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塑像 圖侵刪
霍去病是實力與運氣雙重BUFF疊加的牛人!堪稱“開掛人生”!“天選之子”!
不過,他的成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大漢王朝盛世崛起的一個縮影,他是漢朝經過幾代人韜光養晦,國力逐漸走向巔峰,并在帝國精英階層共同努力下,造就的“超級英雄”!
基于此種原因,我不會以英雄的史觀以及“爽文男主”的視角,講述霍去病的一生,而是基于史實與大家一起見證霍去病波瀾壯闊的一生。
接下來從筑基期開始講,
漢朝從一窮二白到國力恢復,繞不開的就是文景之治。
漢武帝影視形象 圖侵刪
經濟上,文帝、景帝推行“輕徭薄賦、鼓勵農耕、與民休息”的政策,使得財富迅速積累,增強了百姓的歸屬感,據《史記·平準書》記載:
“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
外交上,文景時期采用了可能令很多人感到憋屈甚至“屈辱”的和親政策,而這一政策源自漢高祖劉邦的白登之圍(公元前200年)。和親政策以時間獲取生存空間,緩和與匈奴的關系爭取發展時間。不得不說老祖宗韜光養晦的智慧,放到現在一樣好使!
內政上,漢景帝采納晁錯建議削藩,雖然引發了吳楚七國之亂,但被迅速平定,諸侯勢力削弱,中央集權得到了加強,隨著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繁榮,人口得以翻倍。
除此之外,在軍事裝備上文景二帝也沒有閑著。
秦末戰亂及楚漢戰爭導致馬匹銳減,據《史記·平準書》記載:
“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劉邦時期堂堂一國之主,居然都湊不齊四匹相同毛色的馬,可想而知,漢初的馬匹是多么稀少。而戰勝匈奴的關鍵,恰恰就是戰馬!
落后就要挨打,這是多么痛的領悟,所以從文景時期開始陸續實施了很多養馬政策如:馬復令和馬弩關令。
漢景帝影視形象 圖侵刪
在《漢書·食貨志》中的記載:
“民有車騎馬一匹者,復卒三人。”
翻譯過來就是百姓家里每飼養一匹符合軍用標準的馬,可免除三名成年男子的兵役或徭役。
景帝時期還對優質戰馬實行了禁運政策,據《漢書·景帝紀》記載:
“(景帝中元四年)御史大夫綰奏禁馬高五尺九寸以上,齒未平,不得出關。”
禁止身高超過五尺九寸(約合今1.35米)、牙齒未磨平的優質馬匹流出邊關。
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以及最高統治者的高度重視下官方養馬與鼓勵民間養馬的舉措相得益彰。到了景帝時期據《漢舊儀·補遺》中記載:
“太仆牧師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邊、西邊。以郎為苑監,官奴婢三萬人,分養馬三十萬頭。”
光官方養馬就有三十萬頭。而民間養馬的發展更是蓬勃,據《史記·平準書》記載:
“街巷有馬,阡陌成群。”
晁錯更是提出了以夷制夷的建議:
“今降胡義渠蠻夷之屬來歸誼者,其眾數千,飲食長技與匈奴同,可賜之堅甲絮衣,勁弓利矢,益以邊郡之良騎。 令明將能知其習俗和輯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約將之。 即有險阻,以此當之;平地通道,則以輕車材官制之。 兩軍相為表里,各用其長技,衡加之以眾,此萬全之術也。”
在這一過程中,漢軍也能了解到匈奴的優缺點以及自身的不足。
漢武帝影視形象 圖侵刪
到了武帝時期,漢武帝設立騎兵專屬部隊,據《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
“期門、羽林皆屬光祿勛……掌送從,次期門,武帝初置。”
推恩令的頒布,成功削弱了諸侯,漢武帝得以持續調動全國力量對抗匈奴。
通過鹽鐵專賣、均輸平準等政策,將資源收歸國有,漢武帝有了支撐長期戰爭的資本。
冶煉鐵器—炒鋼法的普及以及由此帶來的裝備升級和換裝,使得漢軍的整體實力再次得到提升。
另外,張騫出使西域不僅加強了與西域諸國的聯系與合作,還帶來了匈奴地理和軍事等重要情報。
此時此刻,大風已起,只待乘風之人!
誰將是“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人?
是他!更是他們!
(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