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華中師范大學的寶寶啊?求助!”
2024年12月5日,我在小紅書上隨手發的一條求助帖,未曾想到,瞬間引來無數溫暖的回應。10000+的閱讀量,70+的熱情評論,還有不少素未謀面的華師同學,主動提供各種建議和幫助。
“愛在華師”,一直在武漢高校圈流傳著。還沒出發,我已經感受到370公里以外傳遞過來的愛和溫情,仿佛有一條細細的紅線,將我們緊緊相連。
12月15日-19日,懷揣著探索、學習之心,我和李潔作為商學院“湘理學子名校行”的代表,踏上了為期5天的華中師范大學訪學之旅。
01
15日下午,初到華師,在小紅書上聯系的劉睿就已經幫我們點好了兩杯奶茶,放到了宿舍樓下,要我們去取。漫步在武漢桂子山的華師校園,手捧著“冬天里的奶茶”,我和李潔覺得格外溫暖和香醇。
華中師范大學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3年的文華書院,歷經百年風雨,培養了數不清的中小學名師、校長。不僅師范類專業實力硬核,而且生物科學也是國家級特色專業。于是,我們選擇了生物博物館作為此行的第一站。
當天的講解員,也是出發前在小紅書上聯系到的湯欽清同學。她的聲音輕柔而堅定,為我們娓娓述說著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華師的生物博物館保存了從1924年以來開始搜集的近25萬份生物標本,館內豐富的真實的動物、植物標本讓我們移不開眼。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條重達600斤的中華鱘標本。它靜靜地躺在那里,龐大的身軀仿佛在訴說歲月的滄桑。
在湯欽清同學的引領下,我們不僅看到了生物世界的多樣性,更感受到了華師對自然與生命的敬畏。
02
正是期末備考期間,華師的校園,處處都是埋頭苦讀的身影。
路過圖書館和自習室,那里幾乎座無虛席。在這里,時間仿佛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每一分每一秒都被珍惜。可是當我們談到“高數”,哪怕華師的學霸,也面露難色。但他們并未萌生退縮之意,而是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策略,多花時間練習與思考。
來自大一經濟管理專業劉睿同學給我們介紹到,華師充分利用院系優勢教學資源,成立了三個交叉培養班,分別是法學-經濟學交叉培養班、數學-經濟學交叉培養班、化學-生物學交叉培養班。
交叉培養班實行3+1學制,前3年為跨專業交叉培養,學習跨學科的兩個專業基礎理論,找到兩個學科的交叉點,為交叉研究、專業研究和應用研究做準備,第四年則根據培養情況和專業意愿,進行專業分流,符合條件的畢業生可獲得雙學位。
劉睿說,華師的同學以進入交叉培養班為榮,也有很多同學早早做好了學業規劃。他們在入學前已經做好大學四年計劃,更有甚者從大一開始就著手CPA(注冊會計師)考試。他們很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么,并且很清楚怎么一步一步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
我們在操場散步時,正好碰到了劉睿的同學。劉睿說她是“最喜歡走路的人”,除了在校內努力學習,她還堅持去校外培訓機構上CPA課程。培訓機構距離華師約20分鐘車程,她從不坐車,而是堅持步行,走去走回。這份來自同齡人的自律和勤奮,深深地觸動了我,由衷地讓我感到敬佩。
03
在惲代英廣場,我們遇見了正在打太極的吳老師。雖已年過中旬,但她的一招一式,一舉一動,優雅流暢,充滿活力,吸引我們駐足欣賞。
通過交談,我們得知,吳老師是華中師范大學的武術教學老師。我們請求拍攝她打太極的場景,她欣然答應,并主動教了我們幾招太極。
盡管我們頻頻出錯,她卻始終不急不躁,耐心地給我們糾正每一個動作。吳老師的溫和與包容,讓我們感受到了教育的意義,那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潤物細無聲的感染。
在華師,愛無處不在。
告別吳老師,我們又在校園一隅偶遇愛心社團,他們正在開展廢品收集活動,得到允許后,我們欣然加入他們的行列。
我們一行人拎著大袋子,穿梭在宿舍樓之間收集廢品。起初,大家都有些羞澀,敲門時聲音小心翼翼,生怕打擾到別人。但當我們說明來意后,同學們不僅拿出了積攢的廢紙和塑料瓶,還熱情地分享起他們對環保的看法以及生活中的小趣事。
活動的最后,我們將收集的廢品整理變賣,所得資金轉化為對家境貧寒學生的資助。我不禁思考,這項活動不僅體現了環保理念,更展現了濃厚的公益精神。在湘理,我們是不是也能推廣開來?如何讓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共同踐行環保與公益呢?
這一思考,逐漸成為了我心中的一個小小愿景。
04
即將告別華師的前夕,沒想到在廣場教我們打太極的吳老師發來消息,她知道我們要回去了,特意邀請我們吃晚餐。
席間,她還帶來了她的武術同門——來自古巴的外籍教師高龍。高龍老師不僅精通英語、西班牙語,中文也流利自如。他幽默風趣,不時說著課堂上的趣事,逗得我們笑聲連連。
當談到如何學好中文時,他流露出對中國文化的敬畏與熱愛。他說:“學一門語言,首先要了解它背后的文化。”這句簡單卻深刻的話,讓我們對語言學習有了更深的思考。
這頓晚餐,讓身處異鄉的我們尋得“家”的溫暖,也感受到了華師的老師真摯的情意和牽掛,哪怕我們僅僅萍水相逢。
回想起整個訪學之旅,盡管初來乍到時彼此陌生,但華師的老師們和同學們的熱情相待,驅散了我們心中的膽怯與孤寂。
這段跨越370公里的“愛”之旅,不僅讓我領略了華師的學術魅力與校園文化,更讓我深刻體會到愛與關懷的力量。
愿這份溫暖,能在湘理的校園里繼續傳遞,生生不息。
口述/DICTATE: 李惟希、李潔
編輯/EDITOR :尹雪婷
排版/TYPESETTER: 陳菁菁
審核/REVIEWER: 傅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