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樓臺先得月。萊陽與即墨相鄰,自即墨西南的青島(膠澳)開埠之后,不少萊陽人都前去打拼。1924年,旅青萊陽人聯合發起成立“萊陽同鄉會”,就是當時這種人口流動現象的直觀體現。
能順利成立同鄉會,不僅說明旅青萊陽人達到一定數量基礎,并且也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當時成立同鄉會需向膠澳商埠當局提交書面申請,亦需有相應的活動經費)。可惜限于種種因素,民國旅青的萊陽人當中,只有少許名流(如晚清顯宦王垿等)留下了較為豐富的事跡,大多數人的信息則湮沒在歷史長河中,只有借助專業舊檔才能管窺一二。
近來,筆者在查閱青島市檔案館編纂的《膠澳商埠檔案史料選編》時,偶然看到兩條有關萊陽籍商人的記載。其內容雖然簡略,但終究對探究萊陽人旅青歷史有所幫助。現就摘錄其文,并簡單加以延伸敘述,供感興趣的朋友參考。
第一條檔案的題目是《宮德升就擬采官有土沙制造紅磚請求許可事給膠澳商埠局的呈》,具文時間為1926年12月,內容如下:
具呈人:天豐窯廠經理人宮德升,籍貫山東萊陽縣,年齡五十歲,職業商,住址福建路四十八號。
鋪保:天泰興,福建路四十八號。
為遵章領采官有土沙制造紅磚請求許可事。竊查東鎮后海泊河北馬路西邊南面緊靠日人制磚窯廠之處,現有空間土坡一段,商擬領采深約五代西公尺,面積六千方公尺,合三千立方公尺,制造紅磚使用。所有采取土沙費用,情愿遵章繳納。懇祈恩予批準,公德兩便。謹呈膠澳商埠局總辦趙。
第二條檔案的題目是《宮成之等就請求承租李村苗圃地事 給膠澳商埠農林事務所的呈》,具文時間為1928年4月15日,內容如下:
具呈人:宮成之,年四十歲,萊陽縣人,字玉亭,現住觀海二路十九號;張曉峰,年二十八歲,萊陽縣人,業商。
為呈請承租李村苗圃地事。竊查該地兩大段約五十三畝有余,歷年外租,委托試驗成效不一。商民關于各項種植素有研究,情愿遵照委托試驗章程承租該項地畝試驗種植。但以前試驗皆系五谷之類,不足以壯觀瞻。商民擬兼植各種果樹,非遠年長期不見功效。為此呈請貴所核奪,準予長期租借,十五年為限,并遵照去年租價每年計洋二百二十元之數,以觀成績而維林業。實為公便。謹呈膠澳商埠農林事務所所長夏。
鋪保:青島恒興德
總的來看,這兩條檔案記載的內容并不復雜,都是與主人公“商人”身份相符的經濟類活動,前者是申請在特定區域挖土燒制紅磚,后者則是申請租賃苗圃種植果樹。雖然他們的具體經營規模沒有詳細提及,但從申請開挖土沙的體積(三千立方米)以及苗圃的年租金(大洋二百二十元)來看,他們至少不能算是小商戶,在本行業內多半能達到中游水準吧。而從后續相關記載來看,宮德升開挖土沙的申請被膠澳商埠當局以影響“大康紗廠宿舍衛生”為由拒絕,他鍥而不舍,又另外選址申請,但暫不知其最終結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兩條檔案中的主人公不僅都是萊陽人,而且都是宮姓(第二條檔案中提到兩個申請人,但以宮成之領銜)。根據民國版《萊陽縣志》,宮姓定居萊陽的歷史相當悠久,被列在“金元故家”當中,稱:“宮氏,世居濯村,其先寧海人,進士禮之曾祖徙,金元間多仕宦者,散居縣內各村。即墨、蓬萊、牟平、海陽宮氏亦其族云。”不知當時在青島打拼的那兩位宮姓商人,是否就來自濯村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