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上,一位身著白衣的母親因孩子未獲得座位而情緒失控,自稱長期旅居海外,滿口"在國外"的優越感溢于言表。
其蹩腳的英語夾雜在對話中,盡顯虛榮做作之態。
圍觀群眾逐漸按捺不住憤慨情緒,紛紛聲援年輕乘客。
時至2025年,仍有人沉浸于崇洋媚外的迷夢中難以自拔,這般丑態令網友怒火中燒:
"看得我牙根發癢,恨不得把手伸進屏幕里教訓她......"
"極度自卑往往催生出極端的無理取鬧"成為當下最貼切的注解
7月23日,北京地鐵車廂內,這位白衣女士正與子女高聲交談。
中英夾雜的說話方式刻意展示所謂文化優越,實則令人作嘔。
滿車廂乘客強忍怒火之際,她竟說:"這就是在中國,所以沒人讓座,你得學會適應這種環境"
標榜自己海外經歷,字里行間充滿居高臨下,仿佛異國生活賦予特殊地位。
實際上美國公共交通系統鮮有讓座傳統,車廂內也無相關宣傳標語。
美式文化更強調個人自由,不存在道德約束。
唯有中華文明五千年傳承,將尊老愛幼美德發揚光大,堪稱全球典范。
戴眼鏡的年輕乘客終于忍無可忍,出面維護公序良俗。
該女士立即搬出英語:"你在介入我的私人談話,還在這挑釁我"
稍通英語者皆知其發音蹩腳,估計在美餐館打工時才學會幾句。
但年輕人始終保持禮貌用語,僅這一口"您"字稱呼就勝過萬千:
"在美國公共場所,您也會如此喧嘩嗎?"
對方傲慢回應:"美國絕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旁觀男士實在看不過眼,譏諷道:"看來您確實更適合美國生活"
可這位女士竟未察覺諷刺意味,誤以為獲得認同,得意洋洋:"沒錯,我們不住這兒"
隨即又對年輕人展開攻擊:"就是你們這些孩子損害了華人在美形象"
青年怒目而視:"說實話,是您自己帶去的,當著孩子面爭吵的就是您"
該女士強詞奪理:"我和孩子說話,與你何干?"
年輕人顯然不擅應對這般無賴,氣得面色發紅。
熱心男士再次挺身而出:"這是道德綁架,小伙子別跟她計較,人家勞累不讓人座自有道理"
見辯不過男士,她又轉而糾纏青年。
關鍵時刻一句反問擊中要害:"您若想讓孩子坐著,就該自己買車,可惜您沒這個財力"
頓時令其方寸大亂,邏輯盡失,開始胡攪蠻纏:
"你沒讓座還嘰嘰歪歪,你父母沒教過你禮貌嗎?"
尖銳嗓音令全車不適,有女士提醒:"小聲點罵人,姐姐!"
其他年輕乘客也紛紛譴責:"到底誰沒教養?我忍很久了!"
面對眾怒,她依然趾高氣揚:"誰沒教養?你是誰???關你什么事!"
曾經排斥面相之說,總覺得以貌取人不可取。
但目睹此人面容,不得不感嘆相由心生的玄妙。
即便乘務人員到場,這位女士依然喋喋不休,氣得工作人員將其推開:
"大姐,您少說兩句成嗎?"
其囂張氣焰隔著屏幕都令人作嘔,始終重復"關你屁事"的論調。
不得不說還是孩童更懂應對之道,當場反擊:"你又開始了?你不配做中國人,別跟我說話"
女士氣得七竅生煙,面紅耳赤。
孩童卻嬉笑挑釁:"急了,急了,來打我啊,來打我啊"
事實證明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當比對方更不講理時,方能令其退卻。
受挫的女士惱羞成怒,竟掏出手機報警,被全車聲討時仍自認無辜,實在荒謬。
觀察發現無德之人總要求他人守德,目的未達便揮舞道德大棒,且理直氣壯。
這類人在美必然謹小慎微,回國反而趾高氣揚。
所謂美國公交高素質?是紐約地鐵的老鼠給你讓座了嗎?還是滿是尿騷味的車站令你心曠神怡?
真敢在紐約地鐵如此囂張,怕是早被清空彈夾了。
該感謝中國民眾的高素質修養,若非如此,她早已嘗到拳頭滋味。
資料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