囂張的小閣老心急火燎地對父親說,說這世上只有你兒子沒有退路?
眼中滿是淚水,充滿了無奈和辛酸。
嚴嵩在官場幾十年,難道見識沒有兒子嚴世蕃深遠嗎?他沒有為嚴家和兒子打算嗎?
其實這和嚴嵩、嚴世蕃的見識,以及小閣老私心有關,當然也無法脫離當時官場的風氣,以及皇帝的圣心。
朝局的安排
整個大明朝的那些重臣們、清流嚴黨的那些核心人物都沒有退路,從他們走上權臣這條道路開始,就決定了。
官場斗爭是你死我活,退休后就要被踩死,嘉靖朝那些首輔的下場,已經說明了一切。
海瑞的那句“官做大了便沒有書生”,就是官大了沒有退路,這是一個官場的規則。
政治斗爭的本質就是你死我活,你只要深度參與過,就無路可退。
大明歷史上,朱元璋分封的那些勛貴,有幾家可以善終,即使有丹書鐵券的人家,到了要殺時,那些東西只是催命符。
嚴黨是嘉靖的背鍋俠,他絕對不會留給兒子裕王,清流是嘉靖給兒子打造的班底。
嚴嵩是明白的,他的前輩夏言就是前車之鑒。
夏言還曾是太子的朱載壡師傅,嘉靖一句話,夏言就被殺了。
可見太子師傅名號不是保護傘,不管嚴嵩還是徐、高、張都是如此,隨時會被替換。
雖然此時他們站在權力的巔峰,但之后是沒有退路的。
只要嘉靖一天沒斷氣,這個天下仍然是他的天下,大臣們的命運都在嘉靖的一念之間。
嚴嵩早就對自己的兒子說過,大明王朝只有一個人可以呼風喚雨,那就是皇上。
嘉靖四十一年,嚴嵩倒臺后,徐階成為首輔,之后是高拱。
這兩人之間的斗爭也充分說明,退休也沒有辦法躲避。
隆慶五年,高拱對已經回鄉的徐階下手,搞得徐閣老四處躲藏,三個兒子兩個充軍,一個削籍為民,家產被抄沒。
徐階讓人帶話,謙卑地請求,高拱放自己一馬,高拱嘴上答應,行動上依然不依不饒。
如果不是隆慶皇帝第二年去世,高拱倒臺,徐閣老不知會是什么下場。
嚴世蕃的愚蠢
嚴世蕃和父親嚴嵩之間的差距,不是一兩句可以說清的。
嚴世蕃太看重自己,以為自己對這個國家很重要,肩上擔著兩京一十三??;自己辛苦為皇帝撈錢,沒有功勞至少有苦勞。
他對國家是有巨大貢獻的,可在嘉靖眼中,這是愚蠢的。
嚴世蕃貪墨做下的那些事,嘉靖門清,只是要用嚴世蕃,自然皇帝不會立即發作。
沒有經歷社會拷打的官二代,是不會明白父親嚴嵩,那些金玉良言的背后意義的。
嘉靖讓嚴黨幫自己撈錢時,對小閣老的各種行為都是首肯,縱然他無法無天,不知天高地厚。
嚴世蕃聰明勁頭還是有的,能幫皇帝搞錢,討皇帝歡心,之后嚴黨的用人權逐漸到了他手上。
也可以看出嘉靖的貪心越來越大,嚴世蕃也只能越來越不擇手段。
嚴嵩年紀大了,只能保住嚴黨的基本盤,日常的事情讓嚴世蕃沖在前面,也算有個遮擋。
嚴世蕃可笑的一點,就是想做大明合伙人,這一點他老爹就清醒得很,自己只是工具人。
如果嚴世蕃一直有這樣的覺悟,也許還有一點退路,可他沒有想過這樣。
嚴世蕃深知,嚴黨倒了,清流上臺,他們就是死路一條。
其實一切的人,都是嘉靖的棋子,那些所謂的首輔,皇帝師傅,都是可替換的,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間。
嚴嵩一直和嘉靖打感情牌,就是希望皇帝看在幾十年為他背鍋的份上,能給他一條生路。
上車容易,下車難。
嚴嵩小心翼翼的伺候著嘉靖,二十年一直都很清醒,知道自己的價值。
嚴世蕃就是不知道,自己的位置。
劇中嚴嵩被迫在家養病,嚴世蕃要進宮,結果被石公公攔在門口。
可見局外人都是賣嚴閣老面子,他失去父親的庇護,什么都不是。
結局
道長是一個又當又立的人,嚴嵩了解,可小閣老不懂。
嚴家父子和嘉靖默契地合作了20多年,嘉靖得好處,壞名聲都算在嚴家父子身上。
裕王被壓制得一點沒脾氣,嘉靖的地位穩固。
嚴嵩明白自己必須一條道走到黑,沒有機會再投清流,留后路,嘉靖不允許。
裕王一登基,嚴黨必然完蛋,嘉靖想等自己一掛,兒子裕王一接班,只需要宰了嚴家,就可以收服百官的心。
這天大的人情,嘉靖早就想好送給自己的兒子了,他要為兒子繼位鋪路。
嚴黨早晚要被獻祭,嚴世蕃不是呂芳的性格,不會為官三思,跋扈囂張已經得罪了眾多文官,他不會低調如徐階,所以他的結局已經注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