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境外地產債券圈發生了件值得記錄的大事。那就是,綠城中國發行了一筆2028年到期的美元債券,利率8.45%,金額3.5億美元。
今天(2月18日),綠城對2028年到期的這筆美元債券增發1.5億美元。
如果你問deepseek,好玩了,它會結合綠城自身過往再對比同行的數據,一本正經一頓輸出,最后認為:
又在借“高利貸”了。
這個結論被路數的小伙伴們一頓diss。因為看的出來,deepseek對當下地產美元債現狀缺乏進一步認知,就更別提對外管審批“窗口指導”的了解。
地產美元債券,本不該被帶上有色眼鏡看待。它是房企融資渠道的一種。
所以,還是得靠人工回答,結論是:
不高。
不高的對比物是當下城投昂貴的境外發行成本,綠城的8.45%打了個折。
不高的另一個層面是當下美元利率加上境內資金出境成本,綠城的8.45%也不算高。在資本管制背景下,資金出境的渠道成本挺昂貴。
不高還有個方面是現在還能在境外融上資的房企,已經是天選之子。
因為信用收縮,金主爸爸們談到“房企”色變。你看到了,自2021年開始至今,地產美元債券發行數量先是像蹦極一樣直線俯沖,再跟動物一樣過冬休眠。
不管是美元債券還是離岸人民幣債券,即便是有央國企身份加持,能發出來的房企,也用十只手指數的出來。
大部分房企無法借新還舊,只能用真金白銀剛兌。剛兌不了的就走向違約,引發行業的惡性螺旋。展期的和違約的房企,多到十只手指也數不過來。
本來市場已經陷入谷底,甚至幾乎可以默認不會再有新發行。沒想到,2025年開年沒多久,綠城在境外融資上破冰了。
這不是綠城第一次在境外融資破冰。2022年,第一筆境外地產SBLC(備用信用證美元債)也是綠城,見《》。
從2022年的SBLC到2025年的純信用發行,綠城實現了跨越。
凜冬時代,能點亮微光的不該被嘲笑用的火柴貴。
只是,綠城這次美元債的發行,照亮不了已經違約的房企,不過,它會給接下來的央國企房企照亮路,作為它們發行時利率的錨點。
路數了解到,金茂、首創和平安不動產正在摩拳擦掌,準備發行美元債,利率初步也是在8%左右。
其實,綠城這幾年一直提前在做美元債券的置換動作。這次發行的這筆2028年到期的5億美元債券,也不例外。
除了這次這筆發行所得額,綠城會另外拿出1億美元,總計6億多美元,去提前兌付存續的2筆美元債券。
一筆是2025年4月到期的4.465億美元債券,利率4.7%;另一筆是2025年7月到期的2.945億美元債券,利率5.65%,有維好結構。加起來7億美元多。
屆時,就看有多少存續債券的持有人愿意接受提前兌付了。
也許你會好奇,為什么綠城不把存續的美元債券清零。但換個角度看,不清零更能夠保住發債的額度,穩住一批老持有人。
總計5億美元,在體量上不算特別大。
上周發行3.5億美元時,參與認購的金額超過16億美元,妥妥的4.5倍之多。
今天增發1.5億美元,認購超3倍。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增發還是按照100.5的價格溢價發行。折價發行可以壓低票息但實際兌付時算下來成本要高,溢價發行利好企業因為成本要低。
不管當中有多少來自老的債券投資人。這是國際資本給綠城投出的信任票,至少有一部分投資人不在美元債券融資上擠兌綠城了。
或許我們可以說:
DeepSeek正在引發中國資產價值重估。借著這股東風,從綠城開始,內房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信用形象,或許是時候要重新更新了。
第三個讀者群擴募中,如有興趣入群
請向公眾號發送名片
手動邀請進群,謝謝
有時候加群的讀者會很多,請耐心等待
已經在群里的讀者也可以添加好友進群,請備注信息
謝絕圍觀潛水
心平氣和地哀嘆行業和聊聊新鮮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