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生智慧”,就是“如何稱心愉快地度過一生”。擁有智慧的人,會小心謹慎地維持內在幸福,使得幸福的源泉暢通無阻;而愚蠢的人,則飽受其愚蠢所帶來的疲累之苦。人人都想要獲得幸福的人生智慧,研究“人生智慧”的人很多,關于“幸福論”的書籍也比比皆是。但是,真正對生活有啟發意義的,卻寥寥無幾。
而在這些寥寥無幾中,叔本華,無疑是最值得我們閱讀的哲人。
這不僅因為,叔本華是哲學史上繞不開的存在,有著極高的智識閱歷;更因為,他把深奧超然的哲學思考,融入了日常生活,直接關乎人生質量的高低,與人生幸福的獲得。不僅普通人受惠于叔本華的智慧,托爾斯泰、普魯斯特、卡夫卡、弗洛伊德、尼采、維特根斯坦,都是他的忠實讀者。
托爾斯泰曾稱贊道:“叔本華是人類中最偉大的天才人物。”;尼采也說: “在讀完叔本華書的第一頁以后,我就知 道得很清楚,我將要把他所寫的所有東西都讀完為止; 他所說的每一個字詞我都要聽。 ”
而《人生的智慧》這本書,正是叔本華晚年,傾其一生閱歷與洞察寫就,堪稱獲得人生智慧的最佳選擇。尤其,有這么四個智慧,直擊人生幸福的關鍵,值得我們反復品味:
幸福不在于追求快樂
而在于避免痛苦
人們通常都認為,一個人要擁有很多快樂,才是幸福的。但叔本華告訴我們:其實,一個人沒有痛苦,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幸福。正如亞里士多德說:“理性的人尋求的不是快樂,而只是沒有痛苦。”
因為快樂是虛幻的,痛苦則是實在的。正如米特勒所說:“如果一個人試圖擺脫某種禍害,那么其目的總歸是清晰的;但如果一個人總去追求快樂,那他就是相當盲目的。”
而且,就算一個智者為了躲避痛苦而犧牲了快樂,歸根到底,他也沒有損失什么;而相反,如果為了追求快樂而讓自己陷入痛苦,那損失將是慘重的。
如果我們把生活的計劃瞄準在避免痛苦,亦即遠離“匱乏”、“疾病”和“各種苦難”,那么,這一目標就是真實的,我們的獲益就會越多。
幸福不從社交中獲得
而從獨處中獲得
伊壁鳩魯說:“我們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們的自身之內,而不是自身之外。”因為,無論經歷任何事情,每個人最終都得返求于己。在叔本華看來,一個人自身擁有越豐富,他對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別人對他來說就越不重要。一個人如果自身具備足夠的內涵,以致根本沒有與別人過多交往的需要,那確實是一大幸事。
幾乎所有的痛苦都來自與人的交往,如果沒有足夠的獨處生活,我們也就不可能獲得平靜的心境。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熱愛獨處,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
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么選擇獨處,要么選擇庸俗,除此以外,再沒有更多別的選擇了。正如西塞羅所言:“一個完全依靠自己,一切稱得上屬于他的東西都存在于他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
幸福不需要未雨綢繆
而需要把握現時
在叔本華看來,人們最常做的一件大蠢事就是過分地未雨綢繆——無論是哪種綢繆。因為綢繆好的未來規劃,就像是插在驢子頭上的一束干草,看似近在眼前,實則永不可能追到。這類人終其一生都在欺騙自己,只是暫時地活著。
常常,我們最終獲得的并不是我們當初所追求的;或是,我們在一條苦心經營的路上努力追尋卻沒有結果,但是在另一條不經意的路上,反而有所收獲。就像煉金術士在煉金路上并沒有找到金子,但卻在尋找金子的過程中,發現了火藥、瓷器和醫藥。
將來的發展幾乎總是與我們的設想有所不同,過去也與我們對過去的回想有所出入。因此,既不應該過度計劃和考慮將來,也不應該一味沉湎于對往事的回想。永遠不要忘記:現在才是唯一真實和確切的。正如塞尼加所說:“要把每一天都視為一段特別的生活。”
幸福不來自于意欲
而來自于節制
叔本華認為:“要避免很不幸福的最保險的辦法,就是不要要求很幸福。”歌德的朋友梅克在給歌德的信中寫道:“我們對于幸福的過分期待毀壞了這世上的一切,誰要是擺脫了過分的期待,誰就能幸福安寧地生活下去”。正如蘇格拉底在看到擺賣的奢侈物品時,說道:“我不需要的東西可真不少啊!”
無論是對于快樂、財產,還是對于地位、榮譽,我們都應該把自己的期望調到一個節制而適宜的尺度。正是對幸福快樂、榮耀排場的渴求帶來了巨大的不幸。所以,降低我們的欲求是明智合理的。因為,相當“幸福”的生活,不僅很困難,甚至完全不可能。
人生需要幸福,幸福需要智慧。 每個人都在追求人生的幸福,但卻少有人能真正擁有智慧、獲得幸福。 叔本華以哲人的高度,和對人生的體察,提煉出了人生幸福的真知灼見,其價值,遠遠超出他的時代而直指人性本身,任何人,都需要并且都可以從中汲取到真正的智慧。
為此,店長薦書誠摯推薦叔本華晚年智慧結晶《人生的智慧》。這本書,叔本華是以“實際生活”為目的而撰寫的,談論的都是如何在這世上過得安逸、得到“幸福”等有實用目的的話題。而這些話題在經過這位思想大師深刻而透徹的討論之后,人生的幸福之路就變得清晰簡明。
感興趣的書友,還可在規格中搭配羅素《西方的智慧》以及鈴木大拙《東方的智慧》,這三本智慧之書,既涵蓋了東西方智慧的精髓,又能將其實際運用到我們的人生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三本智慧之書,無疑是伴我們一生上下求索的最佳指南。識別下圖二維碼,即可一鍵收藏:
添加:Leonardo20103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