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這兩天大家都已經看到了,關于有關專家提的集采藥的問題,有了官方通報的結果,結果是什么,大家都應該非常清楚了。根據人民日報記者采訪國家醫保局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在1月21號,他們安排多個部門聯合工作組去了上海與多位專家進行了面對面的溝通,深入各家醫院與臨床一線的醫生交流,估計降壓,麻醉瀉藥等相關藥物的使用情況,經過科學的統計分析以后,得出的最終結論是,集采的降壓藥,麻醉藥,瀉藥實際上并沒有專家們提到的“降壓藥不降血壓,麻醉藥需要增加用藥量才麻醉,瀉藥不瀉”的問題。
對于醫保藥監局的調查結果,大家各有看法,其實都是可以理解,因為大家看重的是藥物的治療效果,把藥效放在第一位而并非是因為價格便宜,便宜沒好貨的傳統觀念可以說是印在大家的腦海里面的,但我們今天的討論的焦點不是這個,而是大家都非常敏感的“吹哨人”!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在1月中旬上海兩會20多位專家針對集采的幾款藥提出自己的提案,引發熱議以后,醫保藥監部門曾經通過官方媒體發聲,歡迎廣大的醫護人員當好“吹哨人”。為什么需要吹哨人,尤其是是醫療醫藥領域,原因非常簡單,因為任何的藥物從中標集采以后,最后都是要用到臨床使用的,盡管這些在被允許正式使用之前是經過嚴格科學的論證過的,但所有的集采藥最終的反饋都是需要進行全面普及使用才能得到最后的使用效果。而毫無疑問,作為一線的醫務人員在使用這些藥物以后,第一時間得到的患者的反饋和使用的效果一定是最準確最真實的。
如果他們都能有一個向上反饋的通暢的“渠道”,就能發揮好當“吹哨人”的作用,讓這些集采的藥物能夠以更加科學嚴謹的方式,來確認最后的藥效能不能滿足患者的使用要求,這一點可以說非常的重要。就像這次多位專家的提案一樣,雖然最后證實相關的集采藥和原研藥之間幾乎沒有差別,但也促進了從2025年開始所有的集采藥必須要有溯源碼,帶碼銷售,讓集采藥的入門門檻變得更加嚴格,而不是只看價格。
這樣一來,集采藥才能往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可以說醫保藥監發聲歡迎廣大的醫務人員充當集采藥和其他藥的“吹哨人”的做法,非常正確,但同時也應該為他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向上匯報的通道,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對此,大家又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