GDP比較,綜合各平臺信息,還沒看到哪個信息引進人口因素。
比如,我看到的比較多的是濟南和合肥的GDP比較,兩城市被網民比較了很多年,今年的比較是濟南領先20億,優勢微弱,忽略了人口因素,20億數量沒有優勢,但是,加入人口數量后呢?從人口統計數字來看,合肥比濟南多了40萬人口,40萬人口的差距就是500億GDP的數字差距,濟南的優勢明顯。
中國GDP的統計,與人口數量有關,絕對的正比關系,要不然有好多網民擔憂人口數量的下降。加入人口數量的比較后,網民熱衷比較的城市GDP就沒有太多的意義了。比如福州,從總量上來看,與濟南合肥等城市差不多,從2024年GDP統計數字來看,福州14200億,而濟南13500億,兩者差別不大,但是加入人口因素后,濟南人口數量比福州多了差不多100萬,濟南GDP卻少了700億,這倆城市哪里是一個級別。
在GDP統計數字差距不大的城市中,有兩個城市,一個是鄭州,另一個是西安,這倆城市比其他城市多了300萬到500萬人口,其中西安數量還是最低的,這倆城市與福州、濟南、合肥等城市就不是一個量級。
除了人口數量因素外,還有人口結構因素,比如濟南農業人口大約27%,而合肥的農業人口大約44%,而相差不大的GDP數量,反映的是農村發展水平呢?還是城市發展水平呢?
再比如廣東的佛山市,常住人口數量在900多萬人,而佛山戶籍人口只有470多萬人,佛山市的GDP總數,是常住人口創造的,還是戶籍人口創造的呢?GDP總量的比較又能反映什么水平呢?
GDP統計,本來就有爭議,不好反映實際經濟水平,就像大家講的一個笑話一樣:課堂上,學生問老師,GDP的意義,老師舉例子說,倆人打賭,一個人說另一個人,敢吃一坨屎就給500萬元錢,真吃了,也給了500萬,但反過來覺得心不甘,就說你要是也敢吃,我也給你500萬,另一個人也狠了狠心,吃了,拿到500萬,事情就結束了,500萬元錢還是回到了原來主人的手里,老師解釋說,這倆人各吃一坨屎的意義,就是為社會創造了1000萬的GDP。
我們討論的GDP統計數字里,有多少GDP是這種情況呢?我們熱衷討論的GDP有什么意義呢?一部分人創造的GDP,很可能就是另一部分人消費的數量,掙的多花的多,反映不了當地人的富裕程度,更多程度上是反映資本的流動速度。
我們在引入GDP之前,是統計GNP指標,也就是社會總產值,GNP與GDP相比較,就是沒有統計外國人在我們境內創造的產值,多了中國人在境外創造的產值,無論國內人創造的產值,還是外國人創造的,都留在本地供百姓消費,而本國人在外國創造的產值,很大程度增加了通貨膨脹的壓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