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個星標吧朋友們
不然你都接收不到文景的精彩推送了
2025剛開年,比ChatGPT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人工智能應用軟件猝不及防地出現了。
一夜之間,DeepSeek(深度求索)火遍全世界,被AI替代的焦慮正順著網線平等地逼瘋所有人。
深度思考、一鍵聯網,所有問題都能在短短幾秒鐘內被細化、拆解,甚至分步驟被解決。
只需要一句話,它就能為我們擬定滴水不漏的消息回復話術,整理高中所有學科的復習重點。
不消幾個來回,它就能與頂尖學者探討意識與存在,其表達甚至在“通透的同時有哲理和詩一般的美感”。
微博用戶@木遙 轉述的DeepSeek與頂尖學者的對談
那么問題來了,AI已經進化到這種程度了,還要我們人類干什么?
換句話說,人類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么辦呢?
不如問問哲學家劉擎和社會學家嚴飛,不過你得到的回復極有可能是:事已至此,先吃飯吧!
沒開玩笑,因為這倆看上去一本正經的大學教授,在《世界作為參考答案》這本書里的對話,真的就是隱藏的美食博主和接地氣生活博主的日常。
與DeepSeek跟我們一問一答的互動方式類似,這本書其實是劉擎和嚴飛兩位up主對談的產物。
《世界作為參考答案》, 劉擎、 嚴飛 著
在一同于哈佛大學訪學的一年里,二人共同在bilibili開設了《哈佛訪學系列》的視頻合集,看瓦爾登湖,聊詩詞歌賦,在校園的邊邊角角,留下了一次次對自我與世界的探討。
《世界作為參考答案》作者:劉擎、嚴飛
請放心,對談沒有技巧,全是感情,毫不老登,絕不說教,只是從此身出發,經由彼身的對話。(不得不說,因為他們拒絕提供標準答案,所以看他倆聊天真的比跟DeepSeek聊天有意思多了!)
劉擎、嚴飛共同在bilibili開設的《哈佛訪學系列》視頻合集
如今這系列視頻,在B站已經有超過130萬次播放,評論區的樹洞里,無數人留下了自己的觀后感。
《哈佛訪學系列》視頻的評論區
訪學歸來,視頻完結,樹洞里的人卻只增不減。于是以系列視頻為起點,劉擎和嚴飛又用了1年時間,寫出了這本《世界作為參考答案》。如嚴飛所說,“最初的暢談雖僅有十分之一能成書,但那些思維碰撞的火花,是這本書的萌芽。”
視頻中的所有細枝末節,都得以在劉擎老師和嚴飛老師的一次次修訂中舒展開來。如果說視頻是一支支“沉浸式體驗在哈佛過一天”的vlog,讓我們得以和劉擎、嚴飛在林中、在湖邊、在梭羅的小屋里、在哈佛的長椅上,情景再現版體驗被飛機轟鳴聲打斷又重連的對話,讀這本書則更像是我們在心流狀態下與他們的對話。
《世界作為參考答案》目錄頁
從自我到世界,從人文教育到反智主義,從故鄉到他鄉,從近處到遠方,他們以時間為尺度,談論平靜的幸福,也袒露劇烈的痛苦。
看似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可當我們把所有話語層層疊加,就會發現它們能重合為短短一句話——人,到底應該如何更好地活著。
01只有岸上是想去的地方嗎?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接”成了我們在彈幕或評論區最經常見到的字眼之一。而看得多了你會發現,“接”之后接的愿望,幾乎都能與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精準對接,甚至大都可以化約為“接上岸”“接標準答案”。
那么問題來了,岸上到底有什么,標準答案又是誰定義的?
交卷了,上岸了,然后呢?
好像還是會痛苦。
且這痛苦一視同仁,只要生而為人,就在劫難逃。所以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里,小女孩瑪蒂爾達問大人里昂的那句“人生總是這么痛苦嗎?還是只有小時候是這樣?”才會讓無數人感到共鳴。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截圖
電影里,里昂說完“總是如此”,便沒有了下文。
同樣的問題,如果給到劉擎和嚴飛,相信他們也一定會說:“總是如此”。但你知道他們這句話后面,100%會有一個“但是”。“但是”展開的那部分,才是更重要的部分。
《世界作為參考答案》想告訴所有人的,就是“從來如此”后面接的“但是”:
但是,“談論痛苦并不是件羞恥的事。”
但是,“直面痛苦是打開真實自我的一個方面。”
但是,“人總是會遇到痛苦的時刻,一個完全免于痛苦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這就不是人類的生活。”
是的,在“但是”之后,劉擎和嚴飛并沒有如DeepSeek一樣,把我們當作有待剖析的研究樣本,為我們飛速地開出包治百病的藥方,而是用自己的人生體驗,輔以歷史、自然、科技、文化、政治、哲學、社會學等學科經驗,展開了一次次關于自我認同的探索之旅。因為他們期待的,是每個人都能擁抱自我,擁有自愈的可能。
《世界作為參考答案》
因此相較于對談視頻,書中輯錄的文字是更直接的袒露。DeepSeek讓人感到石破天驚的深度思考路徑,并不是AI的首創。只要足夠細心,在劉擎和嚴飛的對話中,問題的生發,思考的抵達,通通都順著真誠的脈絡有跡可循。
正是這些點,隔著時空也能串聯起我們共同的生而為人的經驗。畢竟在具體的社會背景和共同的人類困境中,被看見、被懂得、被撫慰才有其人文視角的意義。
所以《奇葩說》辯手詹青云在看了這本書后長出一口氣:“拿到這本書,我害怕打開是一本講參考答案的書,比如遇到困難有三種辦法這種,打開后我放心了,劉擎老師還是劉擎老師,他不會這么給答案。”
02 “什么是你最根本的意愿?”
劉擎和嚴飛給出答案的方式,反而是提問。
對談自是離不了提問,而書中談論的8個話題,其實也都指向同一個問題:“在困境當中你要問自己,什么是我最根本的意愿?”
電影《一一》截圖
陳奕迅在《時代巨輪》中唱著:“天天迫我上路,天天迫我進步,難避免卷入時代太恐怖。”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上路”其實是一種“最小阻力路徑”,它意味著安全、可控、承諾。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生怕脫軌,愈發沉迷“接上岸”不能自拔。這與時代氛圍息息相關,并不盡然是我們的問題。
可問題在于,走阻力最小的路,就最省力嗎?可視的、當下的承諾,可以抵消潛在的、長久的代價嗎?
我們或許從未想過這些問題。
電影《藍色大門》截圖
所以在張雪峰和成功學之外,我們需要第三種話語。在躺和卷之外,我們需要第三種路徑。與工具理性的實用主義和成功學話術相比,價值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話語天然是聲量更小的一方,所以它才更值得被講述,被聽見,被復述,被傳播。
劉擎和嚴飛顯然知道如何讓第三種話語更好地傳播。翻開這本書,幾乎每一頁都有編輯細心高亮出的金句,耐咀嚼程度起碼高出DeepSeek一個Chatgpt,有用程度更是不亞于小說中非大難當頭不能打開的錦囊妙計:里面裝的全是用于在2倍速時代安神定心的咒語。(每一句都讓人不禁想問:“劉擎老師,嚴飛老師,您二位真的不是人文精神傳教士嗎?”)
比如談及如何“向世界打開自己”,他們會從《昨日的世界》聊到明日的世界,在真實的歷史和虛構的文學之間,在彼時的閱讀與此刻的對話之間,得出“選擇對自己最重要的價值,忠實于自己最根本的意愿”的結論。
在“歷史的垃圾時間”甚囂塵上的當下,這是多么有力量和希望的呼喊。我們當然可以接受“垃圾時間”這套論調,任一顆悲觀的心沉湎于困境之中,但他們選擇在絕境中也依然去做那些在所有年代、在所有歷史條件下都值得做的事情。好像在說,如同硬幣有兩面,我們其實一直都握有對于你所相信的世界的選擇權。
《世界作為參考答案》內文
再比如提到“且認他鄉作故鄉”的現象,他們會發明“夾心面包”的比喻,用以形容如今的年輕人“融不進城市,回不去故鄉”的既疏離又尋根的狀態,探求“那個真正能安頓自己精神的‘故鄉’并不是現場的‘在某處’,而是一個有待自己去造就的‘精神家園’”的可能。
對談的形式則為這種可能在字里行間緩慢流淌提供了條件,它抽絲剝繭,捋遍人身上盤根錯節的枝干,主題對話的樹杈上會自然抽出生命的枝椏,將所有大地上的異鄉人擁在一起過春天。
《世界作為參考答案》內文
面對糟糕的輿論場,他們也會質問“反智主義是我們的時代病嗎?”。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被裹挾其中的人都好像成了停不下來的、機械的信息進食者,在信息大爆炸中迷失自己,在不擇信源的暴飲暴食中,被迫一并吞食反智、繁衍焦慮。
他們深知,“反智主義更大的危害是讓我們的社會遠離知識和真理,讓大眾被某種狂熱的情緒蠱惑和裹挾”。所以他們更要以知識分子的身份,用“講人話”的方式扛起構建公共領域的責任。
《世界作為參考答案》內文
每個章節的字字句句,都在向我們傳達AI時代的另一種決心:“我寧可經歷人文主義帶給我的復雜、混亂、風險和挑戰,我也不愿意回避這些困難,獲得一個低級的安全感”,展示上岸之外的另一種可能:或許我們可以跳出高度理性化的鐵籠,以肉身為自己與世界的連接,恢復對于生命的整體性視野,而不失去開闊的曠野精神和意識。
電視劇《我的阿勒泰》截圖
那么接下來,誠摯地邀請你翻開這本書,試著迎接一次次明亮的對話,從把《世界作為參考答案》開始,“好好抉擇,好想嗌暫停想一想哪樣過。”
世界作為參考答案
劉擎、嚴飛 著
? 奇葩說人氣導師劉擎對話清華社會學者嚴飛,幫你在“卷”與“躺”之間找到第三種選擇。
? 一部當代東亞青年必備的反內耗指南,蔡康永、馬東、李誕、梁文道、魯豫、羅翔重磅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