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打到現在,已經三年多了,戰場上各種武器裝備的表現,讓人眼界大開。尤其是空軍這塊,俄羅斯的蘇系戰機被烏克蘭的防空系統打得挺慘,這事讓一些西方媒體開始聯想,覺得這能給日本提個醒。
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機,好多都跟蘇系有淵源。殲-11就是從蘇-27基礎上搞的,殲-16源自蘇-30,殲-15是蘇-33的衍生版。這些聯系,讓外媒覺得,中國戰機可能也繼承了蘇系的那些短板。俄羅斯出口給中國的蘇系戰機,性能比俄軍自用差一截,所以中國改出來的版本,估計也強不到哪兒去。
加上俄烏沖突里,蘇系戰機被擊落的案例多,像是蘇-35在嘗試壓制烏克蘭陣地時,被肩扛導彈干掉的例子,就被拿來當證據。
作者還點名說,中國的殲-10系列,對F-15J來說基本沒威脅,因為F-15J是美國為日本量身改進的,高空速度快到2馬赫,推重比1.2,空戰機動性強,能掛載先進導彈。在他們看來,除了第五代隱身機殲-20,其他中國戰機來多少都不夠看。
但這觀點站得住腳嗎?先不說俄烏數據有沒有水分,就拿第三方統計來說,俄羅斯確認的飛機損失在150架左右,烏克蘭那邊也丟了差不多100架。沖突里,蘇系戰機的問題更多出在戰術運用上,俄羅斯空軍出動率低,飛行員訓練不足,面對烏克蘭的西方導彈如毒刺時,缺乏有效對抗手段。
中國空軍可不一樣,雖然起步時靠蘇系,但這些年國產化改造很徹底。殲-16換了國產WS-10引擎,推力提升,航電系統升級,能用PL-15超視距導彈,射程遠超蘇-30原版。殲-11B也改了雷達和火控,電子戰能力比原型強多了。簡單用俄烏蘇系表現套中國戰機,太片面了,因為中國不是原封不動抄,而是加了自己的技術。
F-15J本身呢,日本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引進,服役快40年了,到現在老化嚴重。日本自衛隊自己都承認,很多F-15J的零件磨損,維護成本高。2024年,日本決定升級部分F-15J,換新雷達和導彈,但這也說明原版已經跟不上時代。
比起中國的殲-10C,F-15J在超視距作戰上不占優,殲-10C的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遠,能先敵開火。殲-16更不用說,多用途能力強,能空對空還能對地打擊,推重比和機動性都壓F-15J一頭。中國空軍現在是全球第三大,戰機總數超3000架,體系作戰講究協同,不是單機對決。F-15J就算單挑強,但面對中國編隊聯動,估計吃虧。
美國媒體這么吹F-15J對日本的意義,背后有算盤。俄烏沖突讓美國看到,盟友需要信心去對抗潛在對手。給日本打氣,說中國戰機除了殲-20都不行,就跟慫恿小弟上陣似的,先說敵人弱,好讓日本放心投資軍備。
日本確實在加大空軍投入,2025年預算里,F-15升級項目占了大頭,還引進了更多F-35。但中國空軍發展更快,殲-20產量已經過200架,2024年底開始裝備WS-15引擎,超音速巡航能力更穩。殲-35艦載隱身機也在珠海航展亮相,技術成熟度高。這些進步,讓西方媒體的貶低顯得有點刻意。
再深挖俄烏空軍戰損,烏克蘭用西方援助的防空網,確實讓俄羅斯空軍頭疼。蘇-34這類轟炸機,本該高空投彈,但為了避開中程導彈,常低飛,結果中了便攜導彈。俄羅斯到2025年,空軍損失雖沒烏克蘭吹的那么多,但也暴露了蘇系在現代戰場的局限,比如雷達對隱身目標識別慢,導彈射程短。
中國學聰明了,早就不依賴進口,自主研發的殲-20是真隱身,雷達反射面小,F-15J的AN/APG-63雷達難鎖定。即便非隱身機如殲-16,也加了干擾吊艙,能擾亂敵方鎖定。
日本F-15J的實戰記錄呢?基本沒上過真戰場,主要在演習里練。日本自衛隊每年和美軍搞聯合訓練,F-15J模擬對抗F-22或F-35,但成績一般。比起中國空軍在東海、南海的常態化巡邏,日本戰機出動頻率低,飛行員小時數也少。中國空軍飛行員年均飛時超200小時,實戰化訓練多,體系包括預警機和無人機聯動。F-15J要真對上,沒那么輕松。
俄烏沖突提醒大家,紙面數據不等于實戰。俄羅斯空軍起初自信滿滿,結果被烏克蘭的游擊防控拖住。中國空軍這些年低調發展,避開了蘇系的坑,國產裝備占比高。日本要是信了美國媒體的提醒,覺得F-15J萬能,除了殲-20啥都不怕,那可能低估對手了。
國際形勢下,美國一邊炒中國威脅,一邊貶低中國裝備,目的就是拉盟友下水。日本跟風,軍費連年漲,到2025年達歷史高點。但中國空軍不是吃素的,殲系列戰機迭代快,殲-20B變體已經在測試,隱身和傳感器融合更好。俄烏經驗對日本的提醒,或許該是反的:別光看蘇系拉胯,得看中國怎么超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