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流媒體領域的競爭壓力,迪士尼正在全球范圍內調整業務布局。
據最新的財報披露,去年11月14日,迪士尼已與亞洲“首富”穆克什·安巴尼旗下的Reliance成立合資企業,將原屬迪士尼的Star品牌以及直接面向消費者的Disney+Hotstar服務等剝離,與Reliance控制的媒體和娛樂業務合并。在該交易完成后,迪士尼掌握新實體37%的控股權,此后印度業務將不再合并到公司的財務報表中。
在甩掉連年虧損的“燙手山芋”后,迪士尼旗下一級部門全數轉為正利潤,“燒錢換成長”的策略基本畫上句點。但以Disney+為首的流媒體增速放緩,即便《海洋奇緣2》驅動制片業務回暖,仍無力改變迪士尼股價的低迷走勢。
流媒體疲軟,院線反彈
2月5日,迪士尼發布截至2024年12月28日的季度財報。在該季度中,迪士尼的總收入為246.90億美元,相較前年錄得的235.49億,同比增長近5%;所得稅前收入則上漲27%至36.6億美元,推動稀釋后每股收益從1.04美元升至1.40美元。
具體來看,娛樂部門展現出業績反彈的強勁勢頭,當季營收從99.81億美元提高至108.72億美元,運營利潤更從8.74億美元倍增至17.03億美元,同比漲幅達到95%。其中,以流媒體為主的直接面向消費者板塊扭虧為盈,該季度總營收錄得60.72億美元,比前年同期的55.46億美元上揚9%,同時運營利潤達到2.93億美元,翻轉上年1.38億美元的虧損額。
在合并案后,備受矚目的流媒體業務出現新變化。在該季度內,旗艦平臺Disney+的本土訂閱數環比微增80萬至5680萬,但國際訂戶縮減150萬至6780萬,拖累Disney+總用戶數下降到1.246億,而截至上個財季末的累計值則為1.253億。
不過,自剝離Disney+Hotstar業務后,迪士尼將東南亞Disney+訂戶歸攏到國際部分;通過對比兩份季報,這些用戶的數量約為260萬。另外,Hulu的總訂閱數從5200萬略升至5360萬,為迪士尼維系成長的火苗。若作橫向對比,Netflix上季的新增用戶數高達1891萬,驅動累計總用戶數突破3億關口,凸顯迪士尼在流媒體上面臨逆風。
同屬娛樂部門的內容銷售/授權板塊也跳出泥潭,季度收入同比大漲34%至21.83億美元,更錄得3.12億美元的運營利潤,大幅扭轉前年2.24億美元的虧空。
這主要受期內院線爆款的連番推動:由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出品的《海洋奇緣2》在感恩節檔期啟航,全球總票房已突破10億美元大關,而瞄準圣誕假期的《獅子王:木法沙》也提供助力,讓迪士尼的制發業務收在高點。相比之下,2023年末出爐的《驚奇隊長2》和《星愿》接連失利,促使當時迪士尼祭出“減量增質”的措施,大幅削減去年投放至大銀幕的影片數量,目前看來這一調整已取得積極成效。
以傳統電視資產為主的有線網絡板塊走勢趨穩,本土營收和運營利潤都錄得同比平盤,但國際業務則爆出雙位數跌幅,主因在于Star相關交易的影響。在康卡斯特和華納兄弟探索尋求剝離各自有線電視網絡之際,迪士尼則著力維持旗下電視和流媒體之間的平衡,公司CEO鮑勃·艾格更在電話會上表示有線網絡“并非負擔”,未來這項資產的動向將牽動投資者的目光。
此外,體育部門當季營收為48.50億美元,運營利潤則達到2.47億美元,扭轉前年同期1.03億美元的虧損。其中,ESPN板塊在本土和國際均實現營收成長,而此前大舉投入的Star India已被拆分,由新合資企業承接這一“燙手山芋”。在流媒體方面,ESPN+的總訂閱數微跌3%至2490萬,單戶每月平均收入則提升7%到6.36美元,主因是套餐價格上漲和廣告收入增加。
最后,包含迪士尼樂園等線下業務的體驗部門表現堅挺,該季總營收同比增長3%至94.15億美元,運營利潤則為31.10億美元,與前年同期相仿。以此觀之,體驗部門貢獻全公司逾六成的利潤,依舊扮演現金牛的角色。
在第一季度,受到颶風“米爾頓”侵襲,華特迪士尼世界度假區被迫關閉一天,還有一趟游輪行程遭取消;再加上颶風“海倫”,自然災害造成的不利影響約為1.2億美元,而迪士尼郵輪開航前的成本也達到7500萬美元,導致本土樂園的運營利潤下滑5%。所幸國際業務迎來反彈行情,不僅當季營收錄得12%的增幅,運營利潤更同比飆升28%,有效對沖前述多項利空。
多管齊下堵住“錢坑”
在完成與Reliance的交易后,迪士尼對2025財年的指引數字做出更新,預計印度合資企業的全年股權損失約為3億美元,主要由購買會計造成。而在剝離Star India后,體育部門的運營利潤增速預期調整為13%,其余全年目標基本維持不變。
針對本季度,迪士尼預計Disney+訂閱用戶數量環比略有下降,體育部門則因大學體育賽事和退出Venu Sports等變化,預計對運營利潤的不利影響分別為1億和5千萬美元,同時迪士尼郵輪開業前費用約為4千萬美元。
在財報中,艾格特別列出過去一季的諸多亮點,包括“票房表現優異”的制片廠、進一步提高盈利能力的娛樂流媒體業務、推進“數字戰略”的ESPN板塊,以及展現出“持久的吸引力”的體驗部門。經過長達兩年的業務重組和資產剝離,不僅迪士尼的三大一級部門全數轉為正利潤,而且各條線也不再出現虧損的情況,“燒錢換成長”的策略基本畫上句點。
以制片業務為例,去年迪士尼大規模發行的新片只有六部,但大部分作品都輕松賣過投資損益點,其中票房最高的三部電影—《頭腦特工隊2》、《死侍與金剛狼》和《海洋奇緣2》—更全數加盟10億美元“俱樂部”。上一次出現同年三片破10億還是2022年,不過當時撞線的《阿凡達:水之道》、《壯志凌云:獨行俠》和《侏羅紀世界3》分屬20世紀影業、派拉蒙和環球三家制片廠,去年迪士尼則包攬年度全球票房榜前三甲。雖然離2019年旗下八片破10億的“盛況”還有明顯差距,但迪士尼已擺脫前年連續送出“啞彈”的窘境,為今年繼續攀高奠定堅實基礎。
至于曾長期虧錢的流媒體,迪士尼也在持續推動“降本增效”的措施。由于拆分印度資產直接涉及Disney+等板塊,迪士尼在財報中并未透露所有流媒體的盈虧狀況,但此前兩個季度都完成整體止損的目標。除常規的訂閱費外,迪士尼正在積極探索更多的額外收入來源,重點便是可帶來廣告效益的低價套餐。實際上,若不考慮印度的Disney+Hotstar服務,娛樂流媒體上季的廣告收入同比提高16%,并預測全年的運營利潤可望增長約8.75億美元。再加上原本就實現穩定盈利的ESPN+,流媒體將是迪士尼未來最關鍵的利潤成長點。
針對線下業務,艾格表示將“繼續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戰略投資”,而這在財報中也有清晰體現。上個季度,迪士尼的資本支出從前年同期的12.99億美元漲到24.66億美元,同比增幅接近90%。其中,體驗部門的資本支出便從8.15億美元提升至20.79億美元,主因是游輪船隊擴張方面的支出增加,可見迪士尼大手筆投入的決心。在2025財年展望中,迪士尼預計郵輪開業前花費約2億美元,為今年最大的單個支出項目之一。
在財報發布后,迪士尼股價在5號便轉入下行通道,從每股113.30美元降至110.54美元,單日跌幅為2.4%。相比之下,Netflix在上個月發布財報后股價直線飆升,一天之內便暴漲9.69%,反映出投資者對兩家公司的態度差異。截至上周五收盤,迪士尼的總市值僅略超過2千億美元,而Netflix則高達4337億美元,兩大娛樂巨頭的價值分化還在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