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標題起的有點大,但恐怕現在關心股債蹺蹺板效應的人非常多,中午發債券帖子《 》的時候,30年國債日內上了1bp左右,我們文中預估30年國債這輪可能上行到1.95%的位置,結果下午就加速上行,日終來到了1.89%的位置,也就離預測的點位差個5bps左右了。
從資金層面來看,明天可能會是個非常重要的臨界點。
一方面,中午座談會消息發出來后,下午資金進一步收緊,很多機構15點后可能都在加緊借錢,尾盤債市下跌幅度加大,所以要看央媽明天是否會通過凈投放,安撫一下。
另一方面,對銀行自營的基金投資賬戶而言,今天過后,應該所有的機構,年內收益都已經轉負了,下圖,是我們在債券賬號,做的固收+專區,在跟蹤的數據,其中,三大利率指數中,1-3、3-5的年初以來跌幅擴大到-0.41%、-0.39%,而7-10的收益,縮窄至0.12%,考慮到對銀行自營而言,最激進的情景下,基金投資的整體久期也不太可能超過5年,所以,虧損是必然的,而如果考慮到各家2%的資金成本,和可能接近5%的考核目標,更是虧大發了,那么,目前面臨的問題就是——要不要贖回止損?
所以,在股票成交量擴大到2萬億,而債券持續陰跌的情況下,股債是不是到了變盤時刻?
我說個自己的結論:
股債沒到所謂的變盤時刻,但到了破除部分信仰的時刻。
債市沒有到變盤時刻,或者說,沒有到反轉的理由,我找了三個。
第一,對央媽來說,降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的目標不變。今天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領導提到的是“繼續下大氣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所以,利率沒有趨勢反轉的政策背景。
第二,地產的風險尚未解決。昨天,在《》里我們提到過,對三大風險——地方債、地產、中小金融機構,央媽的定調是地方債風險化解“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效”,而后兩者,顯然還沒有,同時,地方債風險化解的階段性成效的基礎,也是低利率的發債環境,這是其二。
第三,資金的配置需求依然踴躍。我們可以看到,在股市的結構性行情下,紅利被科技股壓得喘不過氣來,而在資金收緊的情況下,短債到長債的調整,開始傳遞,但另一塊資產,公募reits,今日上漲0.63%,幾乎刷新收盤價的歷史新高,證明在配置盤(險資)完全主導的板塊,資產表現依然平穩。同時,今天的新聞,中國人壽公告,出資35億成立合伙企業,投資公募Reits。所以,假使長債調整到位,配置盤預計依然是活躍的。
以上,是沒到所謂的變盤時刻的論據,當然,并不是說債券不會繼續調整,春節后,我們給大家的跟投觀點,事實上一直是降倉觀望、股債均衡,此時左側介入,也猶如刀口舔血。
另外,要強調的是,股債雖未到變盤的時刻,但是,已經到了破除部分信仰的時刻了,一共也是三個。
第一,破除“寬松是必然的”這一信仰。
這一信仰的背后,其實發生于24年的一季度后,彼時,央媽的貨幣政策,由多元目標,明顯轉向了單一目標——貨幣寬松,這導致資金利率持續低位徘徊,尤其是出現了季末、年末等時點,資金利率竟然比平時還低的情形。
于是,一個很罕見的情況發生了——投資中債,開始不需要考慮匯率因素,因為一旦考慮匯率,畏首畏尾,反而賺不到錢。但所有人都忘了,領導給金融業的定調里,六個強大中,首當其沖的一直是強大的貨幣,所以政策主線是會糾偏的。
25年初開始,這一局面顯然發生了變化——12月以來,發生了兩個新情況:一是居民購匯速度創歷史新高(也就是拿人民幣換美元的),二是12月單月銀行的代客結售匯在時隔4個月后,再次轉負,要知道,歲末年初,本來應該是企業結匯的高峰期才對,因而,在外圍政府更替前后,在不確定性提高的背景下,央媽明顯加強了匯率管理,嚴厲打擊貶值的一致預期,昨天我們的報告解讀也講了。
同時,還發生了兩個相關的新聞,一是QDII專戶備案疑似暫停,二是多家銀行下調美元存款利率,甚至有砍半的。
當下,如果看不到匯率管理階段性目標的變化,恐怕是做不好債券的,因為,顯而易見的是,央媽的貨幣政策目標,從階段性的單一目標,又轉換成了多目標,且匯率優先級明顯放在了前面。
第二,破除“債券每調買機”這一信仰。
不多展開,但是如果現在有博主告訴你每調買機(每次調整都是買入的機會的話),你可以取關了,具體原因,請看上面一條——每調買機的邏輯,一定程度上在于,調整的幅度是有限的、調整的區間是短促的,這都對應著資金面的寬松,而如果這一背景不在的話,你會發現,階段性的,你可能越買越多,越多越虧,隨后實在忍不住止損后,虧一把大的。
所以,現階段,更好的思路,并非“每調買機”,而是“股債均衡”,配置10-20%的權益倉位,在今年的持有體驗,可能會比每調買機,好得多,且對大部分人而言,可執行性會更好。
第三,破除“股票熊市思維”這一信仰。
這是最核心的一條。
所謂的熊市思維,就是有人告訴你,“利多過后,按A股的尿性必定是高開低走”,“A股有二十條祖訓,包括......”。
當然,這些空頭,節后都過得比較慘。
而所有這些論調,本質上都是熊市思維,不相信A股的估值會有系統性的修復。
而打破熊市思維,就是可以按照股市的基本規律做投資了——估值是有底部的,估值也是有中樞的,所以,貴了、漲瘋了就賣,跌到便宜了就買。這樣就大概率會有不錯的結果。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淺薄看法,供大家參考。
哦,對了,熊市的吉祥物——醫藥,年初以來,在30多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已經排到第11了,連跌4年后,年線首次回正,當然,這同樣受益于Deepseek帶來的AI醫療概念。
多聊幾句市場的熱點哈,小馬哥短暫登頂中國首富、可能是近年來最好賣的一個基金產品,以及跟投的建議——今天表韭量化發車了。
1、A股,座談會行情,小馬哥短暫地登頂首富寶座。
今天A股全天的熱點,都是座談會,熱點包括但不限于:
看后腦勺猜人名、云上馬果然回來了、怎么有人坐沒坐樣、90后王興興坐在C位、誰沒來?
不過從A股的交易來看,主線主要是騰訊系、以及午后的機器人板塊。
騰訊周末宣布接入Deepseek,這事兒有一正一負兩方面影響。
一是微信搜索功能會更強大,微信接入Deepseek,核心在于,Deepseek可以開始使用“公眾號的文章”,這一可能是簡體中文世界最優質的語料,優化自己的推理,用如虎添翼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二是對百度的沉重打擊,即使周末有百度和蘋果繼續合作AI的消息,百度的股價也是開盤就崩,核心其實還是微信搜索功能,會嚴重影響百度的流量入口,“有問題百度一下”的邏輯,會徹底發生改變,未來國內常用的搜索引擎,逐步會變成微信搜索、小紅書搜索、和Deepseek等各種AI應用。
今天騰訊的股價雖然高開低走,但還是帶動了概念股的上漲,小馬哥也一度超越農夫的鐘總,當了個把小時的中國首富。
但是,騰訊股價的反彈,更重要的正面效應在于,騰訊去年累計回購了1120億港元,平均回購價是360港元左右,而目前騰訊的股價接近500港元,也就說,光是回購本身,騰訊就賺了40%左右,因此,形成了“公司積極回購——股價穩住——股價上漲——回購獲利——中小股東受益于股價的反彈和公司回購的獲利——股民信心繼續增強”的正向循環,這是非常好的案例。
回頭再看央媽的四季度報告,提到的對美股回購政策的研究,不難看出,回購增持再貸款政策,確實是值得持續推廣的好政策。
2、基金,近年來可能“最好賣”的基金產品出現了。
今天,13只科創綜指ETF同步發行,每只限額20億,據說,今天已經有部分產品,單日售罄了。
這批產品,顯然趕上了好時候,一方面,股市反彈刺激了大家整體的信心,另一方面,節后的Deepseek行情、和今天的座談會,都是圍繞科技和新質生產力主題,顯然不管是渠道、還是客戶,對科創板的接受度,都會相對以往更高。
至于產品本身,我覺得沒啥好特別講的,下圖,上周看到的朋友圈海報,邏輯就是現在科創板,個人的進入門檻還是50萬,所以科創板相關的ETF投資,還是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甚至機構投資者的主要選擇,目前科創板已經有了科創50、科創100、科創200三個指數,對應不同的選基范圍,而科創綜指,相當于剔除ST等股票后,囊括科創板幾乎所有的票,會更加分散和均衡。
對于基金公司而言,這又是兵家必爭之地,邏輯也很簡單,散戶買科創,就幾乎只能買基金,而如果不想押注風格,那么科創綜指就是一個“無腦投”的選擇,所以只要科創板有行情,就會有自然的流量流入。
3、跟投建議。
表韭純純的債,繼續Hold住,不動,春節后,組合除了減倉,主理人沒有任何發車動作;
表韭全球,今晚美股休市,后續再說。
表韭量化,今天主理人有發車,我一方面進行了跟投,另一方面,還把5%左右的債基倉位,轉換到了表韭量化,繼續做好股債的再平衡,理由,在持有人群里有和小伙伴分享。
就聊這么多。
求贊、在看。
截止上周五,根據平臺的信息,表韭組合的持有人,保持良好的盈利比例,一起跟投的小伙伴,可以掃下方的二維碼,加入雪球的微信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