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25年的開端回望,2024年的食品行業猶如一部跌宕起伏又精彩紛呈的時代長劇。經濟格局的風云變幻、消費需求的不斷轉向、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品類創新的百花齊放,共同交織成這出大戲的復雜背景。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2月12日,食業頭條正式揭曉【2024中國食品行業年度榜單】。這不僅是對過去一年行業發展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對那些在變革中勇立潮頭、引領風尚的企業、品牌和個人的致敬。他們的故事,是食品行業發展的生動注腳,淋漓盡致地譜寫了屬于食品行業的榮耀篇章,本篇為對【年度紅灰榜】的榜單解讀。
榜單標準
深度剖析2024年食品行業的輿論態勢。
-紅榜:旨在表彰那些為行業注入強大活力,引發廣泛社會贊譽,直觀展現行業增長成果,或是為行業發展帶來創新性增長思路的事件。
-灰榜:主要涵蓋在行業內引發諸多爭議,帶來非正面評價、消極猜想,進而引發公眾負面情緒的事件。
榜單解讀
(紅榜)
01
娃哈哈業績重回700億元
在 2024年11月7日召開的娃哈哈集團 2024 年銷售會議上,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娃哈哈”)董事長兼總經理宗馥莉鄭重宣布,2024 年娃哈哈成功將業績規模拉齊至十年前的水平。2014 年,彼時娃哈哈營收規模高達 720 億元,為歷史第二好表現。
時隔10年,娃哈哈再度跨越 700 億元大關,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對于整個娃哈哈集團而言是一件振奮的事,不僅提升了員工的士氣與信心,也讓業界對其未來發展充滿了更多期待。
02
鳴鳴很忙集團門店數超1.5萬家
2024年,零食行業見證了鳴鳴很忙集團的迅猛擴張,門店數量強勢突破1.5萬家。自2023年11月零食很忙與趙一鳴戰略合并組成鳴鳴很忙集團后,其發展勢頭愈發強勁。
從最初合并時的不到7000家門店,到2024年6月門店總數突破10000家,再到年底超1.5萬家 ,短短一年多時間,門店數量翻倍增長。其業務版圖不斷拓展,覆蓋湖南、湖北、廣東、江西等二十余個省市,通過整合供應鏈資源,為消費者提供種類豐富、性價比高的零食,以“人民的零食品牌”為愿景,持續引領零食量販連鎖行業邁向新高度。
03
三只松鼠達成百億總目標
根據三只松鼠發布2024年度業績預告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2-108億元,同比增長43.37%-51.80%;凈利潤4.0-4.2億元,同比增長81.99%-91.09%。
三只松鼠創始人章燎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稱將在2024年重回百億陣營,如今算得兌現“承諾”。2019年三只松鼠全年營收101.73億元,五年后這一數字正式被超越,創造新高。
04
華潤飲料港股上市
2024年4月22日披露,華潤飲料(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飲料”)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9月25日,華潤飲料通過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訊,美銀證券等為聯席保薦人。10月23日,華潤飲料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
上市首日,華潤飲料表現強勁,市場對華潤飲料充滿期待。此次華潤飲料上市,不僅為其未來進一步擴大發展奠定基礎,也推動了飲料行業的國際化。根據灼識咨詢的報告,中國即飲軟飲市場預計到2028年將擴大至12032億元,包裝飲用水市場規模也將持續增長,未來,華潤飲料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05
預制菜國家標準出臺
2024年3月中旬,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首次明確預制菜定義和范圍,并規定預制菜中不添加防腐劑。
新規的頒布意味著預制菜野蠻生長的時代即將過去。這對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預制菜賽道而言,有著積極的推動意義。
06
食品企業集體出海
2024年,食品企業出海動作頻頻,如元氣森林覆蓋全美591家Costco,出海韓國進入樂天百貨等主流連鎖零售渠道;安井食品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產品出口到菲律賓、柬埔寨、緬甸等東盟國家;蜜雪冰城海外門店達4800+家;五糧液開展“和美全球行”;習酒登陸西班牙市場;郎酒在泰國上市等。
整體來看,在國內市場競爭漸趨飽和的背景,尋找海外增量成為破局關鍵,食品企業出海從“選擇題”變成“必答題”。未來,企業需進一步思考如何做好本土化運營,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才能在海外市場行穩致遠。
07
胖東來爆改零售業
2024年堪稱胖東來“爆改”零售業元年。從年初起,胖東來先后對步步高、永輝等知名超市開展深度調改,從商品結構、服務細節到門店布局等全方位優化。步步高長沙梅溪湖店調改后日銷售額最高突破240萬元,永輝超市鄭州信萬廣場店調改首日銷售額接近之前14倍。在胖東來引領下,華潤萬家、世紀聯華等老牌商超也紛紛開啟自主調改。
這一年,胖東來以自身模式掀起行業變革浪潮,讓眾多商超意識到自身不足,推動行業向更注重消費者體驗、商品品質方向發展。不過,胖東來模式雖好,但各地消費習慣有差異,其供應鏈等核心能力也難復制,行業要想持續進步,還需結合自身實際,不斷探索創新。
08
硬折扣浪潮
2024年食品行業硬折扣浪潮洶涌,頭部量販零食品牌紛紛探索“量販零食+”的硬折扣超市新業態,向全品類運營的量販零食2.0時代轉變。比如萬辰集團旗下的來優品,在合肥開設了“來優品省錢超市”,店內SKU從約1900個增加到3000多個;零食有鳴在國慶期間189家硬折扣全品類批發超市同時開業,商品種類豐富,打著“一件也是批發價”的口號,選址貼近社區、菜市場等地,滿足周邊居民日常購物需求。
在這一浪潮下,量販零食品牌通過精簡供應鏈、優化選品等,降低成本,提供高性價比產品,進一步打破了傳統零售價格壁壘,讓更多企業重視成本控制與產品質量提升,推動了行業格局重塑。
09
食品行業擁抱大健康
2024年,食品行業擁抱大健康趨勢愈發顯著。從原料選擇上,更多健康、天然、有機、低卡低糖原料被廣泛運用,比如五紅五黑食材備受青睞,許多企業將五紅五黑食材融入產品,推出五紅糕、五黑豆漿粉等。在產品研發上,朝著功能化方向發展,比如富含益生菌、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的功能性食品不斷涌現,以滿足消費者體重管理、腸道健康、免疫力提升等多元需求。
無論是從原料選擇還是產品研發等方面,食品企業都在積極擁抱健康趨勢,不斷創新,推動著食品行業向大健康方向發展。
10
東鵬飲料銷售回款200億元
根據東鵬飲料發布2024年年度業績預增公告,2024年東鵬飲料收入和凈利潤均有大幅度上漲。報告期間內,公司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超過200億元,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57.2億元到161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在31.5億元到34.5億元之間。
回想東鵬飲料2022年時回款100億,僅僅過了兩年就實現翻番,正式踏上200億的新段位!
榜單解讀
(灰榜)
01
食安事件頻發
2024年,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引發公眾廣泛關注。其中,315曝光的梅菜扣肉“槽頭肉事件”轟動一時,安徽省阜陽市多家企業因此被罰,消費者對預制菜信任度大降。除此之外,東方甄選帶貨的西梅汁被曝檢出瀉藥成分、茉酸奶加盟店被曝使用過期原料、香港消委會溴酸鹽風波等食品安全事件等食安事件的發生,嚴重影響消費者信心,也敲響了行業監管警鐘。
這些頻發的食安事件,嚴重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也暴露了監管短板。在此背景下,食業頭條呼吁行業與監管部門攜手,加強監管力度,完善監管體系,守護好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02
農夫山泉遭網絡謠言中傷
2024年,農夫山泉深陷網絡謠言漩渦。2月底開始,網絡上出現大量對農夫山泉及創始人鐘睒睒的輿論攻擊和惡意詆毀,導致包裝飲用水產品營收大幅下滑。下半年,鐘睒睒稱綠瓶純凈水不希望家庭長期飲用,引發科普博主實名舉報。隨后,網絡上針對農夫山泉及其創始人的謠言不斷擴散,涉及產品質量、企業經營等多方面不實言論,嚴重損害了品牌形象,導致股價波動,市場份額也受沖擊。
盡管農夫山泉雖及時辟謠,但依舊難以迅速扭轉輿論風向。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下,企業要重視輿情管理,提升應對謠言的能力,同時也呼吁加強網絡環境治理,保障企業合法權益。
03
脫氫乙酸鈉引爭議
2024年中秋節前后,國內某品牌月餅出口到韓國,因添加當地禁用的防腐劑——脫氫乙酸鈉被退回。而后,“螞蟻吃月餅被毒死”的短視頻在網上迅速傳播,引起巨大爭議,引發消費者恐慌。同年3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 - 2024),規定自2025年2月8日起,脫氫乙酸鈉在面包、糕點、焙烤食品餡料等7類食品中被禁用,腌漬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也從1克/千克調整為0.3克/千克。
在此背景下,豪士面包、桃李面包、達利食品、洽洽食品等宣布自 2024年9—10月起,新生產產品不再添加脫氫乙酸鈉,進一步推動食品行業向更透明、更規范發展。
04
天味食品要求經銷商“二選一”
2024年11月,一份天味食品下發的《關于禁止經銷商經營相關競品的通知》稱:嚴禁經營“好人家”火鍋底料系列的經銷商同時經營和銷售“千禾”品牌旗下火鍋類產品,嚴禁經營“好人家”菜譜式調料系列的經銷商同時經營和銷售“吉香居”品牌旗下菜譜式復合調料類產品,這一“二選一”要求引發行業軒然大波。
“二選一”這種不符合公平競爭原則的手段實屬“下下簽”,既傷害了經銷商的利益,把經銷商推上左右為難的境地,也給行業起到了一個反面作用,甚至可能涉嫌違法違規。長遠來看,企業應更注重產品創新與品質提升,而非單純依賴渠道管控,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中贏得消費者青睞。
05
虎頭局、熊貓不走、漢口二廠等陷入困境
2024年,虎頭局、熊貓不走、漢口二廠等網紅品牌陷入困境。1月下旬,虎頭局破產;3月中旬,熊貓不走因疫情期間盲目擴張、銀行抽貸和投融資停擺,全國網點暫停營業,創始人失聯,員工數月工資未發;5月中旬漢口二廠因租金上漲、產品高價且復購率差,辦公區與體驗店人去樓空,創始人被限制高消費。
這些品牌起初靠新穎營銷與產品走紅,但過度依賴營銷,忽視產品品質、價格合理性與內部管理,在市場競爭加劇時,難以持續發展,這也為其他品牌敲響警鐘。新消費品牌要從“網紅”到“長紅”,僅僅依靠營銷和創新是遠遠不夠的,產品品質、渠道和市場才是基礎。
06
養樂多裁員關廠
2024年對養樂多而言可以說是充滿變數和挑戰的一年,先是2024年2月啟動首次大規模裁員,上海工廠一次性裁掉800名員工,占總人數的五分之一。到了12月6日,養樂多宣布關閉運營20年的上海工廠,將生產任務轉移至天津和無錫等其他基地,同時解散“上海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 。
盡管,養樂多的這些舉措都是為了在推進經營改革,通過重組提高生產效率、整合資源配置以提升銷量和業績,但近年來養樂多在中國市場銷量下滑也是事實。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企業必須緊跟市場變化,持續創新,才能保持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