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說他家孩子性格比較膽小,遇到阻力就退縮。孩子才剛上小學一年級,就遇到了比較嚴厲的老師。他想問一下大家,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非常湊巧,我家孩子也是一年級,他們的班主任就非常嚴厲,卻非常受孩子們的歡迎,家長也很滿意。因為嚴厲與溫柔并非對立面,核心在于"嚴而有度,愛而不縱"。
一、遇到嚴厲老師的積極方面
一年級是幼小銜接關鍵期,嚴厲教師能快速建立課堂紀律,幫助孩子適應規則意識。這種高要求環境可培養孩子抗壓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識。在有序的環境中學習,孩子的注意力會更集中,學習效率也會提高,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按時完成作業、遵守課堂秩序等。
“嚴師出高徒”這句話,大家應該聽過吧?有相關統計數據表明,嚴格的老師往往對孩子的學習抓得緊,能夠顯著提高班級整體成績,對需要外部約束的孩子尤其有效。
當孩子在老師的嚴格要求下取得進步時,他們能獲得一種成就感,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這對孩子性格的塑造也是有益的,能讓膽小退縮的孩子逐漸變得勇敢自信。
孩子在嚴厲的課堂上會面臨更多挑戰和壓力,這有助于培養他們應對挑戰的能力。這種抗壓能力在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都是非常寶貴的,能讓他們在遇到困難時不輕易退縮,而是積極尋找解決方案。
二、遇到嚴厲老師的消極方面
當然,內向敏感的孩子可能因教師嚴厲產生退縮行為,甚至對學習產生抵觸。長期高壓可能抑制主動性,導致"為討好老師而學習"的畸形心態。研究顯示,約34%低年級學生對嚴肅教師產生"敬而遠之"心態,影響課堂參與度。
嚴厲教師若缺乏情感關懷,可能加劇孩子恐懼,甚至影響到社交能力。如果孩子覺得老師不夠親和,可能會害怕與老師互動交流,不利于學習的開展和人際關系的發展。這需要家長密切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給予支持和鼓勵。
三、家長的應對措施
每一個老師的教學風格不一樣,老師要面對的是整個班集體,而不僅僅是某一個孩子,要求老師改變教學風格或者“特殊”對某一個孩子,都是不現實的。這就需要家長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幫助孩子適應老師的教學風格,提升孩子的應對能力,在嚴厲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具體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建立安全感。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確保孩子在家里感到安全和被愛,這有助于他們在學校面對挑戰時更有信心。
其次是積極溝通。與孩子進行開放的溝通至關重要。傾聽孩子的感受,鼓勵孩子表達對老師的感受和擔憂,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和理解。比如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下,問問孩子在學校的感受,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等。
再次是引導應對策略。教導孩子如何在嚴厲的環境中找到應對的方式。例如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讓他們更有條理地學習,增強自信心;或者引導孩子學會放松自己,適時休息,緩解壓力,像教孩子一些簡單的放松小技巧,深呼吸或者短暫的冥想等。
最后是關注孩子的情緒。通過親子活動增進感情,幫助孩子緩解壓力,讓孩子知道無論遇到什么情況,家都是避風港。如果孩子的情況持續不理想,家長應與老師進行溝通,了解老師的教育理念和要求,同時分享孩子在家中的表現,以便老師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
總體而言,孩子在一年級遇到嚴厲老師并不是絕對的好事或壞事,而是一個復雜的情況,需要家長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幫助孩子適應老師的教學風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應對能力,從而在學習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表現,在嚴厲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