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前線,在與敵占島嶼一水之隔、面積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浯嶼島上,有一支被人們稱為“紅色娘子軍”的女民兵班。她們一手拿槍,一手拿鋤,同駐島部隊并肩守衛著海島。在炮火映紅海洋的日子里,她們修工事,運彈藥,當炮手,懲罰破壞沿海人民和平生活的金門島敵人。在平時,她們風里來,雨里去,翻山越嶺,日夜為保衛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站崗、放哨。
女民兵班的姑娘們,并不是天生的巾幗英雄。多少年來,敵人向這個小島打過千百發炮彈,許多民房被炮彈摧毀,島上的漁民不能下海生產。新仇舊恨促使她們在一九五八年建立了女民兵班,她們發出了“保衛家鄉、討還血債”的誓言。
駐島部隊官兵是女民兵班的好教員。連隊指導員親自給女民兵上政治課,部隊官兵手把手地教她們使用手中武器。她們在烈日下操練隊列,在泥濘的地上摸爬滾打,晚上舉槍向燈火瞄準,在田間抽空練武。去年,女民兵班的軍事訓練成績總評優秀,她們去縣里參加民兵比武大會,獲得了射擊、刺殺雙第一。
部隊官兵在戰斗中的大無畏精神,武裝了這些女民兵。她們曾經冒著暴風驟雨,下海活捉了偽裝的蔣匪特務;她們幾次冒著驚濤駭浪,離開小島去檢查可疑的船只。幾年來,她們一直用風箏向敵占島嶼散發宣傳品,把“無聲的炮彈”打到蔣軍士兵的心坎上。有時正放著風箏,敵人打炮了,她們機智靈活地就地臥倒,等炮彈爆炸后,站起來繼續放。有時遇到敵機騷擾,她們隱蔽一下,待敵機過去再干。
去年夏天,連日南風大起,這是向金門、大擔等敵占島嶼散發宣傳品的良好時機。姑娘們白天下地生產,晚上回村扎風箏,包裝宣傳品。為了趕風向,趕潮水,她們三更半夜翻過陡峭的石崖、山崗,去海邊放風箏。蘇洪英挑著一擔宣傳品下山時,一跤摔倒滾了下來,腿和手都碰破了。可是,她不顧疼痛,一聲不響地爬起來,勇敢地挑起擔子繼續前進。在下海放風箏的時候,陳麗珍被鋒利的海蠣殼劃破了腳掌,鮮血往外流,海水往里浸,針扎一般痛。姐妹們勸她休息,她拒絕說:解放軍為了保衛我們的家鄉不惜流血犧牲,我可不能臨陣退卻!
“紅色娘子軍”(1964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