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叫劉春華,今年48歲了,生活在一個五線的小縣城,我也是從鎮上出來的女娃。
來自劉春華的講述,溫暖,卻又充滿無奈。
我們老家的鎮子還是很大的,光是人口就差不多上千人,我的童年時代都是在鎮上度過的。
在我年少的那個時代,我們的學習還是比較輕松的,鎮上就有小學和初中,每天都能夠跟著自己的發小一塊出門上學,放學,等到了放假就聚在一塊爬山,下河,充滿了歡樂。
后來初中結束后,我們參加了中考,一場讓我們踏上不同道路的考試,有人考過了線,去了縣城里讀高中,還有人考上了中專,考試了師范,考上了財校,考上了稅校,當然也有人落了榜,回家種地,外出打工……
總之曾經每天都能碰面的同學們都陸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九月一過,大家各奔東西,想要再次的團聚也就只能等到過年了。
我當年也是學習很好,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高中,去了縣里讀高中,想要通過讀書來考上大學,將來出人頭地。
讀高中的時候我與當年的初中同學們聯系還是很緊密的,因為我的同學有不少都在縣里打工,讀書,我們離得還是挺近的,一有假期的時候還是會走到一起,以前一塊在村里爬山下河,后來一塊在縣里唱歌,逛街,那份記憶別提有多美好了。
然而再美好的生活總是會結束,隨著我們的年紀越來越大,各自的職業規劃也越來越清晰,已然沒辦法像讀書那時候經常的聚在一起了,有人去了外地求學,有人去了外地學技術,也有人因為工作沒法按部就班的休息,當然也有人像我一樣高考結束了,去了更大的城市讀書。
高中的學習卻讓我倍感困難,學不會,聽不懂,高中的學習讓我落下的越來越多,最終在高考之后我落了榜,沒有考上大學,而是去讀了一所大專,學了門會計的專業,后來便以此為生了。
其實那時候的我已經開始選擇了普通,尤其是在大專讀出來之后我似乎更不喜歡外面大城市的生活,反而選擇回到了我們縣里工作,當時的大專文憑還是很吃香的,我很快就在縣里定了工作,能夠離父母近一點我也很滿足。
接下來便是結婚生子,相夫教子了,我這輩子的生活過得很簡單,也很充實。
縣城里有幾個為數不多的初中朋友,他們有些是就在本地工作,有些是兜兜轉轉還是回來發展了,我們偶爾的相聚也讓這份情誼一直都存在。
直到今年的時候,不記得什么時候建的初中同學群,突然有人發來了我們當年上學的初中學校的照片,一下子點燃了安靜的同學群,大家伙有一句沒一句的說著。
而我也突然被吸引了,說出了想要組織一場同學聚會的想法,這一下引得很多人都來了興趣,紛紛把組織聚會的重任交給了我,因為我還算混得不錯,起碼穩定,而且當年在班里也是班長,還是挺信任我的。
就這樣我們將同學聚會的時間定在了元宵節。之所以定在了元宵節,也是因為很多人在群里提議的。
我在群里統計了一下人數,在元宵節的前一天我還是擔心大家伙可能忙活忘了,就挨個的重新電話通知了一下,一共通知到了14個人,這十四個人也表示在元宵節的時候一定會來城里找我,大家伙聚一聚。
這樣一來,這次的聚會加上我一共十五個人,我和另外一個好閨蜜就找了個比較大的飯店,包了一個包間,兩個桌子,怎么著也就坐下了。
至于錢的話大家伙也都給過了,一個人300,多退少補,肯定是夠用的。
元宵節的下午,我安排好家里的事情之后就率先跟我的閨蜜趕到了飯點,到了飯點還不忘在群里通知了大家,讓大家記得在晚上六點準時到達。
為了讓氣氛熱鬧一點,我跟我閨蜜還不忘在房間里吹了一些氣球,簡單裝飾了一下。
六點多的時候,同學們就陸陸續續的來了,更有一些同學快三十年沒見了,大家伙一眼都認不出來,只是見面的寒暄才恍然大悟。
有人穿金戴銀,當了小老板,有人風塵仆仆,估計是剛剛下班,還有人早已禿了頂,還有人早已挺著個大肚子,當然也有人因為一些意外,成了殘疾人……
說實話,面對這么多許久未見的同學,如果沒有細細過問名字,仔細回想過去的話,還真的認不出來。
很快大家伙就都進了包廂,只不過這時候再一統計人數,居然多了11個,我站起來發問,那些多出來的同學才說自己臨時改了計劃,有時間來參加,所以就直接過來了,并未打招呼。
我們當然都沒太在意,無非是加個桌子的事情,就這樣同學聚會熱熱鬧鬧的開始了。
一邊吃喝,一邊回憶過去,一邊講述這些年的不容易,一邊感慨歲月的流逝,在酒精的加持下,大家伙變得越來越熟絡,也變得越來越熱鬧。
我們一晚上換了三個地方,第一個地方是在飯店,第二個地方則是在KTV,最后一個地方則是去了那種娛樂性的酒店,開了個麻將房,唱歌房。
只是后來出現的一些畫面讓我終生難忘。
第一個場景,在飯店時候的純粹友情。
許久未見的畫面讓我終生難忘,我用相機拍攝下來了大家伙聚在一起的照片,我也用相機拍攝下來了我與當年幾個最好的朋友的照片,心里頭滿是開心。
我還用相機拍下了一些同學淚流滿面的樣子,我也用相機拍下了唱歌,跳舞的模樣。
這樣的畫面在恍惚間讓我回到了過去,年輕了幾十歲,仿佛再次像那時候我們在村里爬山下河的狀態。
第二個場景,在KTV下那些過分,丑陋的模樣。
感情這事兒一輩子也說不明白,當年誰和誰關系最好,誰可能喜歡誰,誰給誰寫過情書等等這些事情當然也會發生。
甚至還有一些同學從初中畢業,高中畢業后就一直都在一起,他們有的一塊外出打工,有的一塊在某個城市上學,這樣的感情不乏出現在我們的班級中,只不過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最后沒有在一起罷了。
當各自成了家,似乎曾經的那些懵懂青春就意味著過去了,開始與柴米油鹽打交道,開始相夫教子,過自己的安穩日子。
可誰又能夠想到,僅僅是一場許久未見的同學聚會,卻好像讓一些同學回到了過去,他們手牽手,擁抱著互相安慰,甚至面對一些比較親密的活動也都來者不拒。
像我這種思想比較傳統的,大概還是無法接受的,只不過那些思想比較開放,而且就喜歡熱鬧的人來說,他們似乎毫不在意,甚至樂此不疲。
第三個場景,聚會結束后的戀戀不舍。
晚上十一點,一場五個小時的聚會就要結束了,沒想過要這么久的時間的,只是人多,還是到了這么晚,有人提前離開了,也有人一直到了最后,我作為發起者當然一直留在了最后,目送了一個又一個的同學離開。
但是,總有那么幾個同學明明不是一個地方的,卻讓我先走,要么他順路,就一塊回去了,要么還有一些感情沒有說完,還要再聊一聊,那份戀戀不舍的背后其實我們都懂,I只是大家伙都不愿拆穿罷了。
我看著這些讓我終生難忘的場景,哪怕我早已有心理準備,但還是心里頭咯噔了一下,以后得我大概不會再組織這樣的同學聚會了,盡管也有真情在,但依舊害怕導致一些人的生活受到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