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俄軍使用洲際導彈攻擊烏克蘭”的新聞喧囂塵上,從公布的視頻來看,如同天罰一樣的六波火球以近乎垂直的角度高速(超過10馬赫)從天而降,確實符合洲際彈道導彈的分導式彈頭+高拋彈道+高超音速組合。
俄軍的打擊目標是位于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的“南方”設計局工廠,在蘇聯時代是蘇聯最為著名的彈道導彈生產廠,著名的SS-18“撒旦”洲際導彈就是在該廠制造的,雖然現在該廠早已荒廢,不具備導彈生產能力,但俄羅斯用導彈打擊這里也是讓人頗為唏噓。
一開始,烏克蘭認為俄羅斯使用的是RS-26“邊界”洲際導彈,這是一種“踩線”的洲際導彈,2000到7000公里之間,美國認為是中程導彈。
這涉及到美俄之間關于《中程導彈條約》(以下簡稱中導條約)的博弈,特朗普上一個任期中,美國一直在指責俄羅斯的導彈違反《中導條約》,一個是和伊斯坎德爾共架的9M729陸基巡航導彈,一個就是RS-26。
RS-26是一款俄羅斯在21世紀研發的固體燃料洲際導彈,它很可能就是直接在RS-24“亞爾斯”導彈的基礎上改造而來的,直接把三級發動機改成兩級,射程壓縮到7000公里。
俄羅斯RS-26彈道導彈(三級助推器方案)的彈體剖視以及其TEL導彈發射車的示意圖
但美國人不認同這種說法,美國人認為這是使用了輕型彈頭,俄國人只要換一個重型彈頭,就可以輕易的把RS-26變成中程彈道導彈,所以當時會出現俄羅斯堅持聲稱RS-26屬于洲際導彈,美國說是中程彈道導彈的情況。
RS-26的試驗自2011年開始,并取得了成功,曾計劃將該系統列入武器庫。然而,2016年該項目暫停,2018年正式宣布從武器項目中剔除。外界分析原因可能是經費和技術上的雙重限制,俄羅斯要將有限經費用于準備更有可能投入實戰的武器系統上。
但從2019年美國單方面退出《中導條約》后,很明顯俄羅斯又重新發展起來。而且在RS-26上進一步發展,研發出了新的高超聲速武器。
當地時間2024年11月21日晚,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講話證實對烏實戰中測試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導彈,該導彈沒有搭載核彈頭、代號“榛樹”(前譯“榛子”)。普京還表示,導彈能夠以10馬赫的速度打擊目標,目前沒有反導系統可以攔截這種類型的導彈。
烏克蘭展示的“榛樹”導彈殘骸,留下的是末端推進器和末制導艙的一部分,其他均在高速撞擊中灰飛煙滅
“榛樹”很大可能就是在RS-26的基礎上,把多彈頭獨立再入飛行器換成了六組乘波體,每組6枚,成為一種極具威力高超聲速武器。
可以比較清晰的看到是每組六枚彈頭
“先鋒”導彈集成在RS-18洲際導彈頂部,“榛樹”使用的很可能也是類似的乘波體高超聲速滑翔體,但縮小了體積,讓彈頭里可以放下六組。
如普京所說,對于目前的北約主要的反導系統愛國者PAC-3 MSE和薩德來說,都對無法攔截“榛樹”,上升階段或許可行,但俄羅斯不會給對方在上升段攔截的機會,以“榛樹”的射程,俄羅斯完全可以在腹地發射就打擊到烏克蘭乃至歐洲的目標。
這次帶有一定實驗性質的導彈打擊,攻擊烏克蘭的軍工企業倒還在其次,主要是對北約解禁烏克蘭使用西方遠程武器攻擊俄羅斯本土的回應,在此之前,烏克蘭使用美制ATACMS和英法“風暴陰影”襲擊俄羅斯斯境內目標,按照俄羅斯新修訂的核戰略,俄羅斯是能用核武器回應的。但很明顯北約并不相信俄羅斯能用戰略武器回應,但俄羅斯的真就用戰略導彈,盡管沒有核彈頭。
同時,這也是對歐洲國家的警告:美國在海的另一邊我夠不著,你們可在我門口,“榛樹”或許打不到美國,但是打歐洲國家是很容易的。
這就又繞回《中導條約》簽訂之前的情況了。
《中導條約》歐洲是主要推動方,因為蘇聯的中程導彈就是炸西歐的,而美國部署在歐洲的中程導彈則可以威脅莫斯科,橫豎歐洲都是挨炸的個。美國通過“潘興II”和BGM-109G“獅鷲”(陸基戰斧)換掉了蘇聯的RSD-10“先鋒”和“奧卡”,尤其是RSD-10“先鋒”,這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中程彈道導彈,射程可達5500公里,公路機動的儲運-起豎-發射一體車,有3個外形很粗暴的分導式核彈頭,對美國歐洲駐軍威脅極大。是《中導條約》的主要裁撤對象。
RSD-10“先鋒”導彈發射車
左邊是RSD-10“先鋒”導彈,3個外形很粗暴的分導式核彈頭,“榛樹”的彈頭很可能也是這樣的構造。
《中導條約》可以說蘇聯/俄羅斯是吃虧的,喪失了對歐洲軍事目標的遠程打擊能力,戰役打擊直接退回到只能用“圓點”導彈了。在俄羅斯常規軍力遠不如蘇聯的情況下,這意味著蘇聯基本上沒有對西歐進行常規威懾的能力。這也是為何歐洲在跟著美國對俄羅斯施壓上表現的有恃無恐。
但近年來,隨著北約的步步緊逼,俄羅斯新研發也好,“考古科研”也罷,俄羅斯逐步恢復了中程彈道導彈能力。
RS-26/“榛樹”可以視為RSD-10“先鋒”導彈的后繼者,只要增加彈頭質量即可把射程壓縮到5000公里(含)以內,這是中程導彈最合適的射程。
伊斯坎德爾直接就是“奧卡”的復活,射程500公里,最近還推出了射程1000公里的伊斯坎德爾-1000
“奧卡”導彈
“伊斯坎德爾-M”,基本上就是一樣的導彈
測試中的伊斯坎德爾-1000,對比之下可以明顯發現伊斯坎德爾-1000的推進段長了一截
雖然以俄羅斯的經濟情況,不太可能組建類似蘇聯時代那樣動輒數百套中程導彈的部隊(先鋒導彈被裁撤前生產了400套),但歐洲也不是過去的歐洲,俄羅斯咬緊牙關造個幾十套就夠歐洲人受得了。
而美國人目前對應的LRHW“暗鷹”才剛剛裝備部隊,射程為2700公里,使用的還是拖車,完全無法和RS-26/“榛樹”相比。
LRHW“暗鷹”湊合感很強。
歐洲有一次成了東西陣營的“肉票”,但不得不說,是它們自找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