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節假日
聚餐便多了起來
相信不少人都在狂“炫”美食
但頻繁的酒肉大餐
沒準會給健康惹上大麻煩
近日,江蘇南通
一名女子因暴飲暴食
導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
醫生從其胃中取出重達10斤的食物
該女子甚至出現了胃穿孔等嚴重問題
圖源:南通大學附屬醫院
吃太飽
人體多個器官都“遭殃”
很多人認為,一兩頓大餐并不會帶來什么傷害,但身體內部可能已經亂作一團。
胃部被“灼燒”
正常情況下,胃消化一頓飯需要2~4小時,但一頓大餐后,即使胃部加大胃液的分泌,也需6小時左右才能消化完。
部分胃液還可能反流進食管,造成胃灼熱,甚至少數人的胃壁會因過度撐大而出現血液循環障礙,進而引發局部壞死、出血和胃穿孔。
胰腺會“自殘”
胰腺是機體第二大消化腺,會因大量高脂、高糖食物進入高強度工作,加大胰液的分泌。若胰腺無法在短時間內排出胰液,便會開始“自我消化”。
如果同時攝入大量酒精,胰腺局部受到刺激會出現炎癥反應,更易誘發急性胰腺炎,輕則引發急性腹痛,重則有生命危險。
心肺受“擠壓”
由于身體內部空間有限,當胃部迅速膨脹至正常飲食時的數倍后,會擠占心、肺等其他器官的空間,造成肺部擴張受限。
一圖看清吃撐的胃有多大(圖源:生命時報)
因此,短時間內大量進食后,人們常會感到“撐得喘不上氣”,并可能引發呼吸困難、胸前區不適,甚至心肌缺血、心絞痛等情況。
節后腸胃
“補救指南”需了解
避免暴飲暴食說得容易做到難,當面對炸雞、燒烤等各類美食的輪番誘惑時,一不小心就容易淪陷。那么,在享受美食之后又該如何“彌補”?
少量多次飲水
高脂、高糖食物中的鈉含量通常較高,保持充足的飲水能加快機體代謝。大餐后建議適當多喝些白開水、綠茶或檸檬水,以少量多次為宜,有助于加速鈉的排出。
“刮油”食物推薦
食物不能直接將油脂從體內“刮”出,但一些富含纖維的食物能夠幫助清掃腸道“垃圾”,健康成年人每天攝入25~30克即可。
水果類:石榴、桑葚、番石榴、梨等;
蔬菜類:苦苣、竹筍、菠菜等;
谷類:藜麥、蕎麥、大麥、麩皮等;
菌藻類:香菇、木耳、銀耳、竹蓀、紫菜、裙帶菜等;
豆類:黃豆、黑豆、蕓豆、赤小豆、綠豆、豌豆、鷹嘴豆等。
讓腸道動起來
建議飯后20~30分鐘進行一些輕量運動,如站立、散步,可減輕飯后不適。
??為減輕身體負擔,有些人選擇在大餐后限制飲食甚至節食,但這樣做可能適得其反,加重胃腸損害。正確做法是保證三餐正常飲食,同時減少高熱量加工食品的攝入。
健胃消食片和消食健胃片
有啥不同?
大餐后出現消化不良癥狀時,很多人會選擇購買促進消化的藥品緩解。但是,問題又來了,健胃消食片和消食健胃片到底應該選哪個?
醫生介紹,健胃消食片主要功效是健脾胃,由太子參、陳皮、山藥、炒麥芽、山楂制成。更適合脾虛人群和老年人服用。
消食健胃片主要功效是消食,由山楂、炒神曲、炒麥芽、檳榔制成。吃多了不消化時,選擇消食健胃片效果更好。
科科提醒
保持規律飲食習慣
避免暴飲暴食
若出現劇烈嘔吐
腹痛、發熱、腹瀉等不適
可能是胃穿孔、急性胰腺炎
腸胃炎的信號
需盡快就醫
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國家應急廣播、現代快報、生命時報、健康杭州
文章圖片用于公益科普,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微信公眾號/科普熊貓
抖音號/科普熊貓
新浪微博/@成都科協
今日頭條/成都科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