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老門東的青磚黛瓦之間,一個名為"古今弄潮"的品牌正悄然改寫傳統服飾的商業敘事。
這家創立于2018年的文化創意企業,以旗袍旅拍為支點,撬動起年營收超千萬的國風消費市場,更在抖音平臺積累近百萬粉絲,成為南京文旅消費的新地標。
其創始人陶欣在回顧創業歷程時坦言:"我們不是在復興傳統,而是重構傳統與現代的對話方式。"
五年前的中國傳統文化消費市場,正陷入兩極分態的困境:一邊是影樓模式下的程式化拍攝,動輒數千元的高價與數日的耗時讓年輕人望而卻步;另一邊則是景區粗制濫造的廉價租賃,難以滿足品質消費需求。
陶欣敏銳捕捉到中間市場的空白:"當時南京的旗袍消費群體平均年齡在45歲以上,年輕人既渴望接觸傳統文化,又需要符合現代審美的表達方式。"
品牌創立初期便確立"快時尚+深度體驗"的復合模式:將傳統服飾拆解為妝造、拍攝、修圖三個標準化模塊,開發出1.5小時極速出片的服務流程。
這種改造看似簡單,實則暗含商業邏輯的顛覆——通過流程再造將傳統文化體驗轉化為都市快消費產品。南京大學文化產研院數據顯示,該模式使客單價降低至傳統影樓的1/3,復購率卻提升至傳統模式的2.8倍。
在運營策略上,古今弄潮展現出互聯網原住民的敏銳嗅覺。500余款旗袍構成的"服飾數據庫",涵蓋從民國海派到新中式改良的完整譜系,每個款式都經過社交媒體傳播測試。
不同于傳統企業的渠道思維,陶欣團隊將門店視為內容生產車間:三家主題店鋪分別對應經典復刻、跨界融合、親子傳承不同場景,消費者在體驗過程中自然成為內容創作者。
在看似詩意的文化表象之下,古今弄潮構建起嚴謹的工業化體系。當問及品牌成功密碼時,陶欣給出三個關鍵詞:文化解構、技術賦能、體驗再造。
獲得抖音"城市特色商家"認證后,古今弄潮開始布局文化衍生生態:同高校合作設立傳統工藝研學基地,針對企業客戶推出文化團建產品。據南京市文旅局統計,品牌帶動的周邊消費已占老門東商圈文旅收入的12%,真正實現了"一個小店激活一片街區"的輻射效應。
站在新消費的十字路口,這個由旗袍旅拍起家的文化品牌,正展現出超越服飾業態的更大野心。這種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創新,或許正是傳統文化破局新消費時代的最佳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