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從哈爾濱到上海,從北京到杭州,帶有“熊”“哈拉少”等俄羅斯元素、以藍底白字招牌和俄語歌曲吸引眼球的俄羅斯商品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形成一道突兀的商業景觀。
今年以來,多地俄羅斯商品館迎來閉店潮。
據藍鯨新聞,來自長沙、杭州、廣州、重慶、蘇州等多地的消費者向記者反饋,家附近開的各類俄羅斯商品館接連閉店。相關門店的經營時長大多不超過半年,一些門店甚至不到3個月便已閉店。
加盟商老季表示:“自己去年12月初開店前三個月日均營業額能達到7萬,巔峰時期月營業額高達60萬,而現在一天都不到2000元。算上人工、水電、裝修,總體是虧損的。”
另有加盟商稱,去年年底投資的店,短短半年時間便虧損超過百萬。
一位長沙消費者表示,“去年12月剛開業那會兒,店里擠得連轉身都困難,收銀臺前的隊伍一直排到店門外,等結賬至少要半小時。但春節過后,明顯感覺顧客一天比一天少,到三月份已經門可羅雀,上周經過時發現已經關門了。”
俄羅斯商品館內大促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潮新聞,7月21日,在杭州武林路,武林鳳起城的外墻上仍然懸掛著俄羅斯商品館的巨型橫幅,上面寫著鮮明的“正品俄貨”等標語,但原本開設俄羅斯商品館的位置,已經換了新的店鋪。
此外,位于杭州新天地購物中心負一層的俄羅斯商品館也已閉店,目前門店大門緊閉,店內貨架和商品已經全部清空。商場工作人員說,這家店大約是6月底關門的,之前的銷量還好,今年以來生意下滑,慢慢可能就開不太下去了,因此合同沒到期就關了。
21日,在杭州大悅城的俄羅斯商品館,店內只有一名店員,沒有顧客。原本主推的烘焙區域已經清空,門口的展板上掛出3.5折起的促銷活動。據了解,目前,杭州仍有數家俄羅斯商品館在營業,不過幾乎都是大力促銷清倉的狀態。
從遍地開花到大規模閉店,前后還不到一年,為何在如此短時間內,俄貨熱潮就已經退去?
“掛羊頭賣狗肉”的俄羅斯商品館因此一度站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一家已閉店的俄羅斯商品館的店長稱,去年年底以來,網上關于俄羅斯商品的評價一邊倒地指向負面,嚴重影響店里的生意,這是閉店的主因。
俄羅斯游客在探店視頻截圖
一名俄羅斯游客在探店視頻中直呼“從未見過這些商品”。相關話題播放量迅速超過億次,引發輿論嘩然。
許多路人受吸引進店,卻發現商品的“含俄量”很低,大多是被“包裝”成俄羅斯進口貨的中國本土商品,熱銷的“俄羅斯大列巴”產自黑龍江哈爾濱,執行的是中國生產標準GB/T 209811,“俄羅斯風味牛筋腸”同樣來自哈爾濱生產線,奶粉則由齊齊哈爾工廠代工。更離譜的是,“俄羅斯榴蓮糖”“駱駝奶”等品類在俄羅斯根本不存在。
輕信了商戶宣傳的消費者將商品買回家后,才通過查看標簽發現了貓膩。當時,12345市民熱線收到的涉及“俄羅斯商品館”的投訴舉報數量增長較快。
今年1月17日,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發布提醒,目前俄羅斯國家館在中國的官方地址僅限于在俄羅斯出口中心支持下開設的場館。
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稱,一些商店打著俄羅斯產品的幌子銷售假冒產品或非我國生產的產品。這些產品往往不符合質量的要求,與俄羅斯生產的同類產品不同,但在包裝上卻使用俄文來模仿俄羅斯原產地。我們呼吁買家在購買產品時多加留意,檢查產品的生產地和有效期,以免買到失望的產品。
除信任危機之外,離譜的定價加速了消費者流失。同類商品線下售價普遍是線上的2~3倍。一款喀秋莎巧克力線下標價為49元,而電商平臺同款僅售25元;部分商品進貨價僅3.3元,門店卻要賣15元。
也有消費者說,俄羅斯商品館一時間開得太多。“剛開始買可能是覺得新鮮,越來越多之后,大家已經不覺得新鮮了,熱度就降下來了。”杭州的郭女士說。還有消費者覺得,俄羅斯商品館內的商品售價普遍過高,“感覺自己被割韭菜了。”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則認為,不少俄羅斯商品館走的是高利潤、賺一波快錢就走的商業模式,但隨著以次充好、虛假宣傳等問題頻出,市場逐漸回歸理性。這類門店要長久經營下去,最終還是要落到品質上。
據南風窗報道,華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俄羅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昕曾表示:“中俄雙邊貿易在過去十幾年內一直在提升,近兩三年尤為明顯,而且伴隨著一些結構上的變化。”
在張昕看來,俄貨店在各城市的忽然冒頭,恰好反映了國家關系總體提升的大趨勢,“原來我們跟俄羅斯交往比較多的地區,現在一定程度上在向全國蔓延。比如江浙華南一帶,在地緣上曾經一度是與俄羅斯聯系比較少的。”
不過,張昕并不太看好這類店鋪的長期發展。比如店鋪里能買到的肉制品,諸如牛筋腸,極有可能是中國生產,貼上了俄羅斯的標簽。“但也不能說它們是假貨”,張昕提醒,“它們只是用了某些與俄羅斯相關的符號做營銷,而商品背后的生產地,都符合法律規定。只不過是否涉嫌虛假宣傳,這個是可以追問的。”
就算是廣義上的俄羅斯食品、日用品,對中國市場的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中長期吸引力也有限”。在張昕看來,“你可能偶爾嘗試一下覺得好玩,但隨著好奇心過去之后,見過、吃過,也就這樣了。”
相關新聞
曾經以藍底白字招牌和俄語歌曲吸引眼球的俄羅斯商品館,正經歷一場劇烈的行業洗牌。
連日來,潮新聞記者實地探訪發現,杭州多家俄羅斯商品館已經走向閉店,仍在經營的也在大力促銷。
從去年年底遍地開花,到如今大規模閉店,還不到一年時間。
為何俄羅斯商品館終究還是成了“時代的眼淚”?
杭州多家俄羅斯商品館已閉店
仍在營業的大力促銷中
7月21日上午,記者來到杭州武林路,武林鳳起城的外墻上仍然懸掛著俄羅斯商品館的巨型橫幅,上面寫著鮮明的“正品俄貨”等標語,但原本開設俄羅斯商品館的位置,已經換了新的店鋪——一家文創雜貨鋪,售賣著冰箱貼、潮玩公仔、發夾等文創商品。
位于武林路的俄羅斯商品館已更換為文創店 記者 金檬 攝
據記者此前采訪,這家店于2024年12月開業。
店員告訴記者,文創店是最近新開的,俄羅斯商品館關門后,緊接著就開了這家店。如今已經換了老板,至于俄羅斯商品館閉店的原因他們也不清楚。
位于杭州新天地購物中心負一層的俄羅斯商品館也已經黯然閉店。記者在現場看到,門店大門緊閉,店內貨架和商品已經全部清空。
位于新天地的俄羅斯商品館已閉店 郭靚 攝
這家店是在2024年8月開業的,記者在今年3月25日走訪時,這里有一些臨期打折商品和促銷商品擺放在入口處,同時店內還有“59元代100元”的優惠活動。
不過,打折促銷還是沒能扭轉閉店的結局。
商場工作人員說,這家店大約是6月底關門的,之前的銷量還好,今年以來生意下滑,慢慢可能就開不太下去了,因此合同沒到期就關了。
位于新天地的俄羅斯商品館店內已清空 郭靚 攝
目前,杭州仍有數家俄羅斯商品館在營業,不過幾乎都是大力促銷清倉的狀態。
7月21日上午,記者走進杭州大悅城的俄羅斯商品館,店內只有一名店員,沒有顧客。原本主推的烘焙區域已經清空,門口的展板上掛出3.5折的促銷活動。
位于大悅城的俄羅斯商品館在促銷,烘焙區已撤去 記者 金檬 攝
店員說,上個月開始烘焙就不做了,目前店內全場打折,疊加商場的活動最近可以達到3.5折。至于生意情況,她說,周末人還挺多的。
同樣,位于工聯CC的俄羅斯商品館也在打折促銷。記者看到,在麥片區域,有的商品貼出了“特價10元兩件”的標簽。
位于工聯CC的俄羅斯商品館在打折促銷 郭靚 攝
店內多數顧客都是第一次到店,抱著進來看看逛逛的態度。
店員介紹,店鋪運營正常,巧克力等商品銷量不錯。
從遍地開花到大規模閉店不到一年
退潮為何這么快?
去年年底,俄羅斯商品館開始在杭州等地如火如荼地擴張,覆蓋了多個核心商圈和商場。1月19日,記者曾查詢發現,杭州已有至少10家“俄羅斯商品館”。7月21日,記者再次查詢,線上平臺顯示,仍在營業的只有6家。
7月21日,位于工聯CC的俄羅斯商品館門口 郭靚 攝
從遍地開花到大規模閉店,前后還不到一年,為何在如此短時間內,俄貨熱潮就已經退去?
去年12月,記者曾對俄羅斯商品館進行調查,發現此類門店打著俄羅斯的名頭,銷售的不少商品卻產自黑龍江等地。
此外,有俄羅斯商品館的品牌招商經理透露,門店綜合毛利率可以達到50%,“快的話3個月就能回本,慢的話半年。”
今年1月,上海對部分俄羅斯商品館立案調查,一度沖上熱搜。俄羅斯駐華大使館也針對此類現象公開發聲:“一些商店打著俄羅斯產品的幌子銷售假冒產品或非我國生產的產品”,呼吁消費者多加留意。
“掛羊頭賣狗肉”的俄羅斯商品館因此一度站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杭州一家已閉店的俄羅斯商品館的店長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店里的生意一直在下滑,到最后已經嚴重虧損,不得已選擇了閉店。去年年底以來,網上關于俄羅斯商品的評價一邊倒地指向負面,嚴重影響店里的生意,這是閉店的主因。
另一位曾在俄羅斯商品館工作的店員也告訴記者,今年俄羅斯商品館的生意不好做,很多都閉店了。他認為原因是“風評被搞壞了”。“剛開業的時候,我們店半個月業績做了100萬元,年初開始口碑不行了,壓的貨又多,只能降價虧本銷售,當時日均營業額只有5000到8000元,最后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就閉店了。”
新零售行業觀察人士鮑躍忠表示,俄羅斯商品賽道魚龍混雜,真假難辨,削弱了消費者對其的信任度。
也有消費者說,俄羅斯商品館一時間開得太多。“剛開始買可能是覺得新鮮,越來越多之后,大家已經不覺得新鮮了,熱度就降下來了。”杭州的郭女士說。
還有消費者覺得,俄羅斯商品館內的商品售價普遍過高,“感覺自己被割韭菜了。”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潮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俄羅斯商品館瘋狂的擴張更像是為掙快錢的短期狂歡,不少門店走的是高利潤、賺一波快錢就走的商業模式。隨著以次充好、虛假宣傳等問題頻出,市場逐漸回歸理性。這類門店要長久經營下去,最終還是要落到品質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