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立春,但天氣依舊寒冷如冬,魚還是不那么好釣,想要釣好魚,細節很重要,特別在冬末春初這段時間,我們出釣除了選擇好天氣、釣位、餌料、線組等,還要注意這:4釣4不釣,魚獲才會更多。
一、釣鈍不釣靈
為什么說天冷的季節要釣鈍呢?首先,天冷水溫低,魚兒的活動相對遲緩,吃口也變得較輕。釣鈍能夠過濾掉一些微小的虛假信號,讓我們更準確地把握真實的魚口。比如說,當魚兒在水底緩慢吸食餌料時,釣鈍可以避免因為過于靈敏而導致的誤判提竿。天冷魚口輕,釣靈容易空竿,釣鈍才能穩穩抓住那難得的一口。
而且,釣鈍能讓魚鉤和餌料在水底更穩定。天冷的時候魚兒行動緩慢,它們更喜歡在相對安靜、穩定的環境中覓食。如果釣得太靈,頻繁的晃動可能會驚擾到魚兒,讓它們不敢靠近。
再看實際操作,釣鈍可以適當增加鉛墜的重量,讓魚線在水中處于相對松弛的狀態。這樣,當魚兒咬鉤時,信號傳遞雖然相對遲緩,但一旦有動靜,往往就是實實在在的咬鉤。
二、釣小不釣大
天冷的季節釣魚,要盡量避開大水面而選擇小水域作釣。天冷使得水溫大幅下降,這對魚兒的活動范圍和習性產生了顯著影響。此時,小水面相較于大水面有著獨特的優勢。
小水面的特點在于其水體總量較小,受外界氣溫變化的影響更為迅速和明顯。太陽一出來,小水面升溫較快,水溫相對較高,這對魚兒來說就如同溫暖的避風港。 而且,小水面的食物來源相對集中。 天冷的季節魚兒為了節省能量,更愿意在食物豐富的區域活動。 小水面里的水草、浮游生物等,為魚兒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吸引它們聚集。
相反,大水面水溫上升慢,魚兒分散且活躍度低。天冷水溫低造成鯽魚成群躲在深水中的,天冷要找魚而釣,水域面積越大找到魚窩的機會越低。更何況低溫天釣魚打窩效果往往不佳,打窩也是在魚窩的選擇基礎上的,是把周圍的魚聚攏一下,而不能吸引到比較遠的地方的魚。在大水面釣魚,就如同大海撈針,難度極大。
天冷釣鯽魚,誘魚是關鍵,只要魚誘過來了,窩子里有魚了才好釣,我們可以在窩料和釣餌里適當添加上肥貓鯽魚小料,肥貓鯽魚小料添加鯽魚獨特誘食因子,可有效提高鯽魚的吃口。肥貓小料可直接添加在釣餌或窩料內,也可以直接蘸蚯蚓和紅蟲使用增加誘魚,達到快速誘魚的效果。
? 新品小料、粉狀小藥 ?
三、釣暗草不釣明草
暗草區域通常水深較合適,能為魚兒提供相對穩定且溫暖的環境。魚兒也會選擇這些水溫相對較高的地方藏身。而且,暗草能夠為魚兒提供更多的保護,讓它們感到安全。在暗草中,魚兒可以躲避天敵的襲擊,放心地覓食和休息。
相比之下,明草區域由于水草生長在水面較為明顯的位置,且水位一般不會超過兩米,其保暖效果和隱蔽性相對較差。根本就不適合魚在寒冷季節的生存條件而早已離開近岸,潛入深水,魚兒在這樣的環境中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適宜的水溫條件。
四、釣深不釣淺
鯽魚天熱趨氧,天冷趨溫,在寒冷的季節低溫對水域環境產生了顯著影響。由于水溫下降,淺水區的水溫變化更為劇烈,往往難以滿足魚兒生存和活動的需求。而深水區則不同,水深帶來了相對穩定的水溫,就像一個溫暖的庇護所,吸引著魚兒前往棲息。
深水區還能為魚兒提供更充足的安全感。在寒冷的季節,魚兒本能地尋找能躲避潛在危險的地方,深水區復雜的水下環境為它們提供了這樣的保障。此外,深水區的食物資源相對更為豐富。隨著水流和季節的變化,一些食物會沉淀到深水區,這也成為吸引魚兒聚集的重要因素。
老釣手們經常說“天冷要釣深”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這里的深并不是越深越好。一般冬季到初春水深3.5米處的水溫通常比淺水區高出2到3度左右,這對于魚兒的活動和覓食至關重要。對于耐寒的鯽魚是比較適合棲息藏身的。也就是說,冬季到初春釣鯽魚的最深水位一般應考慮在3米左右,4米以下比較好,要是超出6米以上的釣點就不一定好釣魚了!以上所述僅個人拙見,僅供參考!當然釣無定律,若您對此有不同的觀點,還請多多指教與提醒。歡迎大家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