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藍字關注我們,設星標不錯過好文章!
走過彷徨時刻
大理的隱形競爭力
當我問到力帆駿馬的近況時,楊悅嘆息了一聲,“挺可惜的”。過去一年,總有粉絲時不時會要求寫寫這家企業。
楊悅說,企業已經破產了,董事長馬偉亮也成了失信被執行人,也沒聽說在做著什么。去年11月的一天,她還碰巧打到了一位力帆駿馬前高管開的網約車。
另一位對力帆駿馬近況較為了解的政府朋友告訴我,曾經產值上百億的造車企業走到這一步,深層次的原因比較復雜。就現在而言,要盤活很困難,各種債務很難化解:
主要還是自己的問題。
回頭來復盤它從輝煌到墜落,朋友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是沒有核心技術,主要以組裝為主,自然走不長遠;二是犯了中國很多民營企業都容易犯的錯——做大了就盲目多元化擴張,地產、酒店等等,還是不夠專注。
而楊悅認為還有另一個核心原因:杠桿用得太多。
當然,這些都已是老黃歷,偶爾作為談資回憶下就行。前浪一旦被拍在了沙灘上,很快就會被人遺忘,人們只會關心后浪。
往小了看,前后浪是企業的起起落落;往大了看,是大理產業格局的變遷。
在這其中,大理不得不面對但又必須解答的一個問題是:怎么把工業持續抓起來?
可以說,作為滇西經濟中心,大理要重拾經濟增長動力,這幾乎是唯一的一條路:
風花雪月解決不了問題。
4
大理是典型的“三二一”產業結構。2023年,三次產業結構為23.6:25.6:50.8,很顯然,工業占比還是偏低。無工就不會富。
回顧過去十年大理的產業發展進程,2015年到2019年,大理關于產業方面的描述多是側重于農業和旅游業,工業著墨不算多,即使點題,也多是傳統產業,比如煤炭、園區、汽車等。直到2020年,才旗幟鮮明地提出工業強州戰略。
但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上發力,和全省的節奏一樣,起始于2021年。新材料、新能源、建鏈延鏈等新詞在最近三年密集出現。
單論工業,大理在過去十年也走出一條明顯的遷徙路線。因為洱海保護,全州的工業只向兩個地方集中:一個是大理經開區,一個是祥云。而去年,鶴慶的工業因為綠色鋁,已有迸發之勢。
同樣是工業重鎮,三地又有著功能區別。離洱海較近的大理經開區顯然不會裝入任何有可能導致環保風險的大型工業項目,這從大理市4.8:28:67.2的產業結構就可以看出來,工業還有很多課要補,只是思考怎么升級的問題。
所以祥云就成了舉全州之力發展工業之地,也就是:
集中建園。
2024年,大理州經濟總量首次突破2000億元,GDP達到2010.9億元,固然可喜可賀。但細看增速和二產增加值,仍需努力:GDP增速僅2.5%;第二產業增加值僅增長0.6%。
所以,大理要破解工業這個經濟發動機的動力問題,僅靠一個“強”云,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多鶴慶這樣的后起之秀出現。
從全州2024年的發展情況來看,大理在做了盤活資源資產、保交樓和實現海東發展破冰破題等動作之后,前進的負擔更輕了。
貝特瑞新材料、中信戴卡、華晟新能源等新三樣代表企業落地后,去年大理的產業投資占比提升至46.3%。農業方面,藍莓是亮點,佳沃、科思達、維先等全球頭部企業開花結果。更更值得關注的是,儲備錄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項目862個、總投資2624億元,投資額度排全省第1。
在今年,大理將GDP增速的目標設定為5%。其中工業方面,重點是發展“綠電+先進制造業”,產業投資占比要達50%以上,儲備項目要達到1000個以上。旅游方面,在繼續提高品質的前提下,比如新創建3個3A級景區,還提出要突出“旅居大理”,培育推廣“百村千宿”。
目標定了,就要看具體的內容成色如何了。
5
大理有1市11縣,GDP排名前5的縣市是經濟主要拉動力,即大理市、祥云、賓川、鶴慶和巍山。
由于各縣市還沒有完全披露2024年GDP數據,從已披露的來看,去年大理市初核的GDP數據為615.23億,增長1.9%。亮眼的是鶴慶,去年GDP為198.8億,超越賓川躍居第三。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增速居云南第二、滇西和大理州的第一。
在12縣市里,GDP在200億之上的,除了大理市,就只有祥云,兩者屬于大理最頭部的經濟縣市。也是人口最多的兩個地方,截至2023年末,全州常住人口334萬,大理市79萬,祥云40萬,巍山34萬,其他縣市全在30萬之下,最少的是漾濞,9.64萬。
從2023年的數據看,GDP百億區間的只有賓川、鶴慶、巍山和彌渡,其他全部在此以下,吊車尾的也是漾濞,只有41.54億:
這就是整個大理的經濟家底。
再拆開一個一個來看,各縣市的經濟發展特點又各有不同。
首先是大理市,最好的旅游資源和招牌主要集中在這里,就不細說了,大家了解得不比我少。
從產業結構來看,因為洱海保護,大理市是一個嚴重依賴于第三產業尤其是旅游的城市。
我們主要還是說說工業。
特別簡單,就集中在大理經開區。駐扎在此的老牌企業代表有云南順豐洱海環保、歐亞乳業、來思爾和嘉士伯啤酒。穿越大鳳路,還能看見大門招牌已蒙塵的力帆駿馬。
順豐洱海環保的主業之一簡單點說就是,把洱海底部的淤泥和廢棄物以及流域的畜禽糞便等,轉化成天然氣和有機肥,大家在古城看見的不少環保車以及出租車都是其產業。
乳業板塊是大理產業里的重點板塊之一,有三家代表性企業,除了歐亞和來思爾,還有蝶泉。歐亞是目前大理盈利和現金流最好的企業之一,之前也聽說已在走上市流程。不過考慮到近幾年國家更扶持科技企業上市,所以傳統企業登錄A股的難度還是較大。
來思爾已被皇氏乳業收購;蝶泉屬于新希望集團,在洱源,但近幾年的發展勢頭似乎已不如早年那么猛,客觀原因或許和洱海保護有關。以前財哥在昆明隨時能看見蝶泉的廣告和產品,但近幾年的視覺沖擊不如前兩家。
嘉士伯啤酒就不多說了,用蒼山水做的大理V8,就是比嵩明楊林經開區生產的好喝。
這些都是老基礎,更多的還是要看新產業。
最近兩年,大理經開區主要發力的還是光伏、先進裝備制造和數字經濟。一句話,工業要往更“輕”和更新的方向走。
光伏產業鏈的鏈主企業是大理華晟,這個集群去年實現的產值占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的40.08%。明陽風電整機及關鍵部件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福斯特晶圓項目也順利簽約,云南百超電線電纜生產項目,填補了大理及滇西地區規模化電線電纜生產企業的空白。
數字經濟這塊剛起步。數字經濟產業園正式投入運營,跨境電商產業園正在壯大。在今年,也有計劃推進大理算力中心建設。
6
大理工業的另一極是祥云,甚至可以說是大理工業的心臟。這個最早叫“云南”的地方,離下關半小時左右車程。
在云南,像祥云這么一馬平川的大壩子并不多,是天生適合發展工業的地方,也是我們聊得最多的地方。
它曾經的支柱性企業是祥云飛龍,2021年之后開始式微,但余威仍在,現在是大理工投在主導進行重整。
當地一位較熟悉情況的朋友告訴我,祥云飛龍的確遇到了一些困難,但這家企業的核心底子還在。它的硫酸鉛濕法鉛冶煉技術,在全國都屬于領先的,還彌補了二次資源回收利用的全球技術空白。
生產經營困難主要原因最初是新冠疫情帶來的鋅價恐慌性暴跌,之后又遭遇經濟下行和能耗“雙控”,資金鏈出現問題。現在當地政府也在積極想辦法盤活它,畢竟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是祥云經開區的發家產業。
當地也有基礎,省內靠近蘭坪鉛鋅礦,國外還能引進緬甸的礦產。現在園區里做得比較好的是中天銻業,在積極擴產能。
除了這些,他對祥云飛龍的另一個評價是:
為祥云培養了一大批產業工人。
在相當程度上,他們為祥云近幾年持續引進的新型工業企業奠定了人才基礎。此起彼落,這些新企業也正在成為祥云以及大理的新動力。
2023年1月,大理州首根單晶硅棒出爐,廠家就是在祥云經開區落地的鴻新新能源公司。以此為起點,一年多之后,大理州的硅光伏全產業鏈全部搭建完成。去年前三季度,硅光伏增加值增長219%。
在祥云經開區的新興產業里,新能源電池、硅光伏、新材料和先進裝備制造是重頭,其中的龍頭企業又包括立新硅材料、貝特瑞、宸宇儲能、埃克森電池和昆宇等。
大理州投促系統的一位朋友和我說,最近兩年遭遇經濟和行業震蕩,有部分鏈條上的小企業確有停產現象,但幾家龍頭企業基本都是滿負荷在運轉。因為和個別在該行業走在前面的州市相比,祥云的新三樣產業落地時間更晚,但設備和技術也更新:
反而有后發優勢。
關于最新的產業方向——氫能儲能這塊,大理也要加入隊伍之中。
他還說,這兩年來大理考察的企業非常多,除了祥云經開區是云南省首批重點打造的7個千億級園區之一外,還因為祥云的另外一個標簽——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現在全省就只有兩個,一個是昆明,一個是大理。
之所以有這個定位,還是在于祥云本身的區位優勢。
祥云是整個滇西當仁不讓的交通樞紐,北上成渝,西達中緬,東聯長三角,南貫清水河。特別是在去年的GMS會議上,緬甸方提出中緬鐵路會嘗試從瑞麗姐告—木姐口岸先行建設,這給了大理和祥云又一個重要加持。
物流這塊,祥云目前主要的載體是水目山公鐵聯運物流園,自2018年運營至今,貨運吞吐量已超過2000萬噸。
有了這些關鍵優勢,祥云的目標是打造“百萬人口,千億產業”的洱海流域產業轉移承載地、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滇西產業中心城市產業聚集帶。
我問朋友,在生產要素的保障上,水資源這一塊是否還是祥云的短板?他說,祥云建了很多水庫以及正在落地不少重大水利工程,多年來的水資源瓶頸已得到解決。還有個最重要的利好:
滇中引水工程。
這里簡單解釋一下滇中引水工程,可以視為小型版的“南水北調”。
一期工程主要是解決水源和輸水兩部分,從麗江玉龍縣石鼓鎮上游約1.5公里的金沙江取水,途經麗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終點為紅河州新坡背。二期主要是配套工程,也位于上述6州市。
這個工程最終的目的是,緩解滇中地區城鎮生產生活用水矛盾,同步改善區內河道和湖泊生態及水環境狀況。除了滇池、杞麓湖和異龍湖等湖泊會補水外,沿線城市包括祥云自然也不愁水的問題了。
其實,除了工業和物流業,祥云的農業也是相當能打。平坦的壩子自然就是天生的蔬菜基地,每年很多蔬菜都會運往大灣區以及東南亞國家,這個行業里也隱藏著不少比較低調的龍頭農業企業。
另外,在生豬家禽的產量上,在云南也是排得上號的。比如家禽出欄位居全省第4,蛋雞存欄位居全省第2,也是滇西最大的肉雞生產、銷售基地,和重要的蛋產品供應基地。
祥云的營商環境如何?州投促系統的朋友讓我最好還是去問問企業,答案更真實。
他只說了說大理所做的一些努力。比如企業去搞備案,他們都是全程陪同,極力配合;還創新了“五證同辦”機制,縣領導親自辦好后直接送證上門;以前需要一家一家跑的水電氣網,現在也只用填張表,就有專人去現場一站式辦好。
以去年6月在祥云經開區投產的貝特瑞20萬噸負極材料一體化工程一期為例,就被貝特瑞老總評價為集團所有子公司基地項目中:
手續辦理最齊、速度最快的一個。
說完大理市和祥云,這里就要說說巍山了。雖然它GDP排名第五,但和兩個大哥是綁在一起發展的。
在十四五規劃中,大理州明確提出了推動“大祥巍”一體化發展,打造“一城三區”,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
在產、城、人三個核心要素上,這個大片區占了大理州的半壁江山。根據規劃,到2035年,“大祥巍”片區人口要接近300萬人。
巍山最出名的是巍山古城,它和大理古城、劍川古城,讓大理州成為全國地級市中唯一有三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地方。在通了動車之后,游客也開始多了起來。
作為一個只有26萬人的人口小縣,其產業基礎上說不上雄厚,但有潛力。除了旅游外,主要的四個產業是肉牛、檸檬、核桃、中藥材和綠色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檸檬產業,巍山縣也在積極申報“巍山檸檬”這一區域公共品牌;中藥材方面,主要項目是上藥大理中藥飲片項目。
7
鶴慶和賓川是大理州經濟的第二梯隊成員,也是兩個非常有辨識度的城市。
先說賓川,提到這里,第一反應就是三個詞:水果、雞足山和海稍魚。當然還有云南最早的咖啡——朱古拉咖啡,只是與普洱、保山相比,大理在咖啡種植和生產端方面,并未顯現出優勢。
34萬人口的賓川,最強的是農業,農業最強的是水果。在這里,水果產業鏈全年用工量達1400萬人次,從種植到打包裝箱,各個環節都出了能人。在區域里,金牛鎮和賓居鎮都是在全國排得上號的農業強鎮。
賓川主打的水果是柑桔和葡萄,是全國縣級規模最大的早熟鮮食葡萄生產基地和晚熟柑桔優勢產區。近幾年,藍莓產業也崛起了,比如佳沃藍莓種植項目就在此落地。
朋友告訴我,也因為水果太強勢,且經濟效益普遍較好,所以當地在對咖啡的重視度上,就有所減少:
這是市場導向。
這里多說幾句大理的水果產業,有點像繞口令,仔細看。
大理是典型的優質晚熟水果產區,梨果產業主要布局在巍山、祥云、云龍、彌渡,葡萄產業則以賓川、鶴慶、巍山為主,柑桔在賓川、鶴慶和祥云,冬桃是永平、賓川、祥云,蘋果在劍川、漾濞、賓川、洱源,洱源還有果梅。甜櫻桃和藍莓主要布局在大理市和洱源;木瓜則在永平和洱源。
其中,全州發展優勢最好、競爭力最強的產業,還是葡萄和柑桔。
而日照常年較強的賓川除了農業,還有光伏發電也悄悄排到了全州第一,提前2年完成百萬級光伏產業基地建設目標。
要說2024年大理各縣市最大的亮點之一,無疑是挨著麗江的鶴慶了。
鶴慶人會做生意以及新華村的銀器,早就全省聞名。但讓財哥沒想到的是,在工業上干了筆大的。
這兩年,在洱海流域產業整體轉型的大背景下,鶴慶把乳畜業確定為“一縣一業”的主導產業。去年12月,上海援建的鶴慶縣萬頭奶牛生態牧場(二期)投入運營,為歐亞乳業增強了原材料保障。
但最新崛起的還是綠色鋁,這也是鶴慶躍升的關鍵動力,其目標也明確:力爭打造成為滇西的“綠色鋁谷”。
代表作是大理戴卡汽車部件項目,其年產300萬只鋁合金輪轂的生產線已投產,銷售額將達到12億元。有了大項目的落地,2023年鶴慶的工業總產值突破了200億元大關,工業占比提升至40%以上:
還是搞工業的效果來得直接啊。
從GDP排名第6的彌渡到最末的漾濞,整體的產業結構相對簡單,主要以一三產為主,工業基礎相對薄弱不少。我們就拉通了一起說。
彌渡主打的是“小河淌水鄉愁地、綠色蔬菜產業園”,近年的工業代表作是滬滇合作數字健康產業園;南澗是大理州的南大門,接壤臨滄,除了無量山櫻花谷,高山茶也是當地想要打造的品牌和支柱產業。另外,這里也有滬滇合作的數字健康產業園,還有工業大麻和奶牛產業。
南澗當地的朋友說,南澗的白茶其實品質很不錯,畢竟靠近臨滄鳳慶。雖然大理整體的茶產業和臨滄、版納有一定差距,但南澗的高山古樹茶在海外仍有市場。
經濟總量排在南澗之后的是洱源,這是財哥在大理第二熟的地方:
溫泉是真好,鳳羽真舒服。
在洱源的農特產品里,除了話梅,還有一個顯著區別于其他縣市的東西:海菜花——它也是檢驗洱海水質好壞的標準之一。水質好,海菜花就多。
另外,鄉村旅居也是比較突出的一個標簽。鳳羽的定位之一就是“藝術家第二居所”,不少文青喜歡這里,甚至超過大理市。
永平和云龍,一個挨著保山,一個接壤怒江。
永平是糧食和核桃大縣,也是黃燜雞之鄉,現在還在發展白鵝產業;云龍除了諾鄧火腿和天然太極圖,其實主要的資源稟賦還是有色金屬和綠色能源。
云龍地處三江成礦帶,有色金屬資源儲量大。或許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云龍是大理州國土面積最大的一個縣,有4400平方公里,但山高谷深。
一位曾去那里參與過脫貧攻堅的朋友說,這樣的地形也決定了云龍的“風光水”資源很豐富,比較知名的是瀾滄江上的苗尾、功果橋水電站,但整體發電量不算大。所以現在更多的還是在開發光伏和風電資源。他覺得,云龍曾有深厚的鹽幫文化,加上通了高速,未來可開發的空間也不小。
經濟體量倒數第二的劍川,工業也不多,主要還是圍繞農業和旅游業轉。旅游業的頭牌自然是劍川古城和沙溪古鎮,順帶劍川木雕。農業主推乳畜業,另外6個產業是馬鈴薯、中藥材、季差蔬菜、特色水果、高品質蕓豆、食用菌。
離大理市車程最近的漾濞就更簡單了,主打產業就是核桃。文旅方面,除了石門關,近幾年的鄉村旅游也在發力。
對于這些小兄弟,大理州其實也在想辦法,既讓他們各具特色,又能抱團發展。
在大理州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里就提出,主要還是靠園區經濟來拉動縣域經濟,比如推動彌渡、賓川、鶴慶、洱源產業園區協同聯動,支持巍山、南澗、永平、云龍、劍川、漾濞申報設立省級特色產業園區,支持每個縣市:
做強2條以上重點產業鏈。
8
說大理,終歸還是繞不過旅游。
從旅游人次看,大理的旅游已屬全國頭部,但還是要看內容是不是足夠豐富。向更高層級的旅游目的地努力,是大理必走的路。
去年,全州接待海內外游客1.1億人次、旅游總花費1716.6億元,均創歷史新高。旅游IP傳播力指數保持全省第1,大理市位居全國百強旅游縣市第1。
地位越高,人們的期待就會越多。
和財哥聊的幾位朋友大概看法都比較一致:
一是大理應該把旅游業態做得更豐富一些,讓游客能夠更沉浸下來。比如演藝類項目,目前還是偏少,應該增多和升級;還要打造更多的精品古鎮出來,不只是蒼山、洱海、大理古城和沙溪古鎮,其實大理還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古鎮。
二是要創建更多的5A級景區。麥肯咨詢認為,大理目前只有崇圣寺三塔一個國家級5A景區,這顯然不是大理的實力體現。從資源角度分析,大理至少可以做到5個以上,比如蒼山、大理古城、蝴蝶泉、雞足山和石門關等等。
三是大理需要建更多的高端酒店。疫情之后這幾年的事實也證明了,受影響最小的就是高端酒店或高端民宿。關于這一點,大理在政府工作報告里也有提到,即加快君悅、艾迪遜、洲際、康萊德、麗思卡爾頓等高品質酒店建設。
四是大理古城的微交通還可以繼續改善,停車難是一個普遍痛點。還有就是大理的本地美食非常多,相關部門可以想想辦法集中宣傳一下,否則外地人很難找到最大理且性價比高的餐館。
除此之外,他們還普遍看好大理在旅居這塊做文章,本來自然資源和民宿基礎就好,打造出一些旅居樣板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
麥肯咨詢說,大理天生麗質,本來就最該成為云南最大的一面旅游旗幟:
希望將旅游革命進行得更徹底一點。
(楊悅為化名)
云財財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轉載請微信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