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靈的湖南省,有一個郴[chēn]州,扼守“楚粵之孔道”,歷史上對廣州極為重要。
【郴州】
郴[chēn]州市位于湖南省東南部,地處南嶺與羅霄山脈交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帶,南峙南嶺,北瞻衡岳,面積約1.93萬平千米。郴州東界江西贛州,南鄰廣東韶關,西接湖南永州,北連湖南衡陽、株洲,是三湘之屏藩,兩廣之管鑰。
“郴”字讀[chēn],獨屬郴州,最早見于秦朝,而不念彬[bin]州。
郴江河發源于南嶺之一騎田嶺,向北穿過郴州市區,匯入耒水,然后注入湘江。
郴州多山,東有羅霄山脈的諸廣山、八面山,南有南嶺的騎田嶺。南嶺是古代嶺南和中原之間重要的分水嶺,郴州距嶺南地區的中心廣州不算遠,處在嶺南和中原的重要陸路通道上,扼守“楚粵之孔道”。
【郴州歷史】
秦朝小篆體中“郴”字,由“林”和“邑”二字組成,意為“林中之城”。
楚漢時期,西楚霸王項羽,徙義帝熊心(楚懷王)于長沙郡郴縣,又派英布在郴縣殺掉義帝。
公元前202年(西漢高祖五年),分長沙郡南部地區置桂陽郡,到隋朝以后,時而稱桂陽,時而稱郴州。
自西漢初起,郴州基本上就是桂陽郡的首府,除東漢曾短暫遷至耒陽。
東漢時,為保證交趾(今越南北部)上繳朝廷的貢品運輸安全,開通零陵、桂陽(郴州)的南嶺山路,從此嶺南到中原暢通無阻,這對朝廷控制交趾起到重要作用。
三國時,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大勝曹操,劉備趁機向荊州南部擴張,攻下荊州南四郡:武陵、長沙、零陵、桂陽,桂陽郡就在今郴州、廣東韶關一帶。
《三國演義》中,常山趙子龍在桂陽郡拒絕娶趙范寡嫂樊氏,并打了趙范。真實的歷史中,趙云奉劉備之命鎮守桂陽郡,拒絕趙范美意,此事確實發生在郴州。后來呂蒙第一次偷襲荊州,劉備率軍出川到荊州,但為了吳蜀聯合對抗曹操,以湘水為界,把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割讓給東吳。郴州糧食產量較多,是漁米之鄉,對荊州關羽的糧草軍資供應造成了不利影響。
五代十國時,郴州歸馬殷的楚國所有,對南漢都城興王府(今廣州)構成巨大的威脅。
951年(南唐元宗保大九年、南漢中宗乾和九年),南唐滅掉馬楚,南漢趁機出兵攻下郴州,都城廣州的安全得到一定的保證。
北宋初,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了后周皇位,建立北宋。宋將潘美(潘仁美原型)率兵攻下郴州,南漢人心大恐,軍心渙散。郴州是廣東的北大門,韶關與連州(廣東省清遠市連縣)是三間大瓦房(廣州)的北大門(二門),大門丟了,二門自然是守不住的。
郴州交通便利,京廣鐵路、京廣高速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廈蓉高速公路等縱橫境內。京廣鐵路、京廣高鐵都經過郴州和廣州,兩地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