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建立漢朝以后,把國都安排在了長安。
老劉當年之所以把國都定在偏西北的長安,而不是中原腹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長安易守難攻,而中原那是六國故地,六國的遺老遺少還想三想四。
劉邦建都以后,為了鞏固來之不易的政權,曾封了七位異姓王,和一堆的諸侯,目的是憑借這種紐帶,保衛劉氏皇權。
七位異姓王中,有一個叫彭越的,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彭越是漢初三名將之一,另外倆名將分別是韓信和英布。
既然彭越這么牛,他分的地盤自然也不一般,據史書記載,當年他的封地是梁國,位于中原腹地,還是長安的東方屏障。
后來劉邦感覺自己翅膀硬了,沒必要再留這異姓王,所以后來韓信、彭越等人先后都被辦了。
彭越被辦了以后,負責守衛首都東大門的重任,就交給了老劉的第五子劉恢,后來老劉掛了以后,呂后帶領呂家專權,梁國這個軍事要地,也被呂后從劉輝手上拿回來,然后給了呂后重點培養的新一代呂家抗旗人呂產。
軍功集團后來平定呂家之后,捧出了一個漢文帝,漢文帝上位以后,自然也很重視祖國東大門的看門人,于是梁國又成了漢文帝很喜歡的兒子劉揖的地盤。
很多人可能對劉揖可能不大熟悉,這里面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劉揖掛的比較早,不過大家只要知道,當年對漢文帝影響巨大的賈誼,曾被漢文帝專門安排去輔佐梁王劉揖,大家就能知道當時梁國的分量了。
劉揖意外早亡之后,漢文帝趕緊有安排人補上這個重要空缺,這次漢文帝安排看東大門的人叫劉武。
劉武的親媽姓竇,哥哥是后來的大漢皇帝漢景帝,姐姐是后來影響漢武帝上位的劉嫖。
因為關系硬,加上歷代朝廷對梁國的重視,所以劉武在擔任梁王期間,梁國無論是在經濟還是政治、軍事上,都是大漢諸侯國中的翹楚。
西漢著名的文人司馬相如,就曾因為梁國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兩手都抓的硬,而曾轉成去梁國,當了一段時間劉武的門客。
眾所周知,諸侯國的問題,一直是大漢天子的心腹之患,他們一日不除,大漢天子就一日是“聯盟首領”,而不是真正擁有天下的天子。
但是當時的諸侯國,在經濟、軍事、政治層面,都有非常高的自主權,如果紙面實力,人家諸侯國加起來,還要在大漢朝廷之上,所以削藩這種事,只能小步快跑,不能一步邁的太大。
漢文帝在位期間,明面上雖然很憋屈,但是人家在大方向的推動上,卻一刻都沒有停,而基本也沒有引起諸侯國的強力反對。
但是漢景帝繼位以后,就開始有點急躁了,他自然他爹給他打好了基礎,他自己可以吃現成的,而且都不用等,結果直接導致了“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發生以后,首當其沖的,就是長安的東大門梁國,如果劉武不給力,那么漢景帝麻煩就大了,甚至他都有生命危險。
鍵時刻,漢景帝先是“獻祭”了恩師晁錯,又派出了漢文帝為他留下的真將軍周亞夫,周亞夫用兵的能力自然很牛,但是手段也夠狠。
當劉武硬抗諸侯聯軍時,周亞夫竟然坐山觀虎斗,就是不去救援,雖然周亞夫有自己的戰略想法,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年劉武真是命懸一線,當然諸侯被平定以后,劉武也憑借這次艱難的防守,拿下了豐厚的功勛。
而當時又趕上漢景帝換太子,竇太后在朝中影響巨大,還想扶劉武一把,所以劉武差點就成了漢景帝的繼承人。
但是這位西漢的“李世民”最后并沒有成功上位,結果他竟還因此而郁郁而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