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經濟危機以前,中國的失業率是4%,和現在美國的失業率差不多,這個失業率可以理解為較為充分的就業,也就是說只要去找工作,是會找到的。
金融海嘯對全世界的沖擊很巨大,但是總體還是可控的,失業率僅僅升高了0.3個百分點,整個宏觀經濟其實并沒有發現很大的問題,無論是GDP增速,還是社會消費品總額,哪怕是房價,總體來說都不錯,其實不僅不錯,還有點過熱。
表面的數據看著不錯,但是經濟的大問題已經開始暴露了,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產業結構沒有很高的溢價。
加入WTO以后,雖然經濟突飛猛進了好幾年,但是主要是數量換來的,并非是質量。
以前組裝一臺電腦,后來組裝5個電腦,疊加起來讓經濟數據上升,但是企業利潤率下滑了,為了穩定利潤,就需要擴大規模,提高凈資產收益率,如此一來,杠桿率就太高了。
2003年政府部門杠桿率是26.8%,2011年是53.8%,非政府部門和企業也是一樣。利潤不夠,杠桿來湊,這就是2010年前后經濟的情況。
僅僅只是靠擴大規模來實現經濟的增長,結果必然是利潤率降低,這一點在鋼鐵行業特別顯著,經濟危機以前中國寶鋼的凈資產收益率超過10%,從2008年之后逐漸降低,到2015年只有0.9%,投100塊進去,只賺了9毛錢,所以當年說賣一噸鋼鐵的利潤還買不到一棵白菜。
更嚴重的是,那幾年工資猛漲,房價,生產原物料也在漲,導致企業成本大增,很多企業開始往海外搬遷,特別是到越南,2010年之后,中國制造業占GDP的比例逐漸下滑,反之越南開始走高。
這種經濟結構的弊病非常直觀的反應在貿易順差上,中國的產業結構是配套型的,既無法掌握終端客戶,也沒有核心技術,因此,歐美一旦用某種罪名制裁,中國企業很難有還手之力,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制裁中興和蘋果拋棄歐菲光。
結構性的問題,無法用戰術手段來解決,現在很多經濟學家說要增強民營企業的信心,指責經濟不好是因為信心不足。
這個話很容易唬人,明明是產業結構的問題,和信心有什么關系? 難道民營企業有信心了,就可以造出高端芯片,可以做出人工智能,就可以研發打敗蘋果的手機,就能夠造出六代機嗎?
結構性的問題,一定要動手術,進行產業改革,壓縮產能過剩的行業,往高科技領域大量投資。當年的供給側改革,中國制造2025計劃,都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而各種財政和貨幣的逆周期調節手段,就好像打麻藥一樣,只是為了減輕改革的陣痛。
2025年的今天,回顧當年的經濟問題,云淡風輕,但是當年的阻力可是很大。都知道要改革,真改起來可是很痛苦的,誰愿意成為被改革的一方呢?
改革就意味著經濟出現動蕩,失業率上升,消費疲軟,這一點在當時無法達成共識,所以出現了和改革相反的做法,就是棚戶區的貨幣化改造,現在的地方債問題,房價問題,都是當年棚戶區改造帶來的。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2015年不是搞貨幣化棚改,而是忍受短期的痛苦,不去救房地產,把這些錢投向高科技領域,現在會是什么情況?
方向早就知道了,但是并沒有從一開始就那樣走,因為改革最需要的不是措施,而是團結,要所有人達成共識。
有的人不認同改革,有的人雖然認同但是害怕自己利益受損,不過更多的人搞不清楚狀況被迷惑,這類群體數量龐大,需要反復的說服教育,讓他們相信改革是好的,所以改革剛開始的時候非常緩慢。
《尚書》說: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在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改革必要性的時候,強力發動改革,會把很多原本搖擺的人推向對立面,最后改革只能收獲失敗,這就是偏離了中庸之道的改革。
要讓大多數人都能認同改革的必要性,這需要細致而耐心的宣導,也需要強力的措施,爭取中間派的同意,打擊強硬反對派的勢力。因此改革的準備工作要做五年甚至十年,而改革真正實施推進可能只要兩三年而已。
一定要先形成共識,然后才開始改革,這是歷史的教訓,王安石改革,空有一腔熱血,北宋皇帝內心不堅定,最終一敗涂地。而張居正的改革,從皇帝到太后,宦官,內閣,所有大的障礙都他被掃清。
從潛龍勿用,到見龍在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只為最后的飛龍在天。
中國這十年的改革,是各位讀者都親身經歷過的改革,歷史書上的改革離我們太遠,自己親身體會的改革才有徹骨的感受。很多人的利益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害,有的人失業了,有的人降薪了,家里的房子跌價了,負債率變高,各種壓力堆積導致怨言彌漫在社會各階層。
可是,抱怨歸抱怨,改革依舊在不斷推進,現在,效果開始顯現,經過幾年沐風櫛雨的前進,中美實力已經逆轉,國內貧富分化得到了緩解,一旦全世界再次開啟大放水,共同富裕這個當初無人相信的偉大目標就會實現。
千秋萬歲之功,再造共和之業,真到了實現的時候,何嘗不讓人淚眼朦朧。
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勝利就在眼前,這個勝利足以掃清個人所有的失意,也會在后面帶給每個人足夠的回饋。
現在中國的改革進入后半程,而美國的改革才剛剛開始,和中國改革的循序漸進不同,美國的改革一上來就是疾風驟雨,馬斯克帶領的效率部,對美國好幾個核心部門采取行動,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大家都不理解,為什么他要如此激進,難道不怕死嗎?
可能正是因為怕死,所以才如此激進。
一個部門創立時間久了,就會自成體系,安史之亂時期的平盧節度使王玄志死了,繼任者應該是朝廷派遣,當時軍隊內部推了一個人出來繼任,按說這是大逆,可是唐肅宗選擇接受,因為唐朝中央已經無法控制地方勢力。
現在的美國也是如此,馬斯克要干掉中央情報局,解散國際開發署,不是馬斯克瘋了,而是為了擺脫掣肘。
中情局這種部門非常特別,這是國家權力機構的核心部門,但是壁壘又非常高深。美國很多部門的官員都可以沒有經驗,從議員搖身一變成為部長,不一定能影響業務的開展,可是中情局就很麻煩。
最近20年,任職超過2年以上的中情局局長都是內部或者美軍系統產生。當局長之前,伯恩斯在外交系統工作了20多年,吉娜·哈斯佩爾1985年就加入了中情局,布倫南1995年入職中情局,一直干到副局長,2013年成了局長。在他們之前的中情局局長和美軍穿一條褲子,情報系統和軍隊不分家。
外人要進入中情局是很難開展工作的,因此,這種部門對特朗普來說,并非是支持,反而是麻煩。
特朗普需要一個對他效忠的情報機構,而不是一個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情報機構,所以把中情局推倒,然后再組建一個新的情報機構,就成了必然的結果。
改革之前,一定要掌握權力,這個權力不是空殼的總統大位,而是要掌握軍隊,情報機構,這才是核心。張居正的改革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他掌握了絕對權力。
?第一步,先掌握情報機構和內衛部隊,確保整個權力核心的安全;
?第二步,掌握軍隊;
?第三步,改革大規模推進。
這個順序不能顛倒,一旦顛倒,特朗普和馬斯克就會喋血街頭。這個時間一定要快,因為美國已經沒有時間等了,也不能拖延很久給對手反應時間。
特朗普用關稅當障眼法,掩蓋美國科技泡沫破滅的事實,這種小把戲撐不了多久。現在特朗普面臨的問題都非常致命,科技不行,債務壓頂導致美債發行受困,通脹可能繼續走高,美元崩盤在即,所有這些問題都不允許特朗普慢慢改革,必須要用雷霆手段,快速,超級快速的推進改革。
為了推進改革,馬斯克不斷爆出各種骯臟的黑歷史,這種黑化對手的做法就是為了讓他的改革有正當性,獲得更多民眾的支持。
等到掌握了情報機構,穩定了權力核心,特朗普就會對美軍下手,會把美軍的機構打亂,重新組合,這一步就更加麻煩了,因為軍隊規模龐大,需要更加專業的人員,這些人既要在軍隊有威望,又要能對特朗普效忠,要組建這樣的隊伍,難度太大。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馬斯克開始對國防部進行審計,審計是手段,是建立新美軍的手段。這是正常的做法,我相信馬斯克肯定私底下學習過中國歷史,搞不好有專門的顧問團隊給他講過中國歷史,因為他的做法都是按照中國歷史來的。
如果這兩步都可以順利推進,第三步改革大推進的時候,就是對民主黨展開大屠殺的時候。
現在馬斯克說病毒就是比爾蓋茨造出來的,這就是在打擊民主黨的核心,只要核心被打倒,讓民主黨短期之內無法組織起反擊力量,特朗普和馬斯克就能往前推進。
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是時間還是太短了。
特朗普是美國人用選票選出來的,從得票率來看,多數美國人是支持特朗普的,可是他們支持的原因僅僅只是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未來生活得到改善的期待。
大部分美國民眾的認知水平并不足以了解特朗普和馬斯克要干什么,一旦改革措施讓短期生活更加難受,他們的支持能堅持多久呢?而且他們的支持也不一定有用。
他的核心力量不夠強大,僅僅依靠私人安保力量保證安全是不夠的,這不僅僅是馬斯克,還包括特朗普。不管是特朗普還是馬斯克,只要死掉一個,另一個也無法推動改革。
沒有特朗普,馬斯克就失去了合法性,沒有馬斯克,特朗普就沒有執行改革的人,特朗普是萬歷,馬斯克是張居正,換掉一個人,改革都無法成功,他們團體里面沒有人能取代他們兩個。
我們為馬斯克做最好的假設,就算他的改革成功了,民主黨被吃掉了,中央情報局重建,美軍重建,這個時間可能兩三年過去了。等到2026年以后,中國的改革早就結束,美國離中國越來越遠,歐洲和美國分道揚鑣,到時候美國還能怎么樣?
就算特朗普真的把加拿大和格陵蘭島并入了美國,也沒有多大的作用,那時候的世界會孤立美國,靠著3億多人口,美國無法發展全產業鏈。
除非美國能接受世界第二,主動融入中國產業鏈,成為中國工業體系配套的一部分,學習中國80年代的韜光養晦。
這是美國人不能接受的,改革之前世界第一,改革之后世界第二,美國人會質疑這種改革的意義,因為絕大多數美國人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美國已經快要死了。
美國面臨的問題和15年前中國的問題一樣,是產業結構需要調整,美國怎么做到既能保護自己的產業不被國外沖擊,又能讓全世界不制裁美國?
比如說鋼鐵,特朗普要重整美國鋼鐵行業,就需要對進口鋼鐵加稅,那其他國家會不會對美國生產的其他商品加稅呢?
一旦美國和全世界脫鉤,美國的生產力就會大幅衰退,因為人口規模太小,很多產業的成本會舉高不下,最終導致美國和中國的距離越拉越大,重走蘇聯的老路,不用我們進攻,它自己就崩盤了。
不管馬斯克的改革是否成功,最終結果都是失敗,根本的原因是改革的時間節點已經過去了。如果美國能在2008年就開始改革,那時候中國還不強大,無法給美國致命威脅。
現在才開始改革,會促使全世界的資金涌入中國,會把歐洲推入中國懷抱,會加速中國重整全球產業分工的進程。等中國把這些功業都完成,美國就算改革成功又如何?
交卷的時間已經錯過,就算答出滿分,也是作廢的成績,改革就像考試,既要答案正確,也要把握好時間。
最近BBC開始贊美中國,歐美投行開始唱多A股,黃金連續創歷史新高,這都是美國要崩盤的表現,全世界的資金都在尋找安全的避風港,環顧世界,能承接龐大資金的蓄水池只有中國。
趁美元還沒有崩盤,趕緊換成人民幣,這會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這也會一步一步推高中國資產價格。
我們勝利已經不可阻擋,靜靜等待高潮的到來!
結束
請關注并點贊+在看。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我創作路上的動力來源。
免責聲明:本文由荊棘阿甘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