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一夜之間,一股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再次席卷全球……
它就是Deepseek的出現。
2024年12月26日,DeepSeek宣布上線并同步開源DeepSeek-V3模型,其中包括長達53頁的訓練和技術細節。
當它以僅2000個GPU芯片訓練出性能超越GPT-4o的大模型,將訓練成本壓縮至只有557.6萬美元時,幾乎所有的AI科技公司都震驚了。
英偉達高級研究科學家Jim Fan在個人社交平臺上公開發表推文表示:“我們正身處這樣一個歷史時刻:一家非美國公司正在延續OpenAI最初的使命——通過真正開放的前沿研究賦能全人類。看似不合常理,但最有趣的結局往往最可能成真。”
當人們將目光聚焦到這家年輕的中國公司時,不免也發現了一件事情。
這家公司的員工規模只有140人左右,且平均年齡只有28歲,該公司成員大多畢業于北大、清華、中科大等國內頂尖院校……
中國大學生真的這么強嗎?
而事實上至少在AI領域,中國大學生可謂是獨一檔的存在。
有這么一項調查,來自美國保爾森基金會 (Paulson Institute) 下屬的麥克羅波洛智庫 (MacroPolo)。
他們將2022年和2019年在AI國際頂級會議“NeurIPS”上發表論文的作者作為頂級研究者進行了分析。
調查所在機構后發現,2022年谷歌和斯坦福大學等美國企業占據了前10名中的7個機構,中國則緊隨其后,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進入了前10名。
從這一點上來看,美國的AI好像強上不少。
不急,我們往下繼續看。
近日,日媒發布了一篇名為《AI研究美國一強的真相,人才來自中國》的文章。
文中指出,在美國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專門研究AI的頂級研究人員中,畢業于中國大學的人數最多。2019年為27%,但2022年達到了38%(彼時從美國大學畢業的研究人員占比37%)。
日媒更是用“支撐美國研究能力的‘幕后英雄’就是中國”來描述這一現狀。
今后中國大學生支撐美國AI發展的格局,會不會繼續保持下去呢?
咱們再來看一組數據。
還是2022年。
《2022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應屆留學生規模同比增長8.6%,與此同時回國求職留學生數量也創下了新高。
報告中指出,自2020年以來,在中國國內求職的海歸數量明顯增長,回國求職的應屆留學生數量增多。與2021年相比,2022年應屆留學生規模同比增長8.6%。
從回國求職留學生的留學國家分布來看,英國占比最高,為41.4%,其次是澳大利亞(20.3%)和美國(9%)。
是什么讓這些留學生選擇回國呢?
調研顯示,決定回國的留學生中,58%認為“國內生活更加便利”,40%因“更認同國內的文化環境”決定回國,32%認為“國內就業機會更多”,22%認為國內經濟活動會加速復蘇,能獲得更多就業機會。
沒錯,通過數據我們不難發現,在中國不斷推出吸引人才計劃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出國留學生在學業完成后選擇回國。
咱們再來看一下DeepSeek這家年輕的中國公司是怎么留住、對待人才的。
梁文鋒曾在采訪中表示,留住年輕人才的方法主要是“高薪”和“算力管夠”兩條路。
而事實上也是如此,DeepSeek的薪資水平對標的一直是國際定價機構,甚至還要高,DeepSeek開出的應屆工程師薪酬已經等同于業界同等崗位的“總監/經理”的薪酬。
最后簡短的說一下,個人對于留學生是否回國創業、就業的一些看法。
與之前的老前輩相比,如今90/00后成了留學是否海歸的主力,他們的側重點更在于自我的興趣以及能否實現自我價值這一方面。
個人始終認為,走出去沒有錯,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能否回得來,就是需要多方努力的事了。
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能夠與國家科技、經濟各方面發展保持同頻那自然是一件好事。
這需要走出去的中國大學生再次回來適應國內的創業、就業環境,與此同時我們本土也要為其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以及對其價值認同。
華為5G首推、tiktok風靡全球、DeepSeek黑馬沖鋒,這一切的一切也都在向世人證明,中國已經在開啟發展的新篇。
而在這一新的篇章里,我們樂意也非常希望走出去的中國大學生能與祖國來一次更加寬廣、更加熱情、更加令人歌頌的雙向奔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