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義最初是緣于19世紀中葉法國的一場藝術創新運動,一些畫家厭倦了在畫室內那些嚴謹的反復涂抹,為了對當時一統天下的學院派的反叛,他們走出畫室,來到室外自然中,以快速直接的手法記錄著光線照耀下的景物變化的瞬間。
說白了,印象派畫家的畫不是那么寫實,甚至更像是草稿圖或者未完成的半成品,但卻有著令人驚艷的色彩感受。
盡管今時今日的藝術依然深受印象派偉大變革的啟發,但關于印象派的論調有許多,甚至有些評論家認為其觀念老化,方法過時,已成為老古董了。可是不得不承認,在世界各大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里,最為珍貴的藏品依然是以印象派為主流,人們熱衷的依然是印象派畫家的故事和作品,世界上價值最高的那些畫作里也有著印象派的蹤跡。
位于黃陂北路口的上海美術館,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建筑,上世紀80年代初,曾經舉辦過只有2幅作品的印象派畫展,在那文化相對匱乏的年代,對于從未見過印象派原作的人來說,可想而知多有吸引力。全國各地的美術愛好者蜂擁而至,美術館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盛況空前。記者當時還在念書,也成為了這如過江之鯽中的一員。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幅是梵·高的《麥田里的烏鴉》,年少不知曲中意,當時根本看不懂作者所要表達的意義,以及畫面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張力,甚至連印象派是什么都懵懵懂懂,只覺得在美術館昏暗的環境中,聚光燈照耀下的畫面那么神秘,天空和麥田的對比強烈夸張,畫面中的筆觸是如此地放蕩不羈,但卻不知道作者為什么要畫得如此潦草粗糙……
?保羅·高更(1848-1903年) 蓬塔旺樹下的母與子 布面油畫 1886年 POLA美術館藏
如今,隨著國力的強盛,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旅游和留學的普及,我們欣賞西方大師原作的機會和渠道多了許多,美術知識的積累也逐漸豐富。而當代藝術的迅猛發展,印象派之類的作品亦不再被奉為圭臬,逐漸成為了經常上桌的家常菜肴。
此次在上博舉辦的“POLA美術館藏印象派藝術精粹”展,是一次比較集中的印象派大聚會,我們知道,日本POLA美術館是亞洲收藏印象派作品最多的美術館,此次帶來的這個展覽的作者和作品相當豐富,基本涵蓋了印象派主要人物的作品,還包括受其影響和影響他人的一些有關聯的作品,無疑是一次不出國門就能欣賞學習大師原作的難得機會。
基于此次展覽,我們在再一次致敬那些令人尊敬的藝術大師的同時,也可以討論一下,時至今日,印象派還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